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但就是不肯上医院,父母该怎么劝?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孩子的情绪、行为、精神心理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父母想带孩子找精神科大夫看一看,可孩子死活不肯去!
很多青少年患者的父母都面临过这个问题,除了干着急,毫无办法。有的家长甚至因此与孩子大吵一架,双方闹得特别僵。
来找我们的青少年患者中,虽然绝大部分人都已经去过很多家医院,就诊过很多精神科大夫。但很多人在疾病初期或求医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阶段:
刚出现一些精神心理症状时,孩子拒绝上医院;
又或者孩子去过一、两次精神科之后,后面说什么都不肯再去了。
通过梳理他们的经历和心理过程,我们总结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希望对遇到这个难题的家长们有所启发。
由于相关分析涉及不同的类型,其中又涉及不同的病情,为了避免引起理解混乱,本文先针对第一种类型,即“孩子出现了一些精神心理问题,此前没有去过精神科,但拒绝上医院”的情况提供建议。
对于第二种类型,即“孩子到精神科就诊过,但后续不愿意再去”的情况,下一篇家长自助指南文章再作分析。
首先,对于孩子不肯就医,父母一定要明白过度的焦虑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要同时看到这个问题的利弊两面,降低焦虑,才能增加理性,积极地应对。
从弊端的角度来看,孩子不肯看精神科医生,确实有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药物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后续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甚至出现意外和悲剧。
但从有利的角度来看,基于目前国内主流精神科的诊疗模式和环境而言,如果患者和家属对相关精神心理知识不够了解就贸然就医,也很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情。
这里面有可能是大夫太忙,没法耐心、仔细地听患者倾诉,或者言语过于直接,令患者受到了忽视或者伤害。也有可能是医生开的药对患者起效不大,甚至副作用太大,加大了患者的烦恼。
总之,种种因素都有可能令患者觉得就医体验很差,去过一两次之后就不愿再去了,而且对康复感到绝望。
所以,看清楚利弊之后,父母要学会淡定,并在就医前先尽量将弊端的风险降到最小,切勿一上来就指责孩子,强迫其就医。
父母恢复理性和冷静后,要找机会与孩子深入沟通,利用“共情、倾听、引导”沟通三部曲,了解孩子不愿意去医院的具体原因,并给予一些引导。
不过,如果想孩子愿意说,想要引导得好,父母在沟通之前要先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缓和亲子关系;并要提前做好功课,掌握一些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
比如孩子不想去医院有可能是出于强烈的病耻感,以为去了就是“精神病人”;有的则对精神科没有理性认知,以为一定要强制住院;有的可能是排斥药物,觉得吃了脑袋会变傻;有的则认为自己没病,调整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