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城关镇名溯源
文县城关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①刚刚 阅读89城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中部,东与尚德镇接壤,南与丹堡乡毗邻,西接铁楼乡、石坊镇,北与尖山乡、桥头镇相连,为文县人民政府驻地,[1]区域总面积158.31平方千米。海拨:3121米;最低点海拔940米。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东坝社区、县城社区、所城北街社区、所城南街社区、后山村、刘二坝村、凡昌村、元茨头村、贾昌村、城关村、高崖村、滴水崖村、关家沟村、申家坡村、大渡坝村、鹄衣坝村、白衣坝村、西园村、刘家咀村、干沟坪村、前山村,[3]镇人民政府驻韩家坝新城小区。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为36484人。城关镇溯源:西汉建立之初的汉高祖六年(前201)时置阴平道, 为广汉郡辖县13之一《汉书. 地理志》。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开西南夷,为统治少数民族建“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此时在今文县仍设置阴平道(秦时少数民族聚居的县称道)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平蜀在文县置阴平郡领曲水一县。县治所在今西元故地。唐,德宗三年(782)移州治于“高原麻关谷口”(今上城)。唐,宋沿之。宋代,文州城比较繁华,州县衙门,肃穆堂煌,亭台楼廓,处处林立。如吕疑之诗《题文州》作“安静堂”:“峡东秋空一线青,万山深处见官厅。此堂虚旷无余物,四面齐开碧玉屏。”还有:得要亭、坐啸亭,文化堂;及平里、来远、翠盖、圃山、仰高等五堂,实乃楼堂馆所林立。从唐代建中年间始建“文台”,几经修茸,分外妖娆,宋代更为壮观,《名胜志·樵楼记》载“文台在上城,南山为屏,清江为带,东阳开爽,旭日东升,江山先霁,故文台晓霁,为文县八景之一。”宋代文州之繁荣文化昌盛,时有文(州)一丶益二(广元)之说。元代至明代洪武四年(1371)降州为县,立公署。明洪武二十八年(1393)设千户所建城,谓之所城。明.成化六年(1470)于所城始建县城。为县衙门所在地,故称县城。两城中隔关家沟水,以修建麻关桥相连,通往所、县二城。明,清二朝的县衙建在县城至今。城关镇是文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中柩,阴平塑造的窗口,都见证在城关镇上。清代,将凡曲乡、贾昌乡、鹄飞乡、西元乡归并入镇。设里:在县里,八坊:文明坊、承流坊、迎恩坊、宣化坊、通川坊、文兴坊、武胜坊、布政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时,城关为第一区,区公所设在所城马家街。(辖:城关、固水(石坊、石鸡坝)尚德、白马三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设镇时为兴文镇,镇公所在所城马家街。1949年12月文县解放,县政府成立,城关为兴文区。(辖县城乡、所城乡、鹄飞乡、西元乡、铁楼乡、魏家嘴乡、旧寨乡、东峪口8乡)1955年10月,废城关街设城关镇。:1958年12月,建立城关人民公社(辖铁楼地区)。1962年划小人民公社铁楼析出。1983年10月设城关镇人民政府至今。现镇政府机关在韩家坝小区。历史遗留::唐代:上城有,文台《名胜志》;宋代:庙宇有,圣寿寺(原党校址)、文王庙(南门)、慈沛庙、龙女庙、坐啸亭、清晖阁,有宋碑在今碑石地《名胜志》。明代:北禅寺,北山庙群。清代:城隍庙、文庙、社稷坛、先农坛等。(清文县志详)。"文县八景"中有:虹桥百丈,螳螂晚照,晴霓瀑布。南横白水江之阴平桥,始于雍正七年(1729)建,知县葛时政,守备张金榜同建,桥匾额为"巴蜀咽喉"。桥畔江中突出ー石,高可二丈阔二丈余。乾隆甲寅(1794)于上建观澜亭。道光丙午(1846)知县张绩,饬鄢鸿瑞等募修,旋被水冲。咸丰丙辰(1856)知县张崇本,飭魏占鳌等募修,工甫竣,值番变復废。现议重修。旧志:桥南,崇山曲拱,朝夕重阴,惟日午阴阳平分,浮光照耀,如长虹卧波,故为阴平八景之ㅡ。阴平桥(南挢)后历时多有改建三国文化之,邓艾城(清水平),姜维城(贾昌)均在城关镇内。未完待续,敬请赐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