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巨画终了徐悲鸿藏画的断代纷争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二

作者: 罗明端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期间有位朋友介绍到一位德藉女士家中看古董,在几箱书画中唯独看上一件古画将其买下,徐悲鸿形容得到此画心情是“平生做的最快意的一件事”。这幅画虽是无款无字无印,但徐悲鸿以画坛巨匠的眼光发现画技功力非同寻常,画上有一群仙人,丰姿潇洒,气宇轩昂,腾云驾雾,汇聚天堂,徐悲鸿亲数多少位仙人,起名“八十七神仙卷”,认为是唐代吴道子画迹,专刻一方“悲鸿生命”钤印在画卷明志,视画卷为自己生命,以生命之重做好守护,携带画卷随身伴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前往南洋举办画展为抗战募资,把画卷存放在香港银行保险柜。1939年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前往印度文化交流,画卷被带到印度。徐悲鸿辗转于香港、南洋、东南亚等地,不是将画卷随身携带,就是存放安全保险地方, 恐有闪失,严防不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徐悲鸿回国暂居昆明,5月10日在云南大学办公室忽闻空袭警报急忙躲进防空洞,待解除警报回到办公室,发现《八十七神仙卷》被盗,徐悲鸿痛心不已,数日寝食不安,过度忧伤焦虑诱发了高血压病症,未料落此病根竟在十年之后英年夺命。

再说画卷被盗以后,闪现一丝追寻希望,1944年徐悲鸿收到一位学生来信说,失盗的《八十七神仙卷》在成都现身,为防不测保护画卷安全,徐悲鸿决定委托朋友联系私了赎回,对方开出20万银元高价赎买条件,按当时物价,20万银元在京城可买20套上好四合院,徐悲鸿忍辱接受这一条件四处筹款,终将画卷赎买回来,画上原有“悲鸿生命”的印迹被挖掉,题写的跋文被切割。徐悲鸿再见到这幅魂牵梦绕的《八十七神仙卷》,感慨万千并题诗“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

徐悲鸿为这幅画舍弃财富,执着追寻,真正践诺了视如生命。1953年9月徐悲鸿病逝,夫人廖静文宣布了徐悲鸿遗愿,将《八十七神仙卷》及其它数千件藏品、作品捐献国家,《八十七神仙卷》现陈列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大师仙逝、画卷何来的故事结束了,但画卷无款无字无印留下了作者是谁的悬疑,对画卷断代的学术纷争没有结束。美术界权威、美术史专著等并不认可《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作品,非是专家编委抱有成见与谁过不去,而是画卷断代除了徐悲鸿认为是唐代吴道子,再没有其它证据表明是吴道子作品,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八十七神仙卷》作者是谁未作定论,或是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对徐悲鸿收藏《八十七神仙卷》断代与作者认定,徐悲鸿好友、业界名流张大千、谢稚柳、盛成等人,初认为是唐代吴道子作品,赞同徐悲鸿看法。后来张大千、谢稚柳西行考察,以“敦煌之行,揣摩石室六朝隋唐之笔,则悲鸿所收画卷,乃与晚唐壁画同风”而改变观点,此言是因张大千、谢稚柳考察过敦煌壁画以后,认为画卷与晚唐壁画的画风有些相同,否定画卷作者是吴道子。另以徐邦达为代表的一些古书画鉴定专家张伯驹、启功、杨仁恺等人,对《八十七神仙卷》鉴定认为是宋代作品,依据是宋代画家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与《八十七神仙卷》相似,鉴定专家把以上观点直言不讳写入跋文摘录如下:

徐邦达题写“朝元仙仗图传世见二本,一在海外,赵松雪(赵孟頫)定为北宋武宗元笔,所谓小吴生(吴道子)者。一藏徐悲鸿家,则似南宋人模作”。

张伯驹题写“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为巨制徐悲鸿所藏模本”。

启功题写“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为宋画剧迹,惜已流出国外。其副本今藏徐悲鸿纪念馆”。

上述对《八十七神仙卷》的断代观点,诸位名家一边倒认为是宋代作品,徐悲鸿成为孤家寡人,坚持认为是唐代吴道子作品。至此不难理解为何美术界专家权威、美术史重要专著不认可《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作品,有的美术史专著编入《八十七神仙卷》不是标注佚名,就是标注宋代作品,在国家编辑出版的重要美术典籍《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画目大典》、《中国传世名画全集》等著作都持有这一观点,收录了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未收录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据说曾有某专著编委欲将《八十七神仙卷》作为宋代作品收编书中,征询徐悲鸿遗孀、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意见,廖女士持不同意态度,坚持维护徐悲鸿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吴道子作品的一贯观点。

关于《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与断代纷争,成为徐悲鸿个人与美术、书画、鉴定专家群体的纷争。在电脑搜索徐悲鸿收藏故事,许多图文资料表述《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吴道子作品即徐悲鸿观点。搜索美术书画界对《八十七神仙卷》评价,业界权威专家、知名人士说是宋代作品,或是《朝元仙仗图》副本。

不仅学界权威认定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是宋代作品,在民间研究也有认为不是吴道子作品,某位契丹文化研究者,对民间发现多件有契丹文字题跋,相似《八十七神仙卷》画本,破译出契丹文意并作解读,画卷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作,命名为《八十七圣仙像》,提出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是《八十七圣仙像》缩小版复制本观点,与唐代吴道子创作相去甚远。总之除了徐悲鸿以外,美术界名流、书画鉴定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是宋代作品,或是《朝元仙仗图》摹本、副本。对于徐悲鸿个人坚持《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吴道子作品的执着,被认为是不能自拔个人情感因素,正确看待自己藏品。

难道真是一代名师、画界巨擘徐悲鸿看错了?非也。笔者在前篇文章(考证之一),披露民间收藏发现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真迹长卷,尺幅规格纵高达75厘米,卷长1150厘米,画芯约800厘米,故称为“巨画”,是徐悲鸿收藏画卷纵高30厘米,卷长292厘米的2.5倍(图1,画卷大小比例)。民间收藏画卷上有“吴道子画”落款及钤印(图1右红圈),宋徽宗题“八十七神仙图”画名。为便于区别两本《八十七神仙卷》,以下将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简称为“徐本”;民间收藏《八十七神仙图》简称为“唐本”。

图1表示的是徐本与唐本实物大小对比,徐本与唐本虽是尺幅规格相差很大,但是画面图案高度相同一致,据此徐本毫无疑问是吴道子手迹,是缩小版唐本复制本,以下将两本相同画面逐一列示对比(图2—8,左唐本、右徐本)。

两本对比可以看出,徐本在构图布局、人物造型、衣衫头饰、仪仗法器、景观祥云瑞气等,两本如出一辙,毫无二致,为断定徐本是唐代吴道子画迹提供了确凿不移的证据。或有疑问徐本为何无款无字无印呢?这与吴道子是皇家画师身份有关,吴道子专事绘神画佛,宋代《宣和画谱》记载吴道子百件作品,都是神佛造像画卷,吴道子作品是皇家认可的神佛造像标准或壁画画稿,徐本是按唐本缩小拓印的粉本(即工匠施工图稿),徐本因为不是画本,故没有装裱题字钤印。

徐本与唐本在某些细节方面对比有些不同,不过无碍作品内容表达与画面观赏,细节不同方面见下图对比(图9—12,红圈标记为差异处)。

因两卷画纸的尺幅规格相差很大,画上等宽线条物体,显然是尺幅大的画面线条疏朗,尺幅小的画面线条繁密拥挤(参考图9—12)。

两本人物形象一致,徐本有面部表情特征不够清晰,神韵风采差于唐本(参考图9)。

徐本衣饰纹样比唐本描绘稠密(参考图10—11),看上去墨色浓重,线条纷乱,唐本线条简约疏朗,流畅清晰。

总体上徐本画艺略逊一筹,但仍然是高质量摹本,对画面人物描绘不失精准传神,人物脸庞、表情、发式、身姿、衣着等画风一致,摹画入微,得其神髓,衣衫缓带轻裘,褶裥随风飘舞,仙人霞衣长袖,线条圆润曲柔,均在画面表现出彩,难怪画坛巨匠徐悲鸿赞叹是世之最重要巨迹,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与世界一流艺术品媲美,抑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

徐悲鸿是大师级画家,学贯中西,画艺娴熟,深谙中外绘画技法,艺术修养丰厚,无论是国画、油画还是写生素描,驾驭构图线条得心应手,技压群雄,当他看到徐本的铁丝萦绕,墨线飘舞,比常人更为深刻领悟这幅画线条艺术的超群出众,直观感觉此画不是一般画师所作,应是史上神功绝笔的名家名作,画卷虽是无款无字无标识,但徐悲鸿一眼认定作者是尊为“画圣”的唐代吴道子,这一观点往后遭到多位画坛大师名流的否定,但徐悲鸿从不动摇怀疑。对徐悲鸿的执着,有认为徐悲鸿是自以为画家懂画,画家不是鉴定专家,鉴识古画的眼力不济,古画鉴定必须是专业人员做。对此高论笔者不敢苟同,画家与鉴定家是有专业区别,此话对普通画家说或许有些道理,对徐悲鸿说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懂画是贬其不懂,不懂又怎么成为画坛大师?在古画见识方面也不可小觑,徐悲鸿自藏古书画有数千幅之多,见过或临摹的更多,不知道鉴定家还掌握什么鉴古秘诀嘲笑徐悲鸿。

民间收藏《八十七神仙卷》新发现,终结徐悲鸿与诸多社会名流、鉴定专家的断代纷争,徐悲鸿在天之灵如得知正本清源,必然为自己的坚持笑在最后。对徐本断代定论拨乱反正,也是为吴道子在美术史上历史地位得到公正评价提供了重要史料,史称“画圣”与画坛祖师的吴道子,画风为唐、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效仿,引领民间传统画派一千多年,创作许多惊艳绝世的巨画神迹,唐代《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宋代《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元代《画鉴》等多部古籍著述,都对吴道子給予极高评价。然而当代对“笔法超妙,百代画圣”(元人汤垕评语),却因为缺失作品,对徐悲鸿发现的吴道子画迹不予认可,竟然把吴道子排除在美术史著之外,这是多么荒唐的扭曲历史,同时也是自毁著述的学术价值。

对徐本断代纷争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那些堪称专业、资深、知名、精熟书画的鉴定大师们,对徐本断代统统看错走眼?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是因为大师的鉴定方法是错误的,以自己有限见识甚至是错误认知,解读未见未知的问题,只见过《朝元仙仗图》就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是《朝元仙仗图》的摹本副本,颠倒历史时序,没有谁去想过或是《朝元仙仗图》摹仿《八十七神仙卷》。眼鉴古代艺术品要靠见识积累科学判定,故宫有些专家前身不就是古玩店伙计吗?古董见多了成为专家。现在的专家视而不见民间海量古代艺术品,知识陈旧,抱残守缺,见识浅陋,屡屡错判,以自己没见过、没有馆藏类型、没有史籍记载等,对初次现世的古代艺术品鉴定为臆造或赝品。笔者无意责备误判徐本的专家,所忧是专家自以为是的毛病更趋严重,例如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是徐悲鸿起名,把所有画名叫“八十七神仙卷”都断定是假的专家荒唐,如是徐悲鸿在天堂有知,恐怕要托梦凡世,嘱咐纠错。

徐悲鸿是德艺双馨的伟大艺术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舍弃万金,把毕生收藏奉献国家,高风亮节,不同流俗,功行圆满,名垂青史。近百年之后,民间新发现《八十七神仙卷》巨画,进一步衬映徐悲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远见卓识与坚定信念,徐本为唐本的传说与存在作出了历史铺垫,唐本为徐本的断代溯源提供了翔实证据,唐本与徐本都是先祖创造、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艺术瑰宝。

至此,徐悲鸿收藏买画的故事结束了,为近百年来断代纷争画上圆满句号,并藉此本文告慰徐悲鸿的在天之灵。

2021.7.13

上篇:

“画圣”神迹 传世奇迹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一

下篇:

天堂景致 大唐风情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