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丁克or为人父母?选择积极的度过人生,还是消极的逃避问题?

船长最近看了一个对话节目的片段,有些观点是……这样的:

“女人的职责就是生育。”

“我只允许自己活到60岁、65岁,我可以选择自我了结。”

这个节目是《不可说 第四期丨不生孩子就是反人类?三个丁克年轻人这样说》(想看视频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如果不看完整个对谈节目,两方的言论会让船长感到有些不适,特别是“女人唯生育论”的观点,简直就是“女德”的新版代言人。

于是,船长找到节目的完整版,看完后,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判断。对话是在三个丁克和三个母亲之间进行的,结论是做不做丁克,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视频中却明确的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人格模式,这引起了船长深深的思考。

节目中,冲突最激烈的对话来自李娜和梦忱。

李娜,40岁

曾经是知名女企业家

现在是三个孩子妈妈

VS

梦忱,42岁

单身、没有孩子,经纪人

两个人身份对比强烈,李娜对家庭生活和生儿育女极致向往,而梦忱对人生的看法极尽悲观。如果只看两人对话的精剪片段,大多数网友会一边倒的站在丁克这一边。

李娜的争议点是非常明显的,她比较强势的提出:“女人的职责就是生育。”

每当梦忱表达对男人的挑剔,8年没有过男朋友,对感情没有那么多需求,或者我不想要小孩的时候,李娜的语气总是很遗憾、甚至惋惜的态度。

她问梦忱:“你认为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吗?”

这些鲜明的态度,不免在某些方面触怒了网友,认为她总以道德楷模的姿态来审判别人,并且提出了与倡导女性“平等、独立”正相反、甚至有些“女德”的观点。

而梦忱在镜头前就相对淡定很多,没有那么多对李娜个人选择的评判,表达观点和表述自我价值观的时候,相对比较中立,她始终呈现给观众一种态度:“我是这样想的,不能代表其他人。”

但越往后面看,越会发现,梦忱也有自己的问题,她考虑问题太过消极了。

她说她自己本身是很喜欢小孩的,但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万一不漂亮或者不讨人喜欢怎么办,并且她认为现在社会大环境差,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成长在这样充斥着成功和拜金主义的环境当中。

李娜反问她:“你可以影响他呀。”

梦忱觉得自己影响不了小孩,她敌不过大环境。

她始终只看到社会最阴暗的那一面:虐童、流感病毒肆虐……她却看不到,那么多的家庭和孩子仍然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李娜此时说:“你确定你要考虑这些全部的因素?我没有把我自己对号入座在这些上面。”毕竟这些阴暗或者不幸的事情是少数,不能因噎废食,如果更积极的去面对世界、解决问题,是否是更好的选择?

更悲观的是,她觉得自己干嘛要活到80岁,自己可以选择在60、65岁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着谈话深入,两人开始讨论自己的原生家庭。船长发现她们都在幼年时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最后却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当李娜对梦忱说:“(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你现在还没有经历过,所以才会(像现在这么想)。”

梦忱回答:“我觉得我自己经历过。”她觉得自己没有很爱她的父母,而她看到很多父母也没有很爱他们的孩子。

梦忱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三四岁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能向父母要东西,对吃穿不能有要求,她的印象里父母只给过她一个礼物,她跟自己父母的交流是零。

聊完梦忱的成长环境之后,两个人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默,直到李娜开始说起她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李娜来自小镇,爸爸每天酗酒后家暴妈妈,妈妈就会家暴李娜。她妈妈曾经拿着刀架在李娜的脖子上让她不要哭了。

听了之后,梦忱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还算幸运的。两个人从这段对话之后,似乎找到了共同点,气氛不再那么紧张、针锋相对。

李娜表示,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她要给自己的小孩创造更加甜蜜的回忆。连自己感冒的时候都要亲自己的小孩,亲到一家人都感冒。这句话要是放在其他语境里,可能会觉得这个妈妈有些爱得过度了。可是放在这个情境下面,倒是令人有些动容。

李娜此时的言语一反之前的语气,对梦忱说:“我觉得没有小孩也可以过的很精彩,但有了孩子的那种快乐是你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

梦忱说:“我们就是正负两极。”

之后,李娜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自己创业,一度事业做得很成功,也有很多媒体报道。

忙事业的时候,没有时间要孩子,后来想要生孩子,却怀不上了。于是她放弃事业,卖掉一套700万的房子,只为去香港做试管婴儿。

在做试管婴儿的时候,用药过多,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最后做了手术才找回健康,还曾经因此胃出血到昏倒,差点命都没了。但她仍不放弃,终于生出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和一个儿子。

梦忱对这段经历的评价是:“你真是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是啊,其实不仅是李娜,许多母亲都曾经历了诸多辛苦,才获得了如今的家庭美满。

透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丁克妻子与要娃妈妈处事风格差异非常大。

已婚但选择做丁克的方晓,她不要孩子的原因是:小时候父母在家里面经常吵架,曾当着她的面说,因为有方晓的存在,导致父母无法追求自己的生活。方晓感觉父母在埋怨她。

当然,孩子出生,总会对家庭生活有各种程度的影响。当积极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果因为要陪孩子而无法出去工作,那么等孩子稍稍独立了再出去工作,也并不晚。并不应该让孩子承担父母人生瓶颈的责任。当我们积极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无限种方法可以解决。

知名妈妈陈美玲在《50个教育法》中写道:

孩子整夜哭怎么办?那就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睡呀,想象自己和宝宝正在坐着去往夏威夷度假的飞机上,慢慢的孩子就能够分清昼夜,正常作息了;如果孩子在火车上坐不住了怎么办?那就抱着孩子站在窗边,给孩子讲述美丽的风景,这样不是比跟孩子大吵一架更加有效率吗?

因为父母的消极人生观,方晓也受到了影响。而出自离婚家庭的一位妈妈做了不同的选择:

刚成为妈妈不久的王嫣芸,虽然她的原生家庭也不幸福,但是当她意外怀孕的时候,她反而感到惊喜,她觉得自己能够比父母做的更好。

像她所说的一样:没有主动选择过,你害怕的东西,就一直(令你)害怕,这是问题的关键。

回头再看李娜和梦忱的对话,她们两个都有极端的一面,比如原生家庭造成她们成人生活后的一些困扰。

但不同的是,尽管李娜追求家庭幸福的方式,会让人觉得过于执着了,但她在努力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努力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和枷锁,她没有被“我将终生生活在这种不幸中”的念头困住,她依旧觉得生活很美好。

而梦忱一直被困扰、被束缚,更多的选择回避问题,这并不是仅仅在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上,这样的情绪会伴随她的每一个选择。

船长相信,并不是每个丁克,都是消极型人格,也不是每个选择生孩子的人,都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有些人做丁克是积极选择的结果;而相对的,有很多人选择为人父母,却消极对待人生。就像上文提到方晓的父母,总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推到孩子身上。像李娜的母亲,把自己的不幸都归咎于孩子,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都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方晓受父母的影响,选择丁克。而李娜反倒选择尽自己所能解决着原生家庭为自己带来的问题,或许这条路仍旧很长,问题还有很多,但李娜总是以一种迎接美好生活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选择,而不是逃避。

更加深入的分析这两种人格,可以看到,积极选择的人,如李娜、王嫣芸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幸福是由他们自己来定义的;

而过得消极的人,如方晓、李娜的父母,每一个选择都是由他人代为决定的,永远都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受害者”的一方:“我不幸福,是社会造成的。”“我不快乐,全是因为我的父母。”“我为什么打孩子?因为我老公打我。”如果对比着看,就会找到哪一种人格是更能制造幸福的人格。

到底是选择做丁克还是为人父母?我们并不想对这个问题简单的下结论,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只是想透过这些对话,让每位家长多一些思考,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待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当我们有所选择的时候,那个选择就会透过生活的点滴,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生。

我们希望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人格?面对困难或者不如意,总是选择刻意回避,选择抱怨,或者选择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还是希望他积极的面对,努力去解决问题,能够把控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的幸福?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大人的生活是严肃的,但童年应该充满童趣。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故事飞船APP,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