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瓷器鉴别应知

元朝瓷器鉴别应知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釉叫釉里红瓷,也称釉下红彩瓷,这种瓷的制作成功给在瓷器上绘画创造了条件,瓷的工艺发展使瓷器成为能够永远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使得其他窑口也是得到了发展。如:磁州窑、龙泉、钧窑等都能够相互学习,所以元代虽然制瓷粗糙,但各窑口的互学、互造对方的瓷器是存在的,这是在鉴别瓷器中特别要注意的。

因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业的发展和交流过程,官民都阻挡不了瓷器在社会中的应用流通,在鉴别中要鉴别瓷类型,也要鉴别是哪个地域窑口出的。

1.元朝瓷器

元器修长腹胸大,

纹饰画在口内外。

足圈滑润如玉带。

注解:

元朝瓷器立件修长、腹胸大、曲线性强,如:梅瓶胸大,玉壶春瓶腹大,纹饰在口内外都有,留出灯草边,足圈削的不太规范,但润滑如玉石感。一般来说瓶类底足比较小。而且梅瓶底边向外闪。

卵白瓷枢府瓷器考

2.卵白瓷枢府瓷器考

枢府瓷器假的少,色属卵白透光少。

底足露胎白泛青,胎厚釉白青色少。

底有乳突带旋纹,足圈壁厚削工好。

釉色混浊微闪青,元代枢府官方保。

枢府两字相对应,多密小泡大件宝。

元明两代都制造,断代定要把色考。

元代粗足显拙大,唯独卵白足圈小。

注解:

枢府瓷元明两代都有,但在民国以前假的少,属单色釉,显卵白色很特别,白中闪青,釉光不太亮,偏白,像鹅蛋色,胎厚重底无釉,圈足小而厚,胎色白中微青,本来元代削足粗糙,底有旋纹乳凸,但枢府瓷确实比较精细,这恰恰是证明枢府瓷是官办民烧的官器,枢府二字的写法是对称于器物的肩上,底有乳钉和旋纹,泡多密而小,如果釉好而青是明代的,青而色浊是影青演变卵白的早期产品,枢府瓷的足修得好而且小,露胎的足色像晒成的青萝卜干色,白中微泛绿青。枢府瓷是元代军务部指定烧的一种瓷器,但后来在明代早期也烧了一段时间,其釉亮度高,足比元代的足圈大,枢府二字规正。

元瓷基本鉴

3.元瓷基本鉴

元胎白中又泛灰,麻仓瓷土二元煨。

含铁又含微元素,苏料泛出褐斑灰。

坯胎修下不修上,口圆收身不僵披。

注解:

元朝的胎白中泛灰,是最早用麻仓土和瓷土烧成瓷器的,被称为二元烧法,含铁又含微量元素,这是和当时的工艺及料产出情况有关。当时,已开始用苏料,但有不少国产料。器件常常是修足底,不修上,口圆、器形中部收身不僵硬,在釉面的作用下显得器身秀美。

元足

4.元足(1)

元底无釉有旋纹,个别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弯曲褐红浑。

注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无釉但有用粗釉浆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纹痕,有粘沙这是烧前垫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显不精细,刀法不好,足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迹,接底弯曲,有褐红色的火石红、火烧红(民间叫法)。

5.元足(2)

上身大来足小沉,铁红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齐,足浅宽厚不修粗。

注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点,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铁红斑,足浅,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连续用刀给人不整齐的感觉。足修的粗糙。元底特点,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润。

元代纹饰

6.元代纹饰

元代纹饰层满器,口嘴内外纹饰细。

六七八层不算多,线条流畅古画气。

写意画写韵都足,成对器件难同的。

焦叶独梗莲瓣分,仰莲瓣散花蕊立。

注解:

元代的纹饰层多有八、九、十层,有些器件口内也有纹饰,写意写实的画法都有,成对的器件,纹饰及形体都有差异,达不到一致,这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7.元代纹饰工法

蕉叶独梗莲瓣分,如有双梗填色样。

元代纹饰特点多,浓艳泛黑各料分。

画工工匠古朴风,画工流畅一笔真。

涛浪势猛浪头粗,写意带实画工深。

浪珠纹饰向蝌蚪,独梗浪猛粗纯真。

注解:

元蕉叶独梗,莲瓣分开,料浓艳有铁斑,画工古朴,无重复笔,一笔点画多,涛浪头线画的粗,涛头的圆形水浪珠像蝌蚪,浪头显得猛,线画的是独股单线,不画双框浪,总结起来应是:独梗、浪猛、线粗。

元龙八长

8.元龙八长

元龙脖细伸的长,下发少粗立发长。

元龙蛇身爪轮型,三四爪儿腿须长。

元龙要以一腿定,纹粗发长脖也长。

角长腿长腿毛长,云火纹饰身体长。

看准纹粗和八长,九长相比立发长。

注解:

身、脖、角、腿、发、毛、云、火的纹饰都比较长、比较粗,飘。这是元代龙、云、火的特点。

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9.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元泡比明干涩硬,多见胎泡黄污重。

元泡型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不群聚。

大泡零星亮晶晶,单个三两不群遇。

注解:

元代瓷比明的泡干涩,瓷胎不如明代滑润,元泡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但不成群,大泡零星单个和三两出现,一般大泡不成群,胎面略发黄。

10.元泡简句

元泡干涩密无光,青釉偶亮大微光。

注解:

元泡比较干涩或干涩的泡多,无光,偶尔有亮泡时光泽也不太亮。

11.釉里红用料及温度产生的变化

釉里红来色灰红, 釉下绘画用的铜。

铜烧红绿用温控, 红色釉器多用铜。

低温烧绿高温红,不知温度难烧成。

注解:

釉里红瓷器是用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用三十倍数放大镜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老瓷的浓重线画,涂绘部位是可以看出绿色或深绿色,老瓷釉里红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虾青色,由于用铜做色釉的原料,在过去对釉的厚薄和温度掌握不标准(那时没有测温的温度计),对釉里红的处理不均,又因用铜做釉时在红和绿时烧制温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现泛绿的斑点。那时的技术釉里红非常均匀是不可能的。

12.釉里红瓷出现年代与绘画方法

釉里红用铜烧造,釉下彩瓷要知道。

唐代出现元烧成,高温还原铜红造。

装饰方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到。

有款多写至正款,元代明初图同套。

仔细可分元明器,断代器形纹饰靠。

纹饰认证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确很多,元明清朝断代妙。

注解:

釉里红在长沙窑发现,是唐代产品,到元代才成功,属釉下彩高温烧成,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有款的在元代多书至正,1330~1339年元末顺命帝的年号为至正。明代早期的产品和纹饰是以元代延续而成,不易区别,要靠器形、纹饰区别。元明的釉里红纹饰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样的,可以借鉴,如:元代足粗而滑润,有滴釉。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细辨别才行,润度也好。

13.釉里红纹饰的窑变

瓷窑出彩常用铜,低温出绿高温红。

釉厚釉薄影响色,红釉底色米汤情。

注解:

釉里红用铜在千度以内可以出红绿色等色,高温出红色,过去不易控制,因没有测温设备,如:没有温度计ˇ。足有火石红,有多数产品红中泛灰。有的釉厚泛黑绿。常有红釉器足口显绿,也有米汤底的器件。釉里红非常均匀的要注意,假的多。

14.明代元代纹饰辨认

明代纹饰少于元,莲瓣联体环连环。

蕉叶梗空浪头变,永宣苏料器值钱。

元画似莲瓣涂分,永宣莲瓣多相连。

宣德双圈款遍身,永乐篆款无款传。

注解:

明代纹饰不像元代画那么多层,莲瓣不是一瓣一画,而是一瓣连一瓣,蕉叶也多画空心梗,浪头不那么波涛凶猛线条画的比较均,蝌蚪型水涛珠不明显,元代的水珠画的像蝌蚪,但苏料在永宣时期比元代提的纯,用绘涂工艺也比元成熟得多。永乐器多篆款,其他写法很少。

【合作共赢】:

(0)

相关推荐

  • 单色釉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 ...

  • 瓷器收藏:为何“青花釉里红”少之又少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将釉里红与青花两种釉下彩相互搭配装饰工艺的瓷器,也可称为青花釉里红双色釉下彩瓷.在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相对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两色釉下彩工艺,釉里红釉下彩工艺是最难掌控的.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 ...

  •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中国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农夫.厨师.歌舞.舞乐.杂耍等,动物有猪.羊.牛.鸡.马.犬等.建筑有随葬的冥器中的多层楼阁.亭台.粮仓.猪圈等.在烧制 ...

  • 清朝瓷器鉴别应知应会(全)

    清朝瓷器鉴别应知应会(全)         清代三百多年历史处于中国瓷器工业已经成熟,世界手工业大发展和欧洲工业革命的时代.在瓷器制作业,清政府派督陶官督造官方用瓷.而官方以欣赏和把玩要求制出赏品瓷. ...

  • 明代瓷器鉴别应知应会

    明代瓷器鉴别应知应会 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是一个在二元烧制法基础上又创新的瓷器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对钴料的应用,对烧制的制度都有了理性规定.斑痕瑕疵比元减少. 在明代,不但对进口料(苏料)(回青)有了阶段 ...

  • 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明代德化窑瓷器鉴别特征方法

    明代德化窑鉴定真假要慢慢的去了解其中才能更好的去鉴别也要慢慢的去累积经验,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总结分析出了明代德化窑鉴别技巧的方法有哪些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藏友,供大家参考. 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 ...

  • “剽客”应知耻

    "剽客"应知耻 前一段时间,一百多名艺人联名抵制抄袭的新闻不断发酵,抨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追溯起来,剽窃他人非物质成果问题,不是一天的事了,也不止一个领域,不止那几位榜上有名的大 ...

  • 外科组应知应会04-25

    外科组应知应会04-25

  • 照护认知症老人,您需要知道这些“应知应会”

    据报告表明,全世界大约有5000万认知症患者,且以每年新增病例1000万的速度在飞速增长.到2050年,认知症老人的数量预计会达到1.52亿,也就是说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个人会得认知症. 而数据统计,截止 ...

  • 中医外治——基层医生应知、会用

    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 ...

  • 分级诊疗过程中,基层医生应知应会什么

    分级诊疗过程中,基层医生应知应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