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 , 文案上的风景

手串之家2015-02-12 20:31:04

闲话印石

中国印石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元末文人发现并使用它,为篆刻找到了最好的载体。在此之前,人们可能用刻刀试用过若干材料都不受用。只有石头,一试即爽。人们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篆刻艺术的同时,却发现石头的“好玩”一点不逊于篆刻,这有点爱屋及乌,但确实有很多不搞篆刻的人也痴迷于印石。

中国有“四大印石 ”之说 ,即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田黄亦产于此。

田黄

青田石产于浙江南部青田县,名贵品种有灯光冻。

青田封门灯光冻

昌化石产于浙江北部,代表品种为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 , 开采历史相对较短。

巴林黄花冻

中国还有其他地方出产印石,如辽宁、新疆等地。

石头的质地 、软硬度参差不一。全国各地出产印石的品种多达上千种 , 使石头石种的鉴别较为复杂 石种的定位是刚性的,是甲就不能是乙,而石种的鉴别是软性的,主要依靠经验。石头无论好坏,都是不能再生的。很多矿洞早已不再出产石头,濒临枯竭。我们应该象“敬惜字纸 ”那样“敬惜印石”。

笔者每次刻印章时要选一方印石都左右为难,哪一方都不忍下刀,生怕暴敛天物。说印石就“言必称田黄 ”,就好像说书法要说王羲之。

田黄的“六德 ”和生成的稀有性无石堪比,世人争相购藏。关于田黄的传说不胜枚举,汪曾棋先生在小说《岁寒三友 》中就讲了一个和田黄有关的动人故事。

但是,到了今天,田黄实际已经剥离了印石的功能而成为奢侈品了,它距离我们普通玩石头的人十分遥远,我们或许只能在拍卖会上与它惊鸿一瞥,只有被当地政府封存的尚未开采的“二亩地 ”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

印石鉴赏三原则

印石的鉴赏包括印材、雕工、品相等几个方面。

印材,肯定以知名品种为贵,如寿山荔枝冻、昌化鸡血石、巴林鸡油黄等等,这些石头只看名称就可以想象它们的模样。它们仅仅是毛料就已经是天价。

印材一般要求是冻石,好的品种如寿山水晶冻已是”冰地”状 , 宛如玉石的冰种。

冰地寿山荔枝冻挂件

印石的颜色丰富多彩, 并风历朝偏好不同 , 如清朝视寿山艾叶绿为极品 ,而当下人偏好红、黄等颜色。

寿山月尾艾叶绿

至于昌化鸡血的优劣,几乎就是看鸡血颜色是否鲜、活、满而评判。

昌化鸡血大红袍

印石颜色有纯一色的,更有色彩生动绚丽的,如木纹状、流沙状。这对印石的色彩并不规整 , 但也如币峦叠嶂。印石的质地和色彩构成的奇妙世界, 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

郑逸梅在《艺林散叶》中谈道“吴湖帆有一攻瑰红青田石章 , 作正方形, 绝类蜜栈山檀糕,就灯光照之 , 更殷红莹透,非常可爱。”笔者藏有一方寿山杜陵石,花纹生得格外夸张 ,颜色分明、层次清晰 , 宛如夹馅饼,益增情趣。

雕工

印石雕刻是不可缺少的装饰,也衍生出丰富多样的雕刻风格 ,寿山石雕在清末民初就有西门派、东门派之别。印石顶端雕钮是最常见的 , 一般作圆雕处理 , 还有浮雕、镂空雕之类。

印纽

但印钮的雕刻一般不宜镂空太甚, 以防不慎碰落, 还是以结实饱满为好。但这并不排斥局部的精雕细刻,它与整体风格的朴茂恰恰是印钮艺术的需要。

寿山石雕钮以狮子居多,历史悠久,形成南方闽粤风格, 有单狮、双狮,也有的一大数小,多做回首嬉戏状。只是现在狮钮太滥, 了无新意。近年,取自北京宫廷石狮的造型常被引人印钮,它们正襟危坐,器宇轩昂,俨然有帝王之相。

京狮钮

薄意雕刻也是印石常用的方法。利用石皮巧色的薄意颇类似干竹雕的“留青”印石薄意表现题材以山水、花鸟见长,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薄意的题材丰富多样。

巧色兰花薄意雕

品相是鉴赏印石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常常被忽视。比如我们见到一方印石, 石种是名品 , 雕工也上乘 , 但它是薄薄的片状或者很矮很矮,这就是品相不够好。

品相的内容很宽泛 , 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包括以六面平正方章为最高品级,其他扁方章、随形章次之。尽量“桩高”, 不能小过拇指。但也井不是说印石凡材大就好,如果材大而质粗, 就宁可选小而精的。裂和绍也是印石中常见的现象 , 一般都雕作薄意处理,如玉雕的行话“无给不雕花”。但是,薄意是否因为几乎都有裂而不能买,也要辩证的看。如有的印石已经裂得“灾难深重”,我们也看得明明白白, 但是印石的薄意非常之好 , 决定它的取舍对自己就是一种痛苦和煎熬,如果实在被后者打动非要买下,那感觉就像饮鸠止渴。品相还要求质地要纯净,颜色要鲜艳,不要阴阳脸等等。

纯白芙蓉

入手使人心神荡——印石的把玩

印石除了实用,还有文玩的功能,即“把玩”。印石是最适宜把玩的文房用品,因为它兼有石头的温和与造型的圆润。印石的质地常有温润的感觉,它不似玉石那般冰冷,盖因石比玉软。如藕尖白芙蓉等质地之“娇嫩”,我们甚至不相信它是石头,所谓“人手使人心神荡”。

寿山藕尖白芙蓉

玩石头也得讲缘分。

笔者买石头余年,甸次来了卖石头的朋友,都幻想能遇上这样或那样想象中的石头,结果常常失望。没遇上的石头就是无缘 , 或者根本就不存在。但常常有不期然而至的石头让笔者惊喜。石头深埋地下几万万年,被开采出来,再经过加工,落在笔者的手上,只能说是很偶然的机遇,从此时时把玩、朝夕相伴。

看看这个小佛,他永远开心快乐。我们相看两不厌,只有“缘分”能解释得了。

弥勒佛小把件

同时,我们曾经见过并失之交臂的石头,已经与我们无缘了, 但会想念它与好印石失之交臂的理由可能会找出很多钱不凑手 , 不够完美 , 期待遇到更好的 , 没有购买的心情和欲望等等。

20年前,笔者曾经买过一方通透的寿山荔枝冻 , 古兽雕得绝好,有作者款,价仅数百元,但是仅为一点无关紧要的瑕疵又送回去退掉。笔者后来买过一方石头因为形状与那方荔枝冻相似,似乎是对那件事情的一种心理补偿,其实也于事无补。类似的事情很多,这些印石总在眼前晃动,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中国文人对印石的爱好历来都趋之若鹜。齐白石有闲章云“三百石印富翁”,石印之数已称富翁,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齐白石闲章《三百石印富翁》

韩天衡称自己的印石有六干余方,较之富翁已类似于当下的地产大鳄。

笔者藏石。余年,虽不能望富翁项背,但甘苦自知。夜深灯下,刻印赏石,也有小康之家的快乐与自足。

个人印石收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