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山的那些山!

浒山地处余姚城北三十多里,南距翠屏山十五、六里。据史料记载,周秦时期,还是悉系海面,旷无人居,到汉朝始有虞氏,始居于浒山南三里处(即现今的虞家路一 带)。

浒山的“浒”字,意为水边小山,早时叫眼网山、晒网山,现今叫教场山。山北面岩石坡陡,嶙峋崎崛,系昔时海水巨浪冲击之故。明时山上有烽台,俗称烟墩,为抗倭之用。山的东南面开辟教场基地,作为操练兵马之所,故后人称浒山为教场山,并一直沿叫至今。教场山也是历代人们的安葬之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将原建坟墓一律迁移,种植树木,修筑林间道路,建造亭子走廊,开辟练功场地,成为人们游览、健身的公园。

浒山,旧属余姚县治,隶梅川乡一都三里。东至白水(沙)路五里,南至乌山五里,西至眉山五里,北面一直延伸至海边。

早年的虎屿山(小山墩) 摄影:桑金伟

教场山南里许有小山,形如卧虎,俗称虎山、虎屿山。后人一般称作小山墩。上建文昌阁,山南麓建城隍庙,左为龙王堂,右为晏公祠。庙前有一较大的广场,常作为行礼拜盘场之用。据《余姚六仓志》记载:早时期城隍庙建在城西南,后在清乾隆三十年重建于此。又记载庙前有一龙池,有人整日垂钓,整日有鱼,如果把池水车干,就是一条鱼也没有。这是一个奇异的怪事,而且名声远扬, 连《临山卫志》亦记载此事。

1970年的担山。摄影 桑金伟

教场山东四里,有两座小山,相距不足60米,好像放在那里的一担山,故名担山。担山北首有撮屿山,也叫屺山。此两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因围塘采石所需,已夷为平地。担山的南北两座山,还被挖成很深的洞穴,变成为池塘,现已成为公园。

教场山南五里有乌山、金山。乌山因岩石众笼,间有层层乌石,故名乌山。乌山较金山大,山南面建有乌山庙,山东面有故迹“石弄堂”、“玉尺池”,建有玉尺池庵。这些古迹是明时乌山人胡时麟,字灵昭,号之罘,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建宅第时采石于此。乌山、金山直对虎屿山(小山墩)。 金山比虎屿山还低小些,曾建有金山庵,现已挖成平地建造了房屋。

教场山西南有剑山、寺山、龙舌山,白湖岭,施家山等。西边有眉山,蜿蜒迤长,海中望之如修眉,向北跨越大古塘,南接施家山,北首段俗称小岭头。 西北方向距眉山三里有乐山,山上有庙,当地人称庙山,其形如蛤也叫蛤霸山,山东边有仙人洞。

这里在当时是人烟稀少, 地域广袤的崎川。现在经历代变迁为,原始的地貌已而目金非。特别是大量的采石,有些小山已夷为平地,难觅踪影,如金山、担山、屺山;有的缺少平边或部分,如龙头山,乌山。虎屿山(小山墩),为建一条直通大路,被一分为二, 将原来的虎项砍断。

慈溪本土文化

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特色节目,为大家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13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太阳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