中国新建筑狂揽国际大奖,这些世界级的地标,要火!

近来,在很多世界级的奖项中,中国建筑都大放异彩,获得一片赞叹。

Architizer的A+Awards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今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0多个项目参加评选。在总计179个获奖项目中,落地在中国的建筑共获得49个大奖,包揽全部奖项的四分之一以上。获奖作品上至美术馆、博物馆,下至火锅店、快闪店,包罗万象。

(图源:Architizer)

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大奖(LEAF Awards),2020/2021届入围作品78个,中国就占了42个,占比41%,多家中国知名事务所获奖。

2021年的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大奖入围的291个已完工项目中,中国项目高达100个,占比34.4%。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也于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的国际卓越奖入围名单,包括来自11个国家的16个项目,其中源计划的连州摄影博物馆、大舍的艺仓美术馆和其走道、直向建筑的阳朔糖舍和船长之家改造等6个中国项目名列其中,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新建筑的魅力,席卷了全世界。属于中国建筑的时代来了!

我们从上百个获奖项目中,特别甄选了国内新建成的,有潜质成为“世界级地标”的建筑。看看你打卡过几处?又将会把哪些列入心愿清单呢?

01

海口·云洞图书馆

(图源:存在建筑)

面朝大海的云洞图书馆由著名建筑师马岩松的团队设计,它像是伫立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雕塑,自带浪漫基因。

(图源:存在建筑)

如果说读书能开启一个世界,那么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空间,也能打开另一个世界。卷曲的混凝土墙体,连接着不同的空间,处处体现着设计师的初衷——“倾听大海的精神世界”

建筑外围的悬挑设计,也起到了通过物理遮挡降低热辐射的作用,让建筑更加节能。

(图源:存在建筑)

大大小小的孔洞,每一个都是连接远方的通道,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开放灵活,从每个孔洞看出去,都是不同的风景画,这些孔洞还实现了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图源:存在建筑)

漫步在图书馆中,随处可以见到各种有趣的内嵌式书架和功能各异的阅读区,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落,静静读书。

(图源:Archdaily)

02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在所有的获奖作品中,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建筑师朱锫用巧思,连接起今日和往昔,贯穿了几百年的国家记忆。

(图源:Archdaily,摄影:田方方)

景德镇是一座“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的城市,人们来到这里,择水而居,终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窑炉是景德镇的象征和最深入人心的标志。御窑博物馆就选址在了明清御窑遗址,周边环绕着从明代至今的民居和民间私窑。

博物馆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线状砖拱形结构组成,沿南北长向布置,它们以谦逊的态度和恰当的尺度被小心地放置在遗址周边。

(图源: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独特的砖拱券形式,源于当地的传统柴窑,极具东方意味,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

(图源:是然建筑摄影)

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博物馆与自然间形成很多明暗交织的空间,虚实相间,行走在其中,可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特有的藏、息、修、游的东方美学特质。

(图源:朱锫建筑事务所)

03

阳朔·糖舍

糖舍酒店的前身,是一座老糖厂,设计师董功与琚宾,则借助新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设计,完成了从建筑到自然,从过去到现代的完美过渡。

(图源:RIBA官网)

两排工业桁架向上延伸,营造出肃穆与庄严氛围,泳池的水则灵巧地化解了一部分沉重感,倒映着阳朔的美景,天地间的界限似乎消失了。

(图源:糖舍)

糖舍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有生命”的,木材和石材等原生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老,使整个空间慢慢拥有了历史的沉淀。

设计过程中特意保留了朴拙的工业感,比如手工打磨的旧地板,拼接出的门面板等。

(图源:糖舍)

(图源:RIBA官网)

新与旧之间,光与影之间,建筑与自然之间,人与建筑之间……像是一场空间的幻梦。

(图源:RIBA官网)

04

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文主题馆,包含展区、太阳望远镜、天文台、光学天文馆、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天空数字剧场等建筑。

建筑的造型受到了“三体”的启发,采用弧线设计,模拟天体的运动轨道,三个圆球代表了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

(图源:Architizer)

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厅的行星状球体,均表现出了宇宙和天体运行的曲线之美。游客们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尽情感受宇宙的浩瀚。

(图源:Architizer)

为了营造最佳宇宙沉浸感,整个天文馆几乎所有混凝土和钢结构都为不规则形状。最有意思的是天窗下的光斑,当阳光透过天窗中间投到地上,随着太阳的移动,投射在地面的光束也会缓慢移动,犹如日晷一般。

(图源:上海天文馆)

在天文馆的屋顶之上,有一个半悬浮于地面的球体建筑,这是一个球幕影院,整个球体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除了建筑的沉浸感以及各种观星黑科技,天文馆的展品也非常丰富,有约70件精品陨石,120多件文物藏品,包括牛顿、伽利略、开普勒等大师的原版著作,以及哥德巴赫星图等。

(图源:Architizer)

05

三亚·浅海时光追光礼堂

光是建筑的灵魂,位于三亚的浅海时光追光礼堂,便用光营造了一个关于爱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图源:Architizer)

三角形的教堂伫立在水中央,透明步道从水面缓缓延伸。

(图源:Architizer)

(图源:Architizer)

经过精密的计算,礼堂正对每年2月14日情人节的日落方向,也就是说每年只有这天的落日能与礼堂的缝隙重合,不知道谁能有幸,在这样的时刻与伴侣结成眷属。

(图源:Architizer)

06

昆明·山海美术馆

(图源:Archdaily,摄影:杨光坤)

山海美术馆位于昆明市西翠峰生态公园内,在山体之上,又处于滇池水系北端,因其坐落于山海相接处,故名“山海”,这里有着极好的视野,城市、水体、山脉可以尽数纳入眼底。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图源:Archdaily,摄影:杨光坤)

建造美术馆之前,这里是一片石林,设计师决定尽可能地去尊重场所的原貌,尊重自然环境,于是提出了“借势、借景、借形、借感”的设计策略,尝试把建筑、山海、石林融合在一起。

(图源:Archdaily,摄影:杨光坤)

整座美术馆像是从石林中“长”出来的一样,拾级而上,就可以进入到内部。美术馆的参观动线借鉴了“莫比乌斯环”,无论是往上还是往下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哪里走都走得通,这让建筑空间多了些趣味。

(图源:Archdaily,摄影:杨光坤)

07

威海·石窝剧场

(图源:Archdaily)

威海石窝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设计团队在考察现场时,发现了它独有的魅力,决定把它改造成露天剧场。

(图源:Archdaily)

场地中原有石壁被完整保留,未做任何处理,成为剧场的背景墙。石壁不仅是舞台背景,也是一个无声的演员。

(图源:Archdaily)

建筑正立面由一系列落地窗洞组成,窗洞与窗洞之间的墙面厚度被有意强化,建筑师希望给人一种原始洞穴的感觉。

(图源:Archdaily)

建筑的室内空间布局简单,洞穴、矿坑和工业感是室内设计的基本意象。

石窝剧场已成为周边村民集会、休闲的场所,可以在此举办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

(图源:Archdaily)

结语

多年以来,中国建筑都因为“千篇一律”“缺乏美感”,被太多人诟病。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以邀请来国际建筑大师为荣。

但今天,我们本土的设计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前沿。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来到中国,不禁感叹:“50年前的建筑、设计、艺术以欧洲为主,而如今却是中国了。”

中国当代建筑之美,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作品,你还打卡过哪些好设计?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今年的建筑界奥斯卡,四分之一被中国抱走!》(公众号:外滩TheBund)

《2020/2021 LEAF AWARDS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大奖揭晓,多家中国知名事务所入围》(公众号:筑格品牌传播)

《入“洞”,海口云洞图书馆 / MAD 建筑事务所》(Archdaily)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柴窑拱券为原型 / 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遇見,糖舍。》(公众号:誰最中國)

《山海美术馆 / gad》(Archdaily)

《废弃采石坑的再构,石窝剧场 / 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Archdail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