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后山曾经是什么庙?
朋友李大哥,1957年生,自小在惠州城区长大,对他童年、少年时期惠州城区的情况印象深刻。比如对下角的老糖厂、文星塔等已经消失的建筑,都一清二楚。或许,这就是“口述历史”的一部分吧?
惠州府城之图(来源于光绪版《惠州府志》)
有一次,他说到在他小时候,十一小旁边的后山上有一座庙宇,坐西向东,里面的泥塑神像很高大,天气热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会跑到庙里的神像脚下乘凉、玩耍。他说这座庙的规模不小,感觉上大殿比元妙观还要大。不过那时他年纪还小,没记住是什么庙。
我说:会不会是万寿宫啊?因为在十一小后山靠西一侧,有一条小路叫做“万寿宫路”,按推测,这附近曾经有过一座叫“万寿宫”的庙宇。这就是地名的历史价值,尽管建筑物没了,但还有老地名保留下一点历史信息。比如南门路、水门路,尽管惠州古城的南门、水门已经不存在了,但这地名还记录着曾经有过南门、水门这样的古城门。不过,前几年因为修建城轨西湖站综合体,把万寿宫路这片房屋拆掉了,这样,以后就再也没有万寿宫的历史信息了。
十一小西侧后山(以下图片摄于2021年7月)
早些年,我在旧书店和西湖东坡纪念馆里淘到了一些《惠州文史》、《惠城文史资料》这样的文史书籍。回来后一本本翻阅,在1992年惠州市政协编印的《惠州文史》第四辑里,刊登了一篇陈松耀作《惠州寺观庙宇的兴废及变迁》,文中介绍了惠州城区内现存和已消失的庙宇的历史变迁。里面提到了一座“关岳庙”,位置就与李大哥说的庙宇位置相一致。现将相关内容摘录于下:
“关岳庙位于府城方山东麓学院衙,建于明万历年中。建筑规模宏伟庄严,有成化古钟。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门额有木匾'关岳庙’三字,琉璃瓦面,脊顶镶瓷塑双凤朝阳,双龙戏珠,彩釉生辉。庙前正中一石牌坊刻'至大至刚’四个大字,牌坊左右两侧有石拱门。殿内朱红柱梁,绘有历史人物壁画。正殿有关羽、岳飞涂金塑像。中殿两旁有十尊英姿威武的大将立像。前殿前门左右侧,各有神态端庄的马头将军像。殿内的塑像神态生动,庄严肃穆,为惠州华丽典雅的古老庙宇之一。抗战中为兵营,旋为日机轰炸,遭破坏。解放初期,曾为解放军驻地,六十年代改建为桥西水厂。”
小山上遗留的柱础,疑为关岳庙的旧物
学院衙,就是现在的十一小。这样看来,李大哥说到的十一小后山的那座庙宇,就是关岳庙无疑了。上文提到关岳庙所在的小山叫做“方山”,我再翻看光绪《惠州府志》里的“惠州府城之图”,发现方山是金带街、塘尾街之间的那座高地,并不是十一小后面的小山。因此,有可能是上文的作者搞错地名了。再查,原来十一小的后山叫做“南山”。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惠州写过一首小诗:“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里面提到的“三山”,就是惠州城内的三座小山:梌山(今中山公园)、方山(今西湖丽日后)和南山(今十一小西侧)。只不过,现在只有梌山的名气大些,而方山、南山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小山上的旧柱础
再查关岳庙被拆的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惠州供水发展历程》的文章,里面写到:“1961年9月30日,惠州的第一个自来水厂桥西水厂正式建成投产。桥西水厂位于市区水门直街26号……没有办公室,领导们就把目光盯在水厂附近的关帝庙,他们不顾忌讳,将关帝庙改造成水厂的办公室,这种思想和举措,比毛泽东提出的'破四旧’还早了四年。”关岳庙、关帝庙,包括“惠州府城之图”里的“协天”,指的其实都是同一座庙宇。破四旧是1966年提出的,早四年那就是1962年了。这么说,关岳庙是1962年拆的了?
小山上还遗留着一面夯土和青砖老墙,但无法确认是否关岳庙的旧址
我把这个问题再次向李大哥提了出来。他说:他去那庙宇玩耍大概是10岁上下,他说那大殿被拆除应是“文革”初期。这样看来,建水厂时并没有把关岳庙全部拆除,而是还保留了大殿这部分,直到“文革”时才完全拆除。这样,李大哥的口述又弥补了文书上的不足了。
至于那座“万寿宫”,在光绪版《惠州府志》的“惠州府城之图”里也有标注,可惜的是,在《惠州寺观庙宇的兴废及变迁》一文里却没有收录,所以它的来龙去脉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谁知道的,不妨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