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激极端与不接地气

前几天一篇报道甚是夺人眼球,内容说的是继考公之后,内卷现象已经延伸至卷烟厂,连名校硕士都要去做体力活,以求谋得一个进科室的机会。到底是社会真的没机会给他们了,还是他们自甘于现状?这种内卷现象在身边的人身上得到的反映则更为直接。他每日深夜定要长吁短叹,叹当今社会之内卷,叹人生道路之艰难。“如何搞到钱?”,这一直击人们灵魂最深处欲望的问题,长久以来深深地困扰着这个小伙。

我曾问他:“不如设想这么一种未来,你财富自由了然后想干嘛?”。“想干嘛”是一个人生意义上的问题。如果你的人生目的就是赚钱,那完成这一目标后,你个体的意义就消失了。在拥有下一个目标之前,你的精神空洞无物。更不必说,在你赚钱的过程中,你对别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从过去到现在,我都没有得到他的回答。显然,回答这一问题对他来说有点困难,物质上的满足最后成了一张网、一个牢笼,在梦想尚未实现之前,虚无主义的影子已经笼罩了他。

小霍姆斯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没有必然的方式”。我不欲褒贬他对金钱的强烈爱好,毕竟沉思只能让自己得到解脱,而对改造世界却很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令我惊奇之处在于,相比几个月前,他焦虑的原因竟保持了高度的延续性。他的思考毫无进步,金钱的幻梦给了他极大痛苦,并且他将这种毫无必要的痛苦输出给其他人。他的问题停留在“如何赚钱”“赚不到钱怎么办”“怎么才能快速赚钱”等等确实俗不可耐的问题上。除了钱以外,他暂时还没想到其他值得追求的东西。在他空无一物的精神世界中,金钱的虚无笼罩着一切;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虚无是体制、是福利、是套利,表现出来追求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思想内核却出奇地单一——如果他们有思想内核的话。

我同情这种被内卷所困的人。但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的,你反抗不了它,不是你的错,但你纳头便拜,这就完全变成了个人欲望的囚徒。须知欲望永不得满足,被这样一种激情掌控,为八竿子打不着一撇的未来惴惴不安,乃至于畏首畏尾、首鼠两端。见微知著,不知一个城市中,有多少人为了物质欲望没有意义地折腾自己。正如前几日在“X辰青年”中看到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女生在城市的日常,精心经营自己的事业、生活,最终却败倒在“小红书”隔空施加的同侪焦虑之下。如此索然无味的文章,我重点读了“她”对自己所谓“过度完美和精致”的房间的布局,“落地灯、地毯、香薰蜡烛、网红落日灯……”,唯独没有书的存在。书成了一个人自绝于社会的标,媚俗才是合群而正确的事。读书不过是听与故纸尘埃同朽的冥顽絮语,而没有了物质享受以及对它们煞有其事的交谈,自己便会被隔离在社交圈之外。

然而,正是精神上的匮乏,像皮鞭一样抽着他们连滚带爬地向前,抽着他们像沙丁鱼一样被倒入“生产线”制成罐头,抽着他们试图去满足那永不满足的欲望女神。他们痛苦、焦虑,进而抱团取暖,殊不知圈内不过充斥着庸俗地吹捧,转瞬便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分崩离析。每个因欲望而痛苦的人,身上都透露着一股不自由的味道。即使他们声称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得以自由,殊不知满足欲望的这一过程永不会到来,每一次对于欲望的向上献祭,不过让他们颈上那代表奴隶的套索更收紧一分。这个过程怎有自由可言?

小霍姆斯言,“你灵魂的欲望,是你命运的先知”。屈从于金钱的人,难免贪污腐败;屈从于美色的人,往往成为剥削他人性资源的恶徒;举着自由主义大旗狐假虎威的人,破坏的是自由主义先驱们保有和谐社会的传统;高举意识形态大旗四处纠察的人,他们的无知反为人类平等与解放的蓝图上蒙上了令人作呕的民粹色彩。在这些人身后,在他们所谓的“追求”的背后,可以窥见欲望女神的容颜,那绝不是什么慈眉善目、温婉可人的女神。它向渴求金钱者许诺金钱,向渴求美色的人许诺美色,向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许诺以自行其是,向所谓“U KNOW WHO”的人许诺失去的福利。说到底,这群人都是为了自己,都在精致利己,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追求披上“正义”的外套。欲望同社会评价体系一起,在我们耳边轻语着,“为我献上牺牲”。不要说每个理想都具有同等价值,“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与“怎么搞到钱”这两种理想,定然有优劣高下之分。

寒窗苦读十数年,有几人真正参加过劳作?有几人为社会做出过实质贡献?高学历人群不用专职生产商品、服务,还能不时得到社会的经济支持。那些供养他们的人,殷切地希望他们能改变这个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更公平。但大多数高学历者对社会的回报却是自逞几分天赋,为自己加冕了理所应当的皇冠。“因为那些人考试不行,而我付出了很多”和“我没那个能力,只能这样得过且过”,两种极为冲突的情绪夹住了这群高学历者。他们抬头往上看,真正的精英一语不发;他们低头往下看,劳苦大众每日苦不堪言。既然无人打扰、无人戳破,于是他们心安理得了,狂妄之言与妄自菲薄同时攫住了他们,成为他们为自己开脱社会责任的理由。

黄国平的致谢提醒我们,有人经历磨难,踏上理想主义的道路。但现实中,更多的人经历磨难,转而缩回个人的洞穴,专心经营他那一亩三分地。践行一个更为高尚的理想,是让人脱离欲望牢笼,跳出个人那点鸡毛蒜皮的利益得失,乃至于超越个体生命历程的可选项。前者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再小,也胜过后者庸俗的个人得失。踏上理想主义道路的人保有实现更美好世界的火种,对于他们,我想改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我们要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世界,然后坦然接受结果的事与愿违”。对于那些执着于满脑金钱享乐之徒,他们会在欲望的泥沼中翻涌扑腾。其中的大部分人,会因为把手段作为目的,永远不得抵达目的彼岸,那颈上的套索只会不断收紧,最终要么放弃挣扎,要么死于自身的欲望。我时常认为孔子的话应该倒过来写——“不知死,焉知生”。那些或迷茫或自甘于物质享受的人,待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们将意识到自己度过了多么无聊的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