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巨著 | 爱德华·萨义德与他的《东方学》

爱德华·萨义德与他的《东方学》

Edward Said and his Orientalism

原创 | 茉莉        图片| 来自网络

爱德华·萨义德,学习中东研究、亚洲研究、国际关系等专业的同学对于这个东西结合的名字定不陌生。1978年出版的《东方学》(Orientalism)将他推上了学术争论的风口浪尖,使他成为美国最具争议的学院派学者之一。同时,《东方学》一书的出版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浪潮与东方研究革命,其影响延伸至人类学、文化研究、历史学等其他领域,为西方世界的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2015年,该书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籍之一,至今已经拥有26种语言的译本,并成为许多高校的必读书籍。

爱德华·萨义德

Edward Said

إدوارد وديع سعيد (1 نوفمبر 1935 القدس - 25 سبتمبر 2003 نيويورك) مُنظر أدبي فلسطيني-أمريكي. يعد أحد أهم المثقفين الفلسطينيين وحتى العرب في القرن العشرين سواءً من حيث عمق تأثيره أو من حيث تنوع نشاطاته. كان أستاذاً جامعياً للغة الإنكليزية والأدب المقارن في جامعة كولومبيا في نيويورك ومن الشخصيات المؤسسة لدراسات ما بعد الاستعمارية

爱德华·瓦迪厄·萨义德(Edward Wadih Said)(1935年11月1日,耶路撒冷—2003年9月25日,纽约)美国籍巴勒斯坦裔批评理论家。从影响力的深度和活动的多样性来看,他被认为是20世纪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教授,也是后殖民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عُرف إدوارد سعيد كمفكر عام، فضمت مجالات اهتمامه بشكلٍ دائمٍ شؤوناً ثقافية وسياسية وفنية وأدبية. وإنه نافح -من واقع دراساته النظرية كما تجربته الشخصية كمقدسي ترعرع في فلسطين وقت إنشاء دولة إسرائيل- عن إنشاء دولة فلسطين فضلاً عن حق العودة الفلسطيني، وطالب بزيادة الضغط على إسرائيل خاصةً من قبل الولايات المتحدة مثلما انتقد العديد من الأنظمة العربية والإسلامية. كان إدوارد سعيد عضواً مستقلاً في 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الفلسطيني في الفترة (1977-1991) واستقال منه احتجاجاً على اتفاقية أوسلو. وقد وصفه روبرت فيسك بأنه أكثر صوت فعال في الدفاع عن القضية الفلسطينية

爱德华·萨义德被视为通才,他涉猎广泛,对文化、政治、艺术和文学问题都颇有研究。由于他是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期间长大的耶路撒冷人,故其理论研究建立在自身的个人经验之上,并为捍卫巴勒斯坦人回归与建国的权利而辩护。在他批评一些阿拉伯与伊斯兰政权的同时,他呼吁各方尤其是美国方面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压力。在1977-1991年之间,爱德华·萨义德曾是巴勒斯坦国民议会的独立成员,最终他以辞职抗议《奥斯陆协定》的签订。罗伯特·菲斯克(Robert Fisk)称他是捍卫巴勒斯坦事业的最强音。

كما كان عازف بيانو بارعاً، وقام مع صديقه دانييل بارينبويم بتأسيس أوركسترا الديوان الغربي الشرقي سنة 1999 وهي مكونة من أطفالٍ فلسطينيين وإسرائيليين وعربٍ من دول الجوار، ومشاركةً معه أيضاً نشر سنة 2002 كتاباً عن محادثاتهم الموسيقية المبكرة بعنوان 'المتشابهات والمتناقضات: استكشافات في الموسيقا والمجتمع'. بقي إدوارد سعيد نشطاً في مجالات اهتمامه حتى آخر حياته وتوفي بعد اثني عشر عاماً من الصراع مع مرض اللوكيميا سنة 2003

此外,爱德华·萨义德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与好友丹尼尔·巴伦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一道,于1999年创立了“东西合集管弦乐队”,乐队成员由来自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相邻的阿拉伯国家的儿童组成。巴伦波伊姆于2002年将两人早期的音乐对话录集结为《平行与矛盾-在音乐与社会中的探索》(Parallels and Paradoxes: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一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萨义德都活跃在他感兴趣的领域。2003年,在与白血病对抗12年之后,他在纽约逝世。

《东方学》

Orientalism

写作背景

爱德华·萨义德曾在采访中表示,决定撰写《东方学》一书是受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鼓舞。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联军曾取得过一定程度的胜利,这让萨义德产生了思考。此外,媒体话语中对于“阿拉伯”与“穆斯林”的不客观描述其自身作为巴勒斯坦人的成长经历也促成了《东方学》这一著作的诞生。

书籍概要

كان إدوارد سعيد من الشخصيات المؤثرة في النقد الحضاري والأدب وقد نال شهرة واسعة خصوصاً بكتابه «الاستشراق» المنشور سنة 1978، وفيه قدّم أفكاره المؤثرة عن دراسات الاستشراق الغربية المختصة بدراسة الشرق والشرقيين. قامت أفكاره على توضيح وتأكيد ارتباط الدراسات الاستشراقية وثيقاً بالمجتمعات الإمبريالية معتبراً إياها منتجاً لتلك المجتمعات ما جعل للاستشراق أبعاداً وأهدافاً سياسيةً في صميمه وخاضعاً للسلطة ولذلك شكك بأدبياته ونتائجه. وقد أسس طروحاته تلك من خلال معرفته الضليعة بالأدب الاستعماري، وفلسفة 'ما بعد البنيوية' ولاسيما أعمال روادها مثل ميشيل فوكو وجاك دريدا

爱德华·萨义德因文明与文学批评而著名,尤其是在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中,通过研究东方学与东方学家,他阐述了自己关于西方东方学研究的观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义德的思想构筑于解释与确定东方学研究与帝国主义社会之间的联系之上,他认为东方学是帝国主义社会的产物,这使东方学的政治范畴与目的成为核心,并受制于权威。因此,他对东方主义文学与研究成果产生质疑。在充分了解殖民主义文学和后结构主义哲学,特别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和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前人的作品之后,萨义德创作了自己的作品。

《东方学》一书是对西方已有东方学理论的很好梳理与回溯,是对欧美18世纪以来著名东方学者观点的总结与批判。

爱德华·萨义德首先在绪论中提出了三个关于东方研究的设定:

  • 东方并一种自然的存在;

  • 研究东方的同时应研究其(与西方的)力量关系,才准确研究或理解能其权力结构、观念、文化及历史等要素;

  • 将东方学视为西方国家在与东方关系中所处强势地位的符号比视其为关于东方的真实话语更有价值。

该书的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东方学的范围

从历史时间、历史经验、哲学主题、政治主题的角度对“东方学的范围”进行勾勒,主要介绍了西方认识东方的背景与过程,提出了“东方学”定义及其与殖民主义的联系,认为所谓“东方”不过是西方的想象与建构(Orientalism is the generic term to describe the Western approach to the Orient),是帝国主义殖民的文化手段,并直击东方学的主观性与局限性。

第二章:东方学的结构与再结构

通过广泛的历史描述及对共同存在于重要的诗人、艺术家和学者的著作中的策略和手段的描述,追溯现在东方学的发展。萨义德分析了18世纪以来重要东方学者的观点及著作,从浪漫主义、语言学等角度探讨东方学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举例不同东方学家的观点,论证促使近代东方学发展的要素:扩张、历史比较、内在认同、分类(expansion, historical confrontation, sympathy, classification)。他认为,虽然这些东方学家对于东方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并不客观,如赫南使用印欧民族的标准来评价闪族,再如马克思虽然对东方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但目的更多是为了论证其社会经济革命的理论。他总结道:“东方从一个地理空间变成了受现实的学术规则和潜在的帝国统治支配的领域(From being a place, the Orient became a domain of actual scholarly rule and potential imperial sway)。”

第三章:东方学的现状

探讨了东方学研究从英国和法国向美国的转移,试图勾勒东方学研究目前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中的基本状况。在这一章中,萨义德阐述了过去的东方学模式对于现代东方学产生了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深入西方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牢牢控制着欧洲的话语体系(For the Orient idioms became frequent, and these idioms took firm hold in European discourse.)。同时,他梳理了1870年前后东方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英法东方学家的思想,并把这一时期的发展与英法对中东的殖民相联系。而后,他探讨了东方学研究向美国的转移,着重分析20世纪美国东方学的基本状况,对伯纳德·刘易斯在内的美国中东学家进行了严厉抨击。最后,他谈及现代东方学的未来走向,抛出要如何跳出“他者思维”以更为客观的视角研究东方的深刻质疑,认为“东方学的失败既是学术的失败也是人类的失败(Orientalism's failure to have been a human as much as an intellectual one)。”

作品评价

أثبت كتاب «الاستشراق» ومؤلفاته اللاحقة تأثيرها في الأدب والنقد الأدبي فضلاً عن تأثيرها في العلوم الإنسانية، وقد أثر في دراسة 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على وجه الخصوص في تحول طرق وصف الشرق الأوسط. جادل إدوارد سعيد حول نظريته في الاستشراق مع مختصين في التاريخ، وبفعل كون دراساته شكلت منعطفاً في تاريخ الاستشراق فقد اختلف العديد معه لاسيما المستشرقون التقليديون مثل برنارد لويس

《东方学》及其后来的著作对文学、文学批评、人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在中东研究的革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作用于描述中东方式的转变。爱德华·萨义德与其他历史学家针对自己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论战,由于他的研究象征着东方学史的转折点,因此反对的声浪也不绝于耳,特别是遭到像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这样传统东方主义者的反对。(虽然刘易斯的观点后来遭到了许多欧美学者的批判。)

作为一名犹太籍东方学者,伯纳德·刘易斯认为:爱德华·萨义德定义的“东方主义”是“反西方”(anti-Western)的。他曾在杂志《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中撰写长达1.5万词的《<东方学>的问题》(The Question of Orientalism)抨击爱德华·萨义德的观点,他对于《东方学》的批判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 萨义德对于“东方”的定义过于狭隘,将东方的范围缩小于中东乃至阿拉伯世界,把土耳其、波斯及犹太研究排除在外,并将将阿拉伯语研究从历史和语言环境中分离出来;

  • 《东方学》一书中的用词过分“妖魔化”东方主义,认为“东方”的悲剧是由“东方主义”造成的,这一点并不客观;

  • 萨义德忽视了东方学者对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做出的极大贡献,并且在书中对部分学者存在一定的“污名化”;

  • 萨义德的外语水平有限,对阿拉伯语、德语等文本的解读存在漏洞;

  • 全书侧重分析英法的东方学者,忽视了许多德国与苏联的学者,并指出德国学者的东方学研究较为客观,而苏联学者对于东方的批判甚至胜过英法学者(萨义德针对这一点在绪论中已经给出解释);

  • 萨义德本人对于东方的悲观情绪与他批判的学者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但是伯纳德·刘易斯也承认,虽然萨义德的观点存在不足,但《东方学》一书确实影响深远,它掀起了美国学术界从事中东研究的浪潮。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我相信很多人如爱德华·萨义德、伯纳德·刘易斯一样,终其一生追求学术的客观、自由。但社科研究真的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吗?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爱德华·萨义德敢为天下先,对几百年来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东方学”挥出沉重一击,点醒了许多沉浸在自己构筑的美梦之中的西方学者。但在伯纳德·刘易斯看来,萨义德又何尝不是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上发声,过分丑化了西方的“东方学”研究。正如萨义德在《东方学》的绪论中所说的:

“一个文化体系的文化话语和文化交流通常并不包含'真理’,而只是对它的一种表述。( Cultural discourse and exchange within a culture that what is commonly circulated by it is not 'truth' but representations.)

我认为,很多时候,立场并没有对错之分,由于不同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学术研究中,有立场并坚定自己的立场,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但是,坚持立场并不代表着罔顾真相、颠倒是非,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歪曲事实。在英国社会科学协会(Social Research Association)的道德准则中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有这样一段叙述:

“研究永远不可能实现完全客观,社科研究也不例外。由于文化与个人价值观的差异,从研究者关注的选题中就可以感受到一偏之见。此外,研究者的工作单位、研究的资金来源和其他的因素都可能会改变研究的重心、任务,或阻碍研究的进行。尽管如此,社科研究者始终不能逃避追求客观性的责任,并应迎难而上。在设置问题、收集与分析数据、解释观点、发表结果的过程中,社科研究者都应该贡献知识,自觉抵制可能会提供错误信息或产生误解的内容(无论是明显地还是暗示地)。”

科学的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为了追求真相而不择手段,正如爱德华·萨义德所批判的那样,许多西方人没有到过东方、甚至不认识任何一个东方人,他们就能对想象中的东方进行研究。也正如许多阿拉伯学者所抨击的那样,许多西方研究者带着自己的假设与推论来到东方,忽视一切与假设违背的事实,收集一切可以推导出他们想象中结论的要素,设计具有引导性的调查问卷,只为了达成最初的设想。

作为中国的中东研究者,我们有着和西方人不一样的视野,如何跳出“他者”思维,看到真实的中东,是爱德华·萨义德给我们留下的思考,也是我们学术研究之路上长鸣的警钟。

爱德华·萨义德作品一览

Works of Edward Said

  • Joseph Conra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1966

  • Beginnings: Intention and Method, 1975

  • Orientalism: Western Conceptions of the Orient, 1978

  •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1979

  • The Palestine Question and American Context, 1979

  • CoueringIslam: How the Media and the Experts Determine How We See the Rest of the World, 1981

  • 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

  • American Intellectuals and Middle East Politics: An Interview with Edward Said, 1988

  • Identity, Authority and Freedom: The Potentate and the Traveler, 1991

  •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1993

  • The Politics of Dispossession: The Struggle for PalestinianSelf-Determinatinon,1949-1994, 1994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1994

  • Peaceand Discontents: Essays on Palestine in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 1995

    ......

参考资料:

文献:

  • Said, Edward. 1978.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Bernard Lewis. 1982. The Question of Orientalism.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6(3).

  • Lockman, Zachary. 2010. Contending Visions of the Middle East: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Orienta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oci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3. Ethical Guidelines.

  • Hollis, Martin. 1994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百科词条:

  • 百度百科:东方学、爱德华·萨义德

  • 维基百科:Orientalism、Edward Said

视频:

Edward Said On Orientalis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C8EYd_Z_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ByFNTUDB8

(0)

相关推荐

  • 比较文学形象学专栏 || 汉学主义:北美汉学研究新范式

    说明 本文原载于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4日B06版:作者投稿于本公众号予以发布,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周云龙,男,1979年生,文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集 ...

  • 塔里克·奥斯曼 |爱德华 · 萨义德,一份留给今天的遗产

    爱德华·萨义德, 一份留给今天的遗产 塔里克·奥斯曼 / 文 王立秋 / 译 爱德华·萨义德是在阿拉伯世界之外谈论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最雄辩的声音."外"这个词是关键,因为他持续地 ...

  • 汉学主义专栏||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

    作者简介 顾明栋,字泽木,中国江苏人,芝加哥大学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 ,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学术声誉评议人之一,美国<諾頓理论与批评選>特別顾 ...

  • “汉学主义”专栏||关于“汉学主义”之辨

    编者按 "汉学主义"专栏主要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汉学主义"的思考.上期"比较文学形象学"专栏推送了周宁教授和周云龙博士的文章之后,引起很大反 ...

  • 每日荐书20210924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东方学>: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义德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后殖民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作品论述了西方如何认识东方的观念体系,具体体现为西方自希腊以来的文学.历史.政治 ...

  • 爱德华·萨义德:关于流亡的省思 | 西东合集

    黄灿然 译 流亡想起来是奇怪地吸引人的,但体验起来则是可怕的.它是强行在人类与其原居地之间.在自我与其真家园之间撕开的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缝:其根本性的悲哀是永不能克服的.虽然文学和历史确实包含流亡者生命 ...

  • 爱德华·萨义德:「巴勒斯坦之子」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在当今这个西方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处在弱势一方的亚非拉地区的真实声音经常得不到全世界的聆听.对于中东这个既 ...

  • 爱德华 · 萨义德,一份留给今天的遗产

    爱德华·萨义德,一份留给今天的遗产 塔里克·奥斯曼 / 文 王立秋 / 译 爱德华·萨义德是在阿拉伯世界之外谈论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最雄辩的声音."外"这个词是关键,因为他持续地选 ...

  • 爱德华·萨义德:关于流亡的省思

    流亡想起来是奇怪地吸引人的,但体验起来则是可怕的.它是强行在人类与其原居地之间.在自我与其真家园之间撕开的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缝:其根本性的悲哀是永不能克服的.虽然文学和历史确实包含流亡者生命中某些英雄的 ...

  • 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的流亡

    [美] 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本书简介 本书为萨义德总结文学.文化.政治批评的经验,对 "知识分子"这一 ...

  • 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

    萨义德于1991年出版的''Musical Elaborations''是其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一系列讲座的辑录,涉及的主题包括阿多诺的音乐批评,普鲁斯特强大的音乐想象,格连·古尔德.理查·斯特劳斯(R ...

  • 萨义德:世界遮蔽了巴勒斯坦人

    直到 1948 年,巴勒斯坦少于 7% 的土地由犹太人拥有:在巴勒斯坦的 16 个分区里,只有 8 个分区有超过 1%-2% 的土地由犹太人拥有,而在这 8 个分区中犹太人拥有土地的百分比也从来没有超 ...

  • 迈克尔·伍德:《萨义德的〈开端〉》 | 西东合集

    章乐天 译 "惟一漫长的工作,"波德莱尔写道,"是你不敢开始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体会过对开始的恐惧,而这也正是眼前这部严肃而不失激情的著作的主题之一.单单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