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清福陵
刚刚参观清昭陵,感觉这是一个简化版。相关说明请参照《沈阳-北陵公园》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01/17/4523016_960172661.shtml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清福陵始建于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选沈阳城东的石嘴头山为陵址修建,此山为长白山余脉。顺治八年,封福陵陵山为天柱山,寓意福陵由如擎天大柱,支撑大清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的满汉蒙三种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整座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拱门三道均为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
袖壁又叫龙壁或龙砖看墙。五彩蟠龙作升腾状,昂首,张着鳄鱼嘴,舞着鹰爪,舒卷着蛇身,勇猛矫健,腾空飞跃,飞天潜海,颇有动感,大有呼之欲出的气势,给孤寂的正红门增添了许多生气,也显示正红门这座总门户的庄严气派。
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
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
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碑楼内陆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膳房
果房。
正中为隆恩门,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周围边廊,尚北明间避门,黄琉璃瓦顶,原来隆恩门两侧有八颗松树,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门前,故称为“站班松”。
俯瞰碑楼。
从隆恩门下来,进入方城。
西配殿。
台阶。
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