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复彩 || 童埠渡(外一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黄复彩,生于1949年10月。现居安徽省安庆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安庆晚报副刊部主任,现为九华山佛学院教授,《安徽佛教》《甘露》杂志执行主编,著名佛教文化学者。

出版长篇小说《红兜肚》《梁武帝》《墙》,散文集《一花一世界》《乌篷船》《和悦洲,小上海》《云在青天》《让自己的心明亮起来》等各类著作二十余种。

其长篇小说《红兜肚》获安徽省2007——2009年度政府文学奖一等奖,亦为该年度中国作协长篇小说精品扶持工程,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墙》为安徽省作协第三届长篇小说精品扶持工程,获该年度安徽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中短篇小说见于《清明》《红豆》《阳光》《江南》《鸭绿江》《青年作家》等刊,散文作品散见于《散文》月刊、《安徽文学》《雨花》《滇池》等报刊杂志。

 童埠渡

在不语的黄昏

归鸟的鸣叫

悄悄地爬上疲惫的春光

而我被一只小船

渡过青通河

到达有着褪色签名的童埠

才想起这么多年

我,都是被谁渡过

——马光水《童埠渡》

那一年曾组织了一次“行大愿,朝九华”大型徒步采风活动。一行人,僧俗十数余,从我的故乡大通出发,沿青通河,一路行至青阳,再由青阳至九华山,前后三日。这条线路,即是明清时人们朝九华地藏菩萨的必由之路。

童埠渡是大通朝九华山的第一座驿站,也是这条朝山路上除大通之外又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过青通河,到童埠渡,便到了青阳的地界,若是天晴,站在童埠渡口,便能见远处蜿蜒之九华诸峰了。

案头有一本民国时修《九华山志》,其中蒋维乔所著《九华山游记》有如下文字:

十六日,阴晴不定。晨起,整理行装。六时,步行至义渡码头,分乘渡船三艘,各人之行李肩舆,分置于船中。溯大通河(青通河)而上,未几,过洋湖(俗名铜埠湖),湖颇宽广。舟行凡二十里,九时,抵铜埠 ……

蒋维乔文中所记“铜埠”,即今人所说“童埠”。铜埠,铜埠,是蒋文有误,还是民国时此处地属铜陵?但我的字眼中却只有童埠:童埠的瓦缸窑,童埠的生姜,隔壁人家那个总是带着我去湖场挖野菜的童埠嫁过来的媳妇,还有我的一位从童埠考过来的初中同学……,童埠,童埠,童埠二字合着我太多的童年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怎么都抹不去了。

山河的圯废,环境的变迁,大通至青阳的水路已不复存在,交通的发达,现在已没有人再去走蒋维乔的那条水路,就像没有人再愿过从前的没有手机,没有电子通讯设备的生活一样。只是,蒋维乔舟行,不过二十华里,而我们走一条旱路,却费去三四个小时。

想起赵朴初的诗“老大始还乡”。青通河、童埠渡、十八索、七星河……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夹带着种种传奇故事,乃至人间烟火,曾勾起一个少年对外部世界太多的憧憬和想象。六十余年过去,我今方得一一走过,不觉已是古稀人。我要回归的,或许并非那真实的所在,而是我童年的精神故乡。现在我得承认,组织了那次的行脚,确是带着一点私心的。

其时正值清明过后,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将一条青通河染得遍体金黄。

清晨从大通出发,过十八索湖,至童埠渡时,已是午后。人很乏了,隔着青通河,河对岸一座镇子,零落着一些房屋,只是不闻人声,也不闻鸡鸣狗吠。有一渡剪水而来,那是打前站的人马所雇的一艘木船。

我们分成几渡,次第登上渡船。想起《坛经》中五祖弘忍与惠能的对话:“迷时师渡,觉时自渡。”此刻,我们都成了惠能,成了待觉的迷者,而渡我们前往彼岸的,却是一位当地的船工,有一把年纪了。想问他一些关于童埠地名的来历,毕竟累了,终于缄口。一爬上岸,即刻被一车子拉到离童埠二十几公里远的一座民俗山庄,童埠与我,仍是擦肩而过。

再来童埠渡,却是一年之后。马主席善解人意,为遂我愿,便将车绕了一个大圈,向童埠渡开去,却被一物挡住,牌子上写着:枯水时期,禁止通行。怅惘良久,只得将车调头退出,进到镇里。眼前一条老旧的街面,长不过百米,果然人烟稀少,有几间店铺,却不知生意如何。童埠渡荒僻如此,虽在预料中,到底还是令人陡生一丝悲凉。

离开童埠,已是黄昏,有十数只归鸦在头顶盘旋,就像是在空中划出的一个一个逗点符号,远处的高架桥上,一列高铁由北向南正快速驶过。回望身后那条盈盈之水,想起夫子所语:逝者如斯夫!

童埠渡,我终于来过。

七星河

七星河,源自九华山,在这一片与青通河汇合,成一条大流,直往大通而去。沿着河埂,我们寻找一处最佳的合影处,以纪念此次的青阳之行,大家看上的,就是河埂上的丛丛苇花以及远处那条无声的河流。

山岚如黛,河水清莹,河岸上有钓者数人,连同那些枯萎的老树,一律都成静物,点缀着这条蜿蜒的河岸,连同他们手中的钓杆,这一刻都成了静穆的天地,随便按下手机中的摄影镜头,每一框都是好景。

这一刻,只有旷野,只有旷野下脉脉流淌的河流以及远处大块黄熟的稻田。世界睡着了一般,连同嘻嘻哈哈的我们。

只有白色的苇花在风中飘拂着,有鸟儿在头顶飞过,带着可有可无的鸣叫声,让人感知这有形世界生命欢快和律动。

【版权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