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城!高瓴又进入一家医药公司

大家好,我是粽哥。

前几天,医药行业再度传来大新闻:未过评品种、中成药以及生物类似药将被纳入药品集采。加上此前粽哥在《这些公司要远离,千万不能买!》文章里所说的,“骨科材料、人工髋关节、除颤器等第二批医药耗材集采品种”,投资者要暂时规避与这些集采品种相关的股票

这也是粽哥一直反复强调的,如果大家想投资医药股,一定要选择集采免疫品种:

7个选股方向,比如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疫苗、血制品)、特色/专利原料药、创新器械及连锁药店等。

特别是早已成为大势所趋的创新药,即使不投资相关公司,也要买相关的基金。(详见:《创新药投资全逻辑分析(深度)》《深度解读!医药行业2021年投资策略(附股)》

下面,说下另外一件医药圈的大事件,再给大家提示一个投资机会。

——————————————————

昨晚,高瓴资本再现大动作:以24亿港元投资绿叶制药,持股达15.60%。

1月31日,绿叶制药宣布与高瓴资本旗下基金Hillhouse NEV签约,以定向增发新股方式获得高瓴资本12.5亿港元融资,该新股发行较订立协议当日的收盘价有10%的溢价。此外,高瓴资本亦以相同每股价格获得受让绿叶制药部分已发行股份。两笔交易总金额累计为港币24亿元,交易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有绿叶制药15.60%的股份。

众所周知,成立于2005年高瓴资本,由张磊掌舵,投资领域覆盖生命健康、消费与零售、TMT、先进制造和企业服务等。

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高瓴在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外包、医药零售等领域形成了完整布局,投出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微创医疗等超级大牛股,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此番高瓴资本入局绿叶制药,又为哪般呢?

绿叶制药成立于1994年,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在中国、美国、欧洲成立研发中心,国内有7个生产基地,国外有1个德国生产基地。

在聚焦肿瘤精神神经两大领域的同时,公司还通过“自主研发+并购合作”的模式,不断扩充并强化了心血管、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产品线。

绿叶制药的经营思路主要为“国际化”:

一是,走国际化市场的路线,凭借国内30多种在研产品和国外10多种在研产品,将业务覆盖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高增长的国际新兴市场;

二是,在多个海外市场开发新药,中美双报或者中国欧洲日本双报等,也体现出新药研发方面的创新标准必须国际化的理念。

目前,绿叶制药有几款“重磅炸弹”:

1、公司自主研发的LY03004微球制剂(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商品名:瑞欣妥),于2021年1月14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一款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效注射剂。

目前,瑞欣妥在美国处于上市申报阶段(是国内第一个在美进入NDA的创新制剂),在欧洲完成I期临床试验,同时未来计划在多个新兴市场开发并上市。

市场情况:全球有超过2100万人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据估算,中国至少有10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

2、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注册商标:金斯明),由绿叶制药德国子公司Luye Pharma AG的透皮释药技术平台开发和生产,除了于2013年开始,已经在美国、欧洲11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上市以外,2020年6月9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市场情况:我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2050年将达2800万。利斯的明是目前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的一线用药,获得多国权威指南推荐。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欧美市场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产品品类的整体销售规模达到4.52亿美元。

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只有诺华的艾斯能,在2019年2月获批进口,此外江苏万邦和北京泰德制药正在开展BE试验。可见其市场潜力非常大,前景非常好。

3、2019年,从PharmaMar许可引进抗肿瘤创新药Lurbinectedin,加速让优质创新治疗方案尽快惠及中国患者。

自2018年5年至今,绿叶制药股价一路下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司这几年没什么重磅的创新药获批。截至2021年1月29日收盘,总市值为126亿港元,静态市盈率7.8倍,市净率1.465倍,估值非常低。

2019年底,绿叶制药以14.47亿元收购了山东博安生物98%股权,获得了后者的全部抗体药管线项目、专利等知识产权以及抗体筛选平台、抗体生产平台等资产,不仅让公司新药研发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层次,也让去年上半年的股价有过一次40%多的反弹涨幅。同时,今年1月5日,博安生物完成了6.82亿元的战略融资,投前估值48.5亿元,还计划要去科创板上市。

博安生物在中国、美国及欧盟市场开发出的十多个拥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抗体以及8个生物类似药。不过,从绿叶制药今年1月份的股价表现来看,投资者仍有所顾忌。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就连中成药、生物类似药都要纳入集采了,也就意味着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更何况很多产品还是处于Ⅰ期临床阶段,因此并不讨喜也在意料之中。

好在,目前绿叶制药的创新药研发收获了一点小成效,但能否凭此力挽狂澜、实现困境反转,就交由时间来验证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