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终端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经常会有争端,比如抢玩具,抢吃得,或者一个打另外一个,其实孩子打架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父母介入。那些对孩子争执置身事外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的争吵减少了很多。举例子:我们总是喜欢让老大让着老二,一旦老二有状况哭或者告状,我们就会过去告诉老大,你要让着弟弟。其实你没看到老二当时得意的表情,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其实再强化孩子通过哭或者告状来寻求关注。又或者通过告状和哭来寻求归属感。很多爷爷奶奶老大的孩子就这样,有问题第一反映就是哭,既不表达也不想办法解决,哭能寻求大人关注,也能使自己获得利益和归属感。这种行为也在强调受害者,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就能获得同情,帮助。这也是中国很多人的心态,同情弱者,而不是黑机会让弱者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在家就不能培养弱者,而应该让弱者成长起来。记得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失聪,妈妈不要了,跟着姥姥,很小的时候姥姥就让他自己去买东西,后来又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之间的纠纷,自己去很远的地方上学,甚至一个失聪的孩子自己坐火车…………这个孩子恨死姥姥了,可是他长大了可以正常跟任何人沟通,读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有个人人羡慕的工作,这时他开始知道了姥姥对自己的付出。我们班有个腿有问题的孩子,父母总觉得缺少孩子,即使父母都是一般的工人,也不惜重金给他看病,买高级营养品,为了让他不自卑买好衣服,鞋子更是换的勤,妈妈总是穿他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付出,孩子仍然觉得父母欠他的,稍微不高兴就离家出走。在学校倒是不自卑,跟同学嘻嘻哈哈,脾气很大,说几句就记仇的那种。我很担心他的未来,他总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理应被照顾,觉得别人亏欠他的,然而他又深深地自卑,这些情绪笼罩着他,他不努力,一点也不努力。以上都是真是案例,没有弱者,因为生活和社会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只有引导她们自立自强才是真正要走的路!我是何金卫,喜欢读书,喜欢分享,如果你也喜欢我,欢迎接我微信hejin-wei图片发自简书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