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三集

回家(三)

“留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在八棵树广播站有线广播网一经宣读,立刻就有一些大队青年点的同学,开始作出支持的响应。

很快,我们大队也有人贴出了拥护的标语。

根据倡议书,八棵树公社党委做出一个决定,要求全体知识青年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八棵树公社党委的这个决定一经广播,全体知青同学们一片哗然,如果光是倡议书,大家可以响应或不响应。而公社党委一下令,就变成行政命令了,所有的知青就得必须执行了。

由于绝大部分同学都想回家过春节,但明面上谁也不敢公开反对,所有同学都怕别人说自己不革命。实际上几乎全体同学们都在心中坚决反对在农村过春节。

同学们的不满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公社党委的耳朵里!

由于民心所向,八棵树党委在腊月二十三那一天,又发出了一个关于八棵树公社知识青年在农村过春节的补充决定:“所有青年点的知识青年,只要除夕夜在青年点过,就算你在农村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换句话讲,就是所有知识青年必须在农村过完除夕夜,然后就可以在大年初一回沈阳的家了。

这样,我们叶家村三队青年点也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青年点留守值班人员的安排问题。

最后落实,初一到初五留一名同学看青年点。初六到正月十一换一个同学看点,正月十一到十五再换一个同学看点。正月初一到初五留守青年点的同学是初三四班的张滨甲。

留守青年点的值班同学,每人每天半斤猪肉,由青年点伙食帐出钱买。大米白面随便吃,吃多少做多少,不许浪费。剩下的同学,除夕夜一过,就都准备回沈阳。

安排完第一个值班的张滨甲同学后,青年点剩下的七名同学,都决定在正月初一回沈阳。七个人里边有两名女生,五名男生。

腊月二十三生产队开始放假,青年点的同学在过完小年后,闲在青年点里,一直都无所事事。

大家一直坚持到除夕夜的到来。因为那时叶家村没有通电,更谈不上有电灯了,我们青年点的长夜,都是在柴油灯下度过。

我们青年点的柴油灯,其实就是一个玻璃瓶加一个铁盖。

铁盖正中钻一个小孔,用一根大约200毫米长的粗棉线当捻;(用棉花捻或者粗鞋带均可),灯捻穿过铁盖孔,在外面露出几毫米的捻头;其余的棉捻盘在瓶里;瓶里灌满柴油,盖好铁盖子,就是我们的灯具。

天黑后想点灯时,划着火柴,把露在铁盖外边的灯捻点着,灯就亮了。熄灯时,用嘴使劲一吹,火就灭了。其实,就是一个原始的液体蜡烛。

除夕夜,因为过年了,我们青年点男生和女生的寝室,全都奢侈了一回。每个房间都点起了两盏柴油灯。

除夕夜,我们青年点包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吃完饺子,大家都静静地坐在炕上,默默地望着窗外。

除夕夜,我们青年点的窗外,整个叶家村里静静悄悄,各家各户用窗户纸糊的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亮若隐若现!

除夕夜,整个叶家村街面上一片漆黑。除了一两声狗叫外,没有喧闹,没有鞭炮声,就像平时的冬夜,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天早晨,还不到五点钟,女同学就把昨天晚上剩的饺子热了热。前天剩的大米饭,烧了半锅开水,剩大米饭往锅里一倒,煮开锅后当做稀饭。大家三口两口,急急忙忙吃完了早饭。就开始整理东西,准备出发。

清晨五点钟,大家准时出发,这时天还没亮,由于没有月亮,室外依旧是漆黑一片。

我们五个男同学除了自己带的背包外,还把女同学带的东西,每人帮着拿一件,以减轻女同学的负担。

出了叶家村,沿着马车道,一路向东南方向走去。

天气异常地寒冷,估计能有零下二十五六度。大约走了一千多米,就到了叶家大队的王家堡子。

王家堡子有三个生产队,三个青年点,一共有二十六名沈阳铁中的学生。穿过王家堡子时,村里一片寂静,我沈阳铁中的同学一个也没遇到。

我们摸黑继续向东南前进,越走路越高。走了两千多米,天已经见亮了。

叶家村大队第七生产队,宫家堡子已遥遥在望;前进道路的方向由东南开始转向正南。

天渐渐有些亮了,由于几天前的一场大雪,大地和高山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借着微弱的晨光放眼望去,白雪将大山和田野连成一片,分不清界限。大地的白雪,在我们棉鞋的碾压下,发出咯吱咯吱有节奏的响声。

一路上没有人讲话,除了大家的呼吸声和脚踩雪地的脚步声外,周围是一片寂静的世界。随着宫家堡子的到来,崎岖的山路在脚下开始慢慢地展开。(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2012年8月12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1、照片上是上个世纪农村使用的煤油灯!也是我插队三年在青年点使用的那种油灯!那时候开原八棵树公社还没有通电!大多数农民家庭用的煤油灯,都是用空瓶子和废旧铁皮瓶盖制成,虽然材料极为简陋,做工极为粗糙,但在没有通电的年代,油灯成了每家里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照片来于网上。

2、这张照片是196910月,为下乡插队一周年纪念日,在沈阳生生照相馆拍照留影,当时正是风华正茂的20周岁!

(0)

相关推荐

  • 五同的日子—梁凤兴

    ​[五同的日子-上] 1969年的初春,乍暖还寒,和熙的春风翻过草帽顶子,穿过西河掌,刮过小四平和大四平,吹拂着东升堡的大地和山野,坚守了一冬的冰雪开始融化,似隐似无的小草探头探脑,人欢马叫,春耕即将 ...

  • 盛泽一中的前世今生

    盛泽一中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钧谟 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其大气恢宏的校门,每天面对初升的朝阳,迎来一千六百多名初中学生,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校内红墙绿树,鸟语花香,其七万平米的校区和二万多平米的校舍, ...

  • 【知青下乡趣话】猪、狗、驴、家雀的故事

    知青下乡趣话 作者:banjin 目 录 猪的故事 狗的故事 驴的故事 "家雀儿"的故事 猪的故事 家里养不养猪,可是咱堡子庄户人家评价一户人家是不是"正经过日子人&qu ...

  • 程厚斌 | 我在孝中四十年

    往期回顾  ·  怀念贺龙 | 孝义晋剧团入川纪实 ·  央视重磅宣传山西孝义 | 30分钟了解孝义历史文化 作者:程厚斌 我是孝义中学老高7班的学生.1961年9月,考入孝中高中部,1964年9月, ...

  • 我的高中时代(上)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求学生涯 第三部 <我的高中时代> (上) 程党会 1.母校的位置 我的高中母校和我的初中母校是同一个学校,即河道中学,母校位于武功县东北角的原河道乡政府所在地,即现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一集

    回家(一) 呼啸的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沿着清河水库的冰面,由西北向东南狂暴地刮过来:乌云几乎压在地面上,和漫天的大雪搅在一起,分不清四周的天空和山峦. 宽阔的水库冰面上,西北风卷起的雪浪,滚滚而来.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二集

    回家(二) 生产队一般社员的家庭扣完口粮款后,余款基本就所剩无几! 社员家里劳动力多的,扣除口粮款后,还能有一些结余钱款. 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家庭就惨了.社员分到的粮食越多,所挣的工分钱就越不够交口粮款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四集

    回家(四) 宫家堡子虽然是一个生产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屯. 村子里只有唯一的一条从北向南,勉强能走一挂马车的土路.路东最北面只有三户人家. 再往南行,剩下的十几户人家都住在路西.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五集

    回家(五) 陡峭斜坡面大石板上的积雪冰寒刺骨,抠在雪里的十指渐渐地失去了知觉,我们机械的向斜坡下移动着. 抢着的冰雪顺着掀起的上衣,灌进了肚子和胸部,也不敢腾出手来清理清理.终于,我们手脚并用,两个人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六集

    回家(六) 因为,从八棵树开往开原的长途客车,如果提前坐满了旅客,长途客车的司机就可以提前发车.为此,同学们立刻加快了脚步,向八棵树方向急冲冲地赶去. 出了夏家村,一直向南走就来到了大清河.冬天的清河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七集

    回家(七) 八棵树镇上,当年只有两家国营饭店:一个在八棵树镇的中间,在靠近八棵树公社政府所在地的地方:另一个在八棵树镇的最西头. 当时,每家饭店里都排满了饥饿的准备回家的知青:我们走完了这两家饭店后,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八集

    回家(八) 原来这个农村的小伙子,去年腊月在开原县城西面的乡里,和一个姑娘新订的婚. 小两口情投意合,讲好今年正月初一去准老丈人串门,没想到和我们一样没上去汽车.又怕未婚妻有想法,也决心步行赶去开原西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九集

     回家(九) 冰层"冷胀热缩"的道理,同学们虽然都懂:可是,每次听到冰层下,那连绵不断响雷般的巨大轰响声时,我们还是都下意识地停住脚步,提心吊胆,感觉很是恐怖. 每次都是这种害怕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十集

    回家(十) 安抚好带路的老乡,回过头来我开始安慰愤怒的同学们:然后让大家背朝西北,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各自的花生,虽然都是生花生,但必须先吃些东西再说:花生已经冻得像子弹一样,在嘴里得化十几秒钟才能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