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钻石的垄断如何形成,为什么彩色宝石很难形成垄断?

在珠宝界,大家都知道钻石和彩宝市场很不相同,批发渠道也不一样,而钻石作为一种产量和储量都不算低的宝石,其价格却十分昂贵。

钻石价格得以长期居高不下,戴比尔斯公司为此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形成了人为垄断。早在19世纪20-80年代,南非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戴比尔斯买下了南非的金伯利矿,同时将钻石毛坯收入英国,从源头上控制了钻石的供给。

与一般矿主不同的是,将矿区垄断之后,戴比尔斯公司反而解雇工人,降低产量,以形成人为的供不应求,使得钻石价格上升,获取大量利润。早期的积累让戴比尔斯对钻石毛坯展现出了极强的控制力,建立了“中央销售制度”,控制供应链维持垄断,对于出现少数不肯归顺的异己,戴比尔斯通过释放库存,让异己亏损最后只能把钻石毛坯卖给戴比尔斯,偶尔也会斥巨资收购原石。再精心挑选商人,组织看货会,不遵守规则的商人将被戴比尔斯排挤,可以说为了维持最上游的绝对垄断,戴比尔斯无所不用其极,效果也非常好,钻石的价格和“产量”长期维持在对戴比尔斯最有利的点。

除了上游垄断,戴比尔斯另一厉害的操作是把钻石和爱情结合起来,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王妃的结婚戒指是红蓝宝石,这说明钻石作为婚戒并不是西方传统而是戴比尔斯人为的,它通过大量的广告让人们认为钻石是婚嫁标配,一句“Diamond is forever”形成了钻石在婚戒的垄断。

比起戴比尔斯上游的高利润,钻石下游批发商们几乎对钻石价格没有定价能力,除非能找到稳定的大客户,否则只能博取微薄的利益。好消息是随着俄罗斯和澳洲等新矿区的出现,戴比尔斯对钻石毛坯的垄断力已大大不如从前,钻石市场更趋向于寡头结构,而钻石对婚恋市场的垄断仍将继续。

相对比之下彩色宝石,诸如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名贵宝石却很难形成垄断,除了没有像戴比尔斯这样深谙垄断的公司早期介入之外,主要是由于彩宝和钻石的本身及其生产特点不同决定的。钻石的产地在早期是比较单一的,产量可以探明,生产方式也非常高度机械化,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钻石坑,并且不同产地的钻石没有明显的区别。再配以4C标准和相应的价格,钻石已经是一种标准化的商品。

而彩色宝石产量本身就比钻石低,也没有可靠的手段来探明储量,至今开采主要靠打地道,机械化程度很低,彩宝的产出也与钻石不同,总是以一小撮(英语叫Pocket)不均匀地分布在广袤的大地里,找到Pocket非常需要运气。这意味着钻石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获得稳定的回报,也就可以控制产量和市场流通量。而彩色宝石大量的资本投入并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两年可能没有找到任何宝石,这对钻石矿来说是不可能的。

钻石和彩宝的开采成本都极高,比如昂贵的开采权、开采工程等,每天还有大笔的固定费用(比如哥伦比亚木佐矿抽地下水每天需要2000美金左右)。因此,彩色宝石矿主一旦找到了宝石,便会马上出手以投入接下来的开采,很难形成库存,这和钻石的区别非常大。另外彩宝的产地在全球分散,不同产地的宝石价格相差甚远,这些原因让彩色宝石难以形成垄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