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影派(34)】汪远强:被时光拉长的记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诗抄》
1987年9月9日,父亲挑着担子送我到合肥上学,一头被盖一头洋铁箱。凌晨1点多到的合肥,父亲把我安置在火车站门口的墙角睡觉,他去看看公交车站在哪。两小时后父亲回来了,说“还是昌溪好”。后来我才知道,他半路上尿急,找不到厕所,走了十多里地回到火车站才解决。
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奶奶带着他和3岁的叔叔离开万二村来到昌溪村投靠亲戚。12岁时父亲离开昌溪,到杭州学徒,17岁参加游击队,后回老家务农。从此父亲和母亲俩人一直在昌溪开荒种地,养大我们兄弟姐妹4个。
我家门前的河叫昌源河,昌源河是新安江的支流。新安江又称徽港,是徽州人的母亲河,起源休宁六股尖,流经屯溪后成为新安江,自此向东在歙县街口进入浙江千岛湖。
小时候,昌溪的每条巷弄都有我的脚印,而且我掌握了村子里许多秘密,比如老歪头家的来福咬过5个人;黑皮和小花躲在12队晒坦的草堆里亲嘴;二胖的爸爸给他买了几本新连环画。走在巷弄里,听着声音,我就能断定谁家女人在骂自己的男人;闻着味儿,便知谁家锅里炒什么好菜了。
门前的河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夏天傍晚,少不经事顽劣有加的我站在桥上,一泡尿撒出三米远两丈高,水里的小伙伴以为下雨……在众人的骂声中我翻身一跃,跳进水里不见了。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春节,给爷爷上完坟后父亲把我们姐妹4个带到一个村子,村口要走好长一段的石板台阶,台阶走完后就看见一片高高的石塝,许多房子错落在石塝上。我很好奇地问父亲这是哪里,抬头却看见父亲眼里噙满泪水,“这是万二”,父亲说。回家路上他告诉我们这是他三十多年第一次回万二村。我当时一直都很奇怪,每年父亲都会带我们到万二村口爷爷的坟上祭拜,怎么都不带我们去万二老家看看呢?直到近些年,我才能体会到父亲当时的心情。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父亲查出淋巴结癌。一年后的8月16日,因单位有急事,我下午离开老家回到县城。那天做了一个晚上的梦,梦见父亲拿竹条抽我、站在河滩里喊我回家吃饭。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被敲门声惊醒,原来是老家隔壁的吴群来报丧,说父亲于昨晚10点20分走了。7年后,母亲也离开了,从此昌溪去的就少了。
去年12月3日,早上6点我驱车到了昌溪,想拍张木桥的照片,走到老宅的小巷口,突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左边进巷是老宅,右边下台阶是木桥,不知道该往哪走。恍惚间看见父亲扛着锄头从桥上过去,母亲在桥下洗衣服;河雾越来越浓,他们渐渐消失在雾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昌溪之间隔出一段真空。以前从来没想过,对于小巷和木桥,我会有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看见曾经的邻居,只是礼节性笑着打个招呼。我常想,也常后悔,是我一手造成我家老宅的荒芜,如果我不把哥哥全家带到县城,也许他们就会留在昌溪,安安心心种好那块地,收拾好房子院子,我回到昌溪也有口热饭吃。
木桥头
还是我从小撒野的地方吗
昌溪
还有我从小嬉戏的晒坦吗
在我眼前
在我梦里
只要能确定你我在这一刻的存在
就够了
(文∕图 汪远强)
汪远强简介
汪远强,1969年生于古徽州府(今安徽歙县),并工作、生活于此。独立摄影师。早年经商、近年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黄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摄影作品选集《徽港》《在水一方》。《徽州手工》《徽州农具》《万安老街》等专题在平遥、黟县摄影节展出。
策划:南飞摄影工作室
文案:樊成柱
制作:燕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