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养生

四时调神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能顺四时者,天地之父母。精神的活动也应该随着四时的变化加以调节。 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们的精神往往开朗、乐观、豁达;当寒风阴雨、干燥沉闷的天气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或压闷低沉;一年四季随着季节气象的变化,也会出现七情的变化。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一变化,为适应四时的变化,提出了四时调养健身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静;冬三月…使志若伏匿。”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法,使精神情志随之活泼向上、宣达愉快、恬静收敛、藏而不泄。每日节神调摄亦可遵此法,清晨舒展活跃,白日精神饱满,傍晚安神悦志,睡前静心远思。这有利人体内阴阳协调、气血冲和,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保持精神情志的稳定健康。

(0)

相关推荐

  • 女性如何养生抵御疾病?做好5点百病不侵

    养生格言-- 一贯知足,二目远眺, 三餐有节,四季不懒, 五谷皆食,六欲不张, 七分忍让,八方交往, 酒薄烟断,十分坦荡. 现代都市女性尤其是白领阶层,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别人看着她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 ...

  • 玄清阳探索生命的智慧的主页

    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讲解一下,<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首重养神,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quo ...

  • 《内经》养生观

    <内经>"治未病"思想作为超越时代的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医疗实践,并给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新的启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圣人不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咽唾养生法"

    古代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的谚语,可见对唾液是极为重视的.自先秦时代的<内经>至明清,对唾液有许多论述,称为"玉液"."舌下 ...

  • 中国医学论养生"春季养生法"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已过,万物复苏,蛰虫活动,阳气升发,一派生机.气温较暖,空气变得湿润,皮肤腠理也逐渐舒展,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每个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四时养生法”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

  • 中国医学论养生“以心治神法”

    一旦七情失调引起疾病,将会有损寿命.心病还须心药治.<寿世新编>提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 "何谓心药?古人说:"自家心病自家 ...

  • 中国医学论养生“精神寄托法”

    陆游诗:"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欧阳公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人到垂暮之年,要做到人老心不老,充满了理想和事业心,他就不觉老态已至,仍会"终日 ...

  • 中国医学论养生“节制情感法”

    节制情感法孙思邈在<千金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将大怒列为 ...

  • 中国医学论养生“食药养生”

    食药养生我们的祖先自古即有"医食同源"之说,"药补不如食补".金代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医张子和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安心养神法”

    心比天地宽,不计较生活中非原则的无端琐事.凡事不要想不开,钻牛角尖.<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