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利湿退黄类 阳陵泉—足三里

【单穴功用】

阳陵泉,又名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腿之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隆起比拟如陵,其穴又在隆之前下,故曰阳陵。因其善治筋病,故为筋之会穴。本穴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呕吐吞酸、寒热头痛、胁肋疼痛、经筋受损、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半身不遂、下肢冷痹不仁、足冷无血色、坐骨神经痛、癫证、痫证、急惊风、失眠。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能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伍用功能】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具有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之力。

二穴均为合土之穴,按'合治内腑'之理,合而用之,同气相求,疏调腑气,疏土补中,舒肝和胃之功益彰。阳陵泉突出一个'泻'字;足三里侧重一个'补'字。二穴伍用,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培土抑木,疏泄肝胆之力增强。

【主治】

1.阴黄诸症。

2.慢性肝炎,证属肝胃不和者。

【操作法】

阳陵泉: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1~1.5寸。

足三里:①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③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示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直刺1~1.2寸;灸5~10分钟。

【经验】

阳陵泉—足三里伍用,善治各种慢性肝炎,证属肝胃不和者均宜使用。二穴伍用的机制:阳陵泉为胆经之关键,足三里为胃腑之枢纽,二穴相合,泻阳陵泉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横,降上逆之势,输胆汁入胃,从木疏土,而完成其中精之府之职能也;再泻足三里以导胃中之浊,通胃之阳,于是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凡木土不和之病,如中焦停痰、吞酸口苦、泄泻、呕吐等症,得之自然烟消瓦解,而饮食亦因之畅和矣,且阳陵泉为筋之所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特效,足三里亦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能,更进而治诸痹、膝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等症,亦未始非针法之妙用也。

1964年秋,曾治一女氏,系文艺工作者,罹肝炎后,服药治疗年余未能治愈,嗣后易为针灸治疗,前后调治3个多月,效果良好。

(0)

相关推荐

  • 17.鱼际、太溪

    对穴:鱼际.太溪 单穴功用: 鱼际又名太泉.鬼心.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穴在大拇指本节后,其处肌肉丰满隆起,形如鱼腹,穴又当赤白肉际相合之处,脉行其上.故名鱼际.本穴有宣肺止咳,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调整胃肠止泻通便类 合谷—足三里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 ...

  • 足阳明经脉

    足阳明经脉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曲池

    [单穴功用] 曲池,又名鬼臣.阳泽.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犹如水注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故名曲池.配属五行,属合土穴,又为十三鬼穴之一.本穴 ...

  • 经络学概论笔记

    经络学概论笔记

  • 四大强壮要穴之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的合土穴,土经中之土穴,归于胃经,胃与脾相表里,是气血生化之源,同称为后天之本:凡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脏腑.器官.肢体虚症均可取本穴治疗,是强壮保健要穴 ...

  •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图足阳明胃经的作用

    师德量:Axw老中医在线 2011-05-08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 ,上 ...

  • 五腧穴之十二合穴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名称之来源,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内关—足三里

    [单穴功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灵枢·始终>云:"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阳陵泉—悬钟

    [单穴功用] 阳陵泉,又名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腿之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隆起比拟如陵,其穴又在隆之前下,故曰阳陵.因其善治筋病,故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醒脾开胃增食类 四缝—足三里

    [单穴功用] 四缝为经外奇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图84).有开滞除积.消食启脾.通调气血.疏通脾胃之功.用于治疗小儿疳病.小儿腹泻.小儿纳食不化.蛔虫症.顿咳(百日咳)等.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凉血止血类 膈俞—足三里

    [单穴功用]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又为八会穴之一--血之会穴.本穴内应横膈,又善治膈肌病证,故名膈俞.本穴具有清血热.止出血,益气血.疗虚损,和胃气.宽胸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水沟—曲池

    [单穴功用] 水沟,又名人中.鼻人中.鬼宫.鬼市.鬼客厅.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经腧穴.以穴在口鼻之间,即天之下.地之上,人在其中而得名人中.鼻通于天气(自然界之大气,富有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行间—涌泉

    [单穴功用] 行间,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又是肝经子穴.本穴具有疏肝泄火.清热凉血.镇肝息风.疏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痛.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百会—涌泉

    [单穴功用]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岭上.维会.天满.巅上.泥九宫.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图1),为督脉经腧穴.头为诸阳之会,本穴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又可主治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合谷—太冲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劳宫—涌泉

    [单穴功用] 劳宫,又名掌中.五里.鬼路.营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乃心包经气所溜,为荥火穴.穴在掌心的中央,手为劳动器官,故名为劳:心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