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头晕心慌验案 ---马氏妇科
董南希
初诊:2020年7月2 2日。何某某,43岁。因“头晕心慌一周”就诊。
患者自觉头晕,心慌,伴胸闷,多汗一周。精神疲惫,血压108/63mmHg,心率97次/分,口苦,口臭,寐可,便软,两下肢轻度浮肿。7月17日心电图正常。心超: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欠佳。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滑数。
中医诊断:眩晕;心悸。西医诊断:心动过速。
治法:清心平肝。
方药:川连3g 茯苓10g 远志10g 菖蒲10g 龙齿20g 珍珠粉(吞)2g 太子参15g 柏子仁15g 牡蛎15g 磁石12g,7剂。
二诊:2020年7月30日。心率80次/分,头晕胸闷心慌均消失,出汗减,口苦口臭亦轻,便软,血压99/69mmHg,精神明显好转,已经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8.89mmol/L。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滑。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药:生脉饮加味。
太子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3g 石斛12g 玉米须20g 淡竹叶10g 牡蛎15g 川连2g 茯苓15g,7剂。
按语:患者舌边尖红,心悸胸闷,口苦、口臭,说明心火旺盛,黄连清心火,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川连、茯苓取自黄连温胆汤,清心火又渗湿健脾,宁心神。心主神明,痰蒙神窍,故患者头晕,合远志、菖蒲清心开窍,醒神益智。心在液为汗,心气不足故多汗,心神定而汗自收也,牡蛎也有敛汗的作用。龙齿和牡蛎配伍,皆为咸寒之品,可重镇安神。太子参定虚悸,柏子仁养心亦可敛汗,磁石有“惊者平之”的作用,诸药合用,心神得敛,神窍自清,清心火,化痰浊,定惊悸。故患者二诊头晕胸闷心慌皆除,汗减,口苦口臭减,精神状态佳。予以生脉散继续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除了首诊的川连、茯苓、牡蛎巩固药效,又加入石斛、玉米须、淡竹叶利水生津,有控制血糖的作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