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骋如泄云:无极斋分享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订阅

万马奔骋如泄云

无极斋分享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展品,与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的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如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契丹,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草绿花红中牵车策马,穹庐毡帐里奏乐起舞;“春水”“秋山”,鹘健鹅肥,相地卓歇,以时捺钵。然而,在如画的边地风光的另一面,是契丹人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五京并峙,见证了契丹人雄踞北国、虎视中原的历史进程。在大辽五京巍峨宫阙、繁华市井的背后,时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势、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礼俗信仰之状等无不贯穿其中。五京,不仅仅上演五京的故事……

陈国公主,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之女,吴国公主之妹。公主下嫁萧绍矩。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随葬品共3227件,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贵族的豪华奢侈和墓主人的显赫地位。

陈国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共同发掘了该墓。墓中出土一千余件文物,其中使用软玉、玛瑙、水晶制作的器物有三百多件。辽景宗、辽圣宗时期是辽的繁盛时期,这些玉器代表了辽国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为我们研究辽金玉器提供了可贵的参照。同时由于墓葬保护较好,未受到盗掘,玉器的摆放基本维持下葬时的状态,又采取了科学发掘的方式,为研究契丹文化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陈国公主和驸马随葬玉器位置图

网络资料

契丹是一个以马为伴的民族,爱马饰马是契丹民族的一大特点,因而契丹族使用的马具也十分发达和完善,契丹人对马具制作特别重视,马具装备的繁复和技艺精湛已极致,例如,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两套十八副完备的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胸带、鞍、障泥、镫、蹀躞带、鞧带等,相当完备。

辽代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绳、胸带、马鞍、马镫、障泥、蹀躞带、鞧带等。

在墓中共出土随葬品共3227件,44组、副。在这批随葬品中,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墓中出土的全部金银制品,其中纯金制品有1365.75克,纯银制品有5723,7克。另外,在有些金银器上还镶嵌和钉缀着其他质料的饰件,比如金銙银鞓蹀躞带,其金质带具和银质带身铆合在一起,又如玉銙银带,是玉銙和银带身、金带扣铆合在一起,再如马具中各组银带具上也钉缀着铜、玉饰件,而银靴、银枕、银丝网络等因掺杂加固材料,更难计算其用银量。但所有这些制品所用黄金和白银估计起来,用金约1700余克,用银有1万余克。马具2套,均置于耳室地面上。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

陈列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展览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每个篇章风格各异却又浑然一体,仿佛描绘勾勒出一幅辽代全景图,为大家详细解读辽代的历史文化。

此次共展出文物 270件套,分别来自17家文博单位的文物精品,既有精致美丽的金银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画、佛教器具,还有玉器、瓷器、书画、石碑等,特殊的丧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随葬品展现了辽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鲜明特点,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升华,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辽国公主墓出土银马络

1副39件。保存基本完好。马络头由项带、额带、颊带、咽带、鼻带组成。各条带均用宽1.5厘米、厚0.05厘米的薄银片制作。项带、颊带、咽带上共钉半圆环形鎏金铜带扣6件,套方环形鎏金铜带箍6件。颊带和额带连接部位钉圆角方形鎏金铜节约2件,颊带和鼻带连接部位钉三角形鎏金铜节约2件。颊带、额带、咽带、鼻带上钉马形玉饰6件、狻猊形玉饰16件。

颊带2条,均长41.6厘米,每条带上各钉4件狻猊形玉饰,带上端各铆接1件银带扣,带上分别套1件银带箍,两条颊带上部交叉呈十字形与额带铆接,下部与鼻带相接,相接处各钉1件三叶花形玉节约。两条颊带上部还连接着一条长37厘米的短带,带两端分别穿入两条颊带上的带扣之内,尾端各钉1件马形玉饰。这条小带是用于连接左右两条颊带的。两条颊带尾端,出土时均穿于马衔两套环之上的银环内。

铜马镫

1副6件,鎏金。镫环梁高鼻,鼻与镫体分作,高鼻连接镫体后可以左右旋转活动。长方形高鼻带长方形孔,以便穿系银镫带,一端圆柱形,可以插入镫的环梁孔内。镫环梁截面呈圆柱形,正中有穿孔;踏板椭圆形,外缘下折呈尖角形。镫带上钉扁平方形银带扣,套长方环形银带箍。镫通高20厘米、宽13.3厘米、踏板长13.2厘米、宽7.4厘米、环梁直径1.6厘米、鼻高5.4厘米、宽3.5厘米、带孔长2厘米、宽0.6厘米。

银鞓蹀躞带、鞧带组合

蹀躞带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四条长带、一条短带,每条长带上各镶8件马形玉饰件。鞧带由一条长银带和二条短银带连接而成,带上镶玉节约、马形玉饰件。

其中,银蹀躞带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5条长带、短带,每带各镶8件马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1组41件,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扣和2条短带连成,带上镶玉节和马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可以说,银蹀躞带、银鞧带是出土马具中的杰出代表文物,做工十分精致、华丽,从中可领略到契丹民族在制造马具方面的巧思和技艺。

动物形玉嵌饰乃辽代契丹贵族套在马胸的装饰配件。原应钉固在金银材质所打造的带饰上,而且整组带饰的动物数量,通常可多达数十件,可谓奢华至极。已见有狮、虎(辟邪)、马等造型,虎(辟邪)形较少。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订阅

万马奔骋如泄云

无极斋分享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展品,与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的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如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契丹,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草绿花红中牵车策马,穹庐毡帐里奏乐起舞;“春水”“秋山”,鹘健鹅肥,相地卓歇,以时捺钵。然而,在如画的边地风光的另一面,是契丹人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五京并峙,见证了契丹人雄踞北国、虎视中原的历史进程。在大辽五京巍峨宫阙、繁华市井的背后,时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势、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礼俗信仰之状等无不贯穿其中。五京,不仅仅上演五京的故事……

陈国公主,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之女,吴国公主之妹。公主下嫁萧绍矩。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随葬品共3227件,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贵族的豪华奢侈和墓主人的显赫地位。

陈国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共同发掘了该墓。墓中出土一千余件文物,其中使用软玉、玛瑙、水晶制作的器物有三百多件。辽景宗、辽圣宗时期是辽的繁盛时期,这些玉器代表了辽国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为我们研究辽金玉器提供了可贵的参照。同时由于墓葬保护较好,未受到盗掘,玉器的摆放基本维持下葬时的状态,又采取了科学发掘的方式,为研究契丹文化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陈国公主和驸马随葬玉器位置图

网络资料

契丹是一个以马为伴的民族,爱马饰马是契丹民族的一大特点,因而契丹族使用的马具也十分发达和完善,契丹人对马具制作特别重视,马具装备的繁复和技艺精湛已极致,例如,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两套十八副完备的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胸带、鞍、障泥、镫、蹀躞带、鞧带等,相当完备。

辽代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绳、胸带、马鞍、马镫、障泥、蹀躞带、鞧带等。

在墓中共出土随葬品共3227件,44组、副。在这批随葬品中,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墓中出土的全部金银制品,其中纯金制品有1365.75克,纯银制品有5723,7克。另外,在有些金银器上还镶嵌和钉缀着其他质料的饰件,比如金銙银鞓蹀躞带,其金质带具和银质带身铆合在一起,又如玉銙银带,是玉銙和银带身、金带扣铆合在一起,再如马具中各组银带具上也钉缀着铜、玉饰件,而银靴、银枕、银丝网络等因掺杂加固材料,更难计算其用银量。但所有这些制品所用黄金和白银估计起来,用金约1700余克,用银有1万余克。马具2套,均置于耳室地面上。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

陈列陈国公主墓葬马具

展览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每个篇章风格各异却又浑然一体,仿佛描绘勾勒出一幅辽代全景图,为大家详细解读辽代的历史文化。

此次共展出文物 270件套,分别来自17家文博单位的文物精品,既有精致美丽的金银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画、佛教器具,还有玉器、瓷器、书画、石碑等,特殊的丧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随葬品展现了辽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鲜明特点,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升华,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辽国公主墓出土银马络

1副39件。保存基本完好。马络头由项带、额带、颊带、咽带、鼻带组成。各条带均用宽1.5厘米、厚0.05厘米的薄银片制作。项带、颊带、咽带上共钉半圆环形鎏金铜带扣6件,套方环形鎏金铜带箍6件。颊带和额带连接部位钉圆角方形鎏金铜节约2件,颊带和鼻带连接部位钉三角形鎏金铜节约2件。颊带、额带、咽带、鼻带上钉马形玉饰6件、狻猊形玉饰16件。

颊带2条,均长41.6厘米,每条带上各钉4件狻猊形玉饰,带上端各铆接1件银带扣,带上分别套1件银带箍,两条颊带上部交叉呈十字形与额带铆接,下部与鼻带相接,相接处各钉1件三叶花形玉节约。两条颊带上部还连接着一条长37厘米的短带,带两端分别穿入两条颊带上的带扣之内,尾端各钉1件马形玉饰。这条小带是用于连接左右两条颊带的。两条颊带尾端,出土时均穿于马衔两套环之上的银环内。

铜马镫

1副6件,鎏金。镫环梁高鼻,鼻与镫体分作,高鼻连接镫体后可以左右旋转活动。长方形高鼻带长方形孔,以便穿系银镫带,一端圆柱形,可以插入镫的环梁孔内。镫环梁截面呈圆柱形,正中有穿孔;踏板椭圆形,外缘下折呈尖角形。镫带上钉扁平方形银带扣,套长方环形银带箍。镫通高20厘米、宽13.3厘米、踏板长13.2厘米、宽7.4厘米、环梁直径1.6厘米、鼻高5.4厘米、宽3.5厘米、带孔长2厘米、宽0.6厘米。

银鞓蹀躞带、鞧带组合

蹀躞带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四条长带、一条短带,每条长带上各镶8件马形玉饰件。鞧带由一条长银带和二条短银带连接而成,带上镶玉节约、马形玉饰件。

其中,银蹀躞带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5条长带、短带,每带各镶8件马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1组41件,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扣和2条短带连成,带上镶玉节和马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可以说,银蹀躞带、银鞧带是出土马具中的杰出代表文物,做工十分精致、华丽,从中可领略到契丹民族在制造马具方面的巧思和技艺。

动物形玉嵌饰乃辽代契丹贵族套在马胸的装饰配件。原应钉固在金银材质所打造的带饰上,而且整组带饰的动物数量,通常可多达数十件,可谓奢华至极。已见有狮、虎(辟邪)、马等造型,虎(辟邪)形较少。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