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三集
回家(三)
“留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在八棵树广播站有线广播网一经宣读,立刻就有一些大队青年点的同学,开始作出支持的响应。
很快,我们大队也有人贴出了拥护的标语。
根据倡议书,八棵树公社党委做出一个决定,要求全体知识青年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八棵树公社党委的这个决定一经广播,全体知青同学们一片哗然,如果光是倡议书,大家可以响应或不响应。而公社党委一下令,就变成行政命令了,所有的知青就得必须执行了。
由于绝大部分同学都想回家过春节,但明面上谁也不敢公开反对,所有同学都怕别人说自己不革命。实际上几乎全体同学们都在心中坚决反对在农村过春节。
同学们的不满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公社党委的耳朵里!
由于民心所向,八棵树党委在腊月二十三那一天,又发出了一个关于八棵树公社知识青年在农村过春节的补充决定:“所有青年点的知识青年,只要除夕夜在青年点过,就算你在农村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换句话讲,就是所有知识青年必须在农村过完除夕夜,然后就可以在大年初一回沈阳的家了。
这样,我们叶家村三队青年点也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青年点留守值班人员的安排问题。
最后落实,初一到初五留一名同学看青年点。初六到正月十一换一个同学看点,正月十一到十五再换一个同学看点。正月初一到初五留守青年点的同学是初三四班的张滨甲。
留守青年点的值班同学,每人每天半斤猪肉,由青年点伙食帐出钱买。大米白面随便吃,吃多少做多少,不许浪费。剩下的同学,除夕夜一过,就都准备回沈阳。
安排完第一个值班的张滨甲同学后,青年点剩下的七名同学,都决定在正月初一回沈阳。七个人里边有两名女生,五名男生。
腊月二十三生产队开始放假,青年点的同学在过完小年后,闲在青年点里,一直都无所事事。
大家一直坚持到除夕夜的到来。因为那时叶家村没有通电,更谈不上有电灯了,我们青年点的长夜,都是在柴油灯下度过。
我们青年点的柴油灯,其实就是一个玻璃瓶加一个铁盖。
铁盖正中钻一个小孔,用一根大约200毫米长的粗棉线当捻;(用棉花捻或者粗鞋带均可),灯捻穿过铁盖孔,在外面露出几毫米的捻头;其余的棉捻盘在瓶里;瓶里灌满柴油,盖好铁盖子,就是我们的灯具。
天黑后想点灯时,划着火柴,把露在铁盖外边的灯捻点着,灯就亮了。熄灯时,用嘴使劲一吹,火就灭了。其实,就是一个原始的液体蜡烛。
除夕夜,因为过年了,我们青年点男生和女生的寝室,全都奢侈了一回。每个房间都点起了两盏柴油灯。
除夕夜,我们青年点包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吃完饺子,大家都静静地坐在炕上,默默地望着窗外。
除夕夜,我们青年点的窗外,整个叶家村里静静悄悄,各家各户用窗户纸糊的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亮若隐若现!
除夕夜,整个叶家村街面上一片漆黑。除了一两声狗叫外,没有喧闹,没有鞭炮声,就像平时的冬夜,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天早晨,还不到五点钟,女同学就把昨天晚上剩的饺子热了热。前天剩的大米饭,烧了半锅开水,剩大米饭往锅里一倒,煮开锅后当做稀饭。大家三口两口,急急忙忙吃完了早饭。就开始整理东西,准备出发。
清晨五点钟,大家准时出发,这时天还没亮,由于没有月亮,室外依旧是漆黑一片。
我们五个男同学除了自己带的背包外,还把女同学带的东西,每人帮着拿一件,以减轻女同学的负担。
出了叶家村,沿着马车道,一路向东南方向走去。
天气异常地寒冷,估计能有零下二十五六度。大约走了一千多米,就到了叶家大队的王家堡子。
王家堡子有三个生产队,三个青年点,一共有二十六名沈阳铁中的学生。穿过王家堡子时,村里一片寂静,我沈阳铁中的同学一个也没遇到。
我们摸黑继续向东南前进,越走路越高。走了两千多米,天已经见亮了。
叶家村大队第七生产队,宫家堡子已遥遥在望;前进道路的方向由东南开始转向正南。
天渐渐有些亮了,由于几天前的一场大雪,大地和高山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借着微弱的晨光放眼望去,白雪将大山和田野连成一片,分不清界限。大地的白雪,在我们棉鞋的碾压下,发出咯吱咯吱有节奏的响声。
一路上没有人讲话,除了大家的呼吸声和脚踩雪地的脚步声外,周围是一片寂静的世界。随着宫家堡子的到来,崎岖的山路在脚下开始慢慢地展开。(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2012年8月12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1、照片上是上个世纪农村使用的煤油灯!也是我插队三年在青年点使用的那种油灯!那时候开原八棵树公社还没有通电!大多数农民家庭用的煤油灯,都是用空瓶子和废旧铁皮瓶盖制成,虽然材料极为简陋,做工极为粗糙,但在没有通电的年代,油灯成了每家里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照片来于网上。
2、这张照片是1969年10月,为下乡插队一周年纪念日,在沈阳生生照相馆拍照留影,当时正是风华正茂的20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