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壬与知人5

  何为“绝嗣兴讼,必有独夫之志”?

  书中说:凡四下俱贼上,乃为绝嗣之格。乃是以下犯上,欺君弑父,兴讼之象。

  这种人的特征就是不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古人今人名人周围人一通乱批,兴师问讼。慷慨陈词,不容置疑。俨然正义在手,真理在握。这种现象称之为“绝嗣兴讼”。

  有这种特征的人,必定有“独夫”的志向。表面上到处乱骂,实则是借此立威扬名。此类人敢于出头,内心狂傲。不得其时,常常做一些大方之举,笼络众人。只要坐大,凡不承认其权威的,必欲除之而后快。这种人的内心深处就是要独霸一方的。

  一般看法会认为这种人直爽无畏,实际此类人利和害认得很清楚。捏到软处,赶尽杀绝。只要碰到硬钉子,转弯很快,出乎意料。极左和极右只在一瞬间,所谓“太阴,太阳”。

  此种例子,各个领域都有,不胜枚举。

  何为“神合交克,常怀离间之心”?

  神合交克是指,四课之上神三六合,日辰的上下之间,交相克贼。

  这种人迅速地和你拉近关系,不分你我,看上去很大方慷慨,或者给你一些实惠或空头支票,有意无意地攻击另外的人(攻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是以赞扬方法进行的)。手法雷同,到处使用。这种人有合纵联横的手段,有挑拔离间的心计。

  这种课象称为“神合交克”,所以当有人奉承或者给你实惠,而又有意无意地牵带别人,或者透露一些别人的消息的时候,你就要琢磨着离间之计了。

  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一个人想迅速获得一个圈子承认,并在一个圈子中想确立一种地位的时候常用,或者利用众人的矛盾乱中取利的时候。所谓“乱军引胜,鱼翁得利”。

  这种方法如果在网络上并没有多大的威力。倘若在现实中,如果对这种东西没有识别力,中了别人的离间计,甘心当人的枪使,对自身和对他人还是有害的。当然,如果碰上那一等聪明过人的,胆大心细的厉害角色,识破此计,将计就计。当“糖衣炮弹”袭来时,轻拿轻放,将外面的糖衣舔个干干净净,然后把炮弹反扔回去。显然,这种刀尖上舔蜜的游戏,绝不是一般人能玩得了的。

  何为“十课三论”之人?

  “十课三论”就是比附六壬九课的道理,也就是把人以六壬十课分为十种类型。在这十种类型的基础上,按照古人的传统,又生出三种副类,即得其“正”,得其“过”,得其“不及”三种类型。这样的话,就把人分为三十种类型。

  “正,过,不及”三论,人秉天地之气,有其正,有其过,有其不及。这就和做饭一样,有时候,火大一些,有时候火小一些。同样的材料,火候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总还是有点相似的地方。我们把火候正好的那一种称为“正”,火候大了一些的称为“过”,欠火候的称为“不及”。这是静态的分法。

  在现实生活中,阴阳的流布是错综纷纭的,是相互转化的。所以固定的某个人来讲,在一段时期,在一个环境下,可能表现出“正”的状态。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环境下,可能就会表现为“过”的状态。尤其同类三格是极其容易转化的。

  因为篇幅的原因,我们没有详细地展开对人的讨论。如果真正展开的话,应该把“征”和“实”两个概念分开来看。“征”就是现象,“实”就是本质。根据某一类型的表现特征,把人归类,然后总结出他本质的东西,然后再根据他的本质,推断出他可能出现的行为,甚至命运。

  比如说“元首”之人,他的说话,他的行动,表现出来就是有主见,有活力,深入浅出。他的实质是得先天之气至为清纯,神气专注,合于天道,生命力极为旺盛。他在他最精力旺盛,最有活力的时候,表现出来是“元首”正格的的情况,在身居旺势或者旺地一段时间后,就会表现为“元首过”。反过来在长久的衰势或者衰地时候,又会表现为“元首不及”这种状态。

  关于“元首”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一些英雄人物这种类型很多。年轻的时候,英武豪迈,南征北战,成就大业。中年成事以后,众人拥戴,逐渐刚愎自用。老年衰弱以后,醉心神仙方术,入虚无漂渺之境。

  何为变格?

  几大类并不能说尽人的类型,我们长时间地观察研究人,会发觉在大类之外,还存在着和大类有共同的实质,但表现方式迥异的类型。或者某种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我们称之为变格。

  “伏吟有马,则待时而动,有中兴之器。”这一句意思是:

  就是有些人,你初看他憨厚异常,举止较笨拙,为人温和,平常甚至给大家一种糊涂的感觉。时间处的长一点,发觉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处置事情果断而坚毅。这种人就称为“伏吟有马”,这个马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精气神,置于宽厚温和的形里,往往是“中兴之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反吟有照,则当机立断,有英雄之量。”这一句说的是:

  有一种人果断爽朗,很阳光的样子。看上去好象做事有点过于直率,实际上这种人直中藏圆,拙中寓巧,看上去做事有些风风火火,实际心性却非常周密,机警,外方内圆。这种人有英雄的度量。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往往见于打拚出来的企业家,和行伍出身有所成就的人。此类人甚多,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肯定有所会心。

  去年在岭南喝酒,酒桌上碰到一个广西人,嗓门大,看上去很鲁莽,语言非常直率。但在酒席上,暗中却藏有机变。我暗自赞叹,真是好将才。他自己说自己是个大粗人,没读书,没文化。我笑着说他:你肯定从来也没有发愁过领导人,而且领导的人越多越好,是不是啊?他说:你怎么知道,我就喜欢多管人。几百人,几千人,没有不服我的。但我一看报表就头疼。我说你们公司有了劳资方面的冲突,是不是都是你摆平呀?我说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勇于做事,别人看上去危险的事,你不害怕,而且很少出纰露。而且你胆大心细,数次遇难成祥……他大服,说:大佬,你好犀利呀。自己端杯连干三大杯。

  “八专有克,则行侠仗义,有古道心肠。”这一句说的是:

  凡属“八专”类型的人,内在实质是阴阳两同,没有对待。如果再无克贼,则八专陷于昏庸。没有规矩,没有精神。外表看上去刚强,内在却无主。但这个八专如果有克的话,则八专有专一的精神,有理想的执着,有合作的诚信,有一往无前的勇敢。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象。

  所以有八专这种实质的人,而又有克的,敢于承担,行侠仗义。有一种古道热肠。人世间的事情,好坏相兼,道理却是统一的。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国家民族真正有事的时候,并不是那些平常看上去神勇英武的人冲在前面。而往往是出身极低层的人,贩屦织席之徒,振臂一呼,勇敢地冲上去。这也是八专变格的一个道理。

  最后修改于 2006-08-06 09:17   
(0)

相关推荐

  • 甲申日第04局-亥

    甲申日第04局-亥 干上亥 课体:元首,元胎. 课义:自支传干,彼来相向,丁马交横,闭口为上. 解曰:初传支上神,末传干上神,自支传干,为彼来求我之事也.寅为驿马,亥遁旬丁,交横而至,势处极动,不容少 ...

  • 癸卯日第9局-巳

    干上巳 课体:涉害,从革,绝嗣,孤辰. 课义:四课被贼,绝嗣亡族,昼将助传,去祸迎福. 解曰:四课上神,皆被下神所贼,卦名绝嗣.昼将纯土克干,幸三传金局,窃脱土气,转育癸水,化难作恩,岂非去祸而迎福者 ...

  • 大六壬第六讲(三传取法步骤)

    ​第六讲 三传取法步骤详解(一) 大六壬取用主要分为九大主要类型:即贼克.比用.涉害.遥克.昴星.八专.伏吟.返吟. 四课中:克少则目标专一,路线明确,事情专一:克多目标多,路线多,事情乱,不好选择! ...

  • 知壬与知人1

    知壬者亦应知人,其理一也.知壬者,观壬象也,知人者,观人相也.其象则稍异,其理则一也. 知人的功夫,也是知己的功夫.外观的功夫,也就是内观的功夫.所以知人的功夫往往来源于自省的功夫.人常说" ...

  • 知壬与知人2

    所谓知人的功夫,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极少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此人的思想,习惯,思维,行为规律.术数上的知人,还包括去推论人的穷通运数. 以前朋友们之间开玩笑抬杠,有人说"人说真话难&quo ...

  • 知壬与知人3

    看到网友王仙客在博客中的留言:"听其言而知其人,不过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个人修为了." 这句话很好,他说明了中国学问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术的规定性不很严格,与操术者本身的 ...

  • 知壬与知人4

    知人用人,是一个亘久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好多这方面的论述.也产生了许多的方法和理论. 从古代的相法到现代的人事心理学,以及时尚的各种人力资源测评方法头绪繁多.外国这方面的专家,有很多推祟中国的古老的知 ...

  • 知壬与知人6

    八专不得时不得地,阴阳混杂而无克.无拘无束,无有自制力.阴阳混杂一混,无克无制二混,此类人,俗语称为"混混".等到矾加于水中,雨过了天晴,点石成金,则精神顿现,摇身而成英雄,也是常 ...

  • 一分钟知你啥命,可知天、知地、知人 (第二章)《六十甲子纳音表——知地篇》

    第二部分,知地篇 所谓知地,便是知国家社会发展规律.六十甲子纳音表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上法宝.我们的祖先在亿万年历史长河中不断观察.实践.总结,最终将大道化简,隐藏在这个看似无奇的小小表格之中.我们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由知物而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引述: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 ...

  • 知事不声张,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辩

    <格言联璧·接物>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 我们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 ...

  •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