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处理技巧,快速掌握!
本文为作者整理
病例简介
患者,男,20岁。骑摩托车受伤,在当地医院住院后,诊断一直不能确定,以“股骨头坏死”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由于诊断不确定,患者于伤后45天来本院就诊,后被转到创伤骨科。
▲ 伤后6周在关节科就诊的X线片
手术指征的选择
经创伤骨科进一步的CT扫描检查,结合患者有明确的受伤史,所以除外“股骨头坏死“。
▲ 水平CT、冠状面CT以及三维CT:证实为髋臼后壁及股骨头负重区骨折
明确诊断为:①髋臼后壁骨折(右);②股骨头粉碎骨折(右,负重区)。
术前计划
虽然股骨头负重区为严重的粉碎骨折,股骨头坏死率很高,但由于患者年轻,经与家属沟通,决定先重建股骨头的完整,复位固定能髋臼后壁骨折。
手术技巧
手术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侧卧位,术中加做二腹肌截骨,以使髋关节可以脱位,先复位股骨头骨折,必要时压缩处植骨,尽可能将所有股骨头的骨软骨块都复位,恢复股骨头的球形关节面,用3.0mm细的无头空心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髋臼后壁骨折块较小,且位置高,所以需要用弹簧板结合重建板固定。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患者,如果选择后方入路,则需要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术中髋关节脱位,容易处理股骨头骨折。
▲ 侧卧位的体位和手术切口
术中发现该病例的特点是后关节囊完整,这可以进一步理解该病例的特点,即髋关节受伤时未脱位,股骨头直接和髋臼顶撞击,所以股骨头为粉碎骨折。
▲ 术中照片:和常见的髋臼后壁骨折不同,本例后关节囊完整
探查见粉碎的股骨头及后壁骨折,股骨头整个负重区有6个骨软骨块,且存在压缩,后壁骨折块为三小块,最宽的一块约2cm,所以无法用拉力螺丝钉术固定。
▲ 术中探查股骨头及后壁的骨折块
术中不脱位股骨头无法获得很好的复位及固定,所以按术前计划行二腹肌截骨,在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后缘从后向前截下大转子,并将大转子翻向前方,从而很容易将股骨头脱位。
▲ 二腹肌截骨
本例是将股骨头后脱位,如果是股骨头前下方骨折,通过二腹肌截骨也可以将股骨头前脱位(最常用),以有利于前下方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清理股骨头骨折的创面,将股骨头的所有骨折块原位拼接复位,术中发现虽有压缩但无法植骨,因骨折块很小、很薄,压缩厚度约0~3mm。将所有骨折块复位后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 股骨头复位临时固定:将所有股骨头的骨折块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
用细的3.0mm无头空心钉固定股骨头骨折块,确保每个骨折块至少1枚螺丝钉。
▲ 用3.0mm无头空心钉固定股骨头的骨折块
将后壁骨折块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由于后壁骨折块较小,无法用拉力螺丝钉固定,故用2块弹簧板固定,再用1块重建板置于2块弹簧板之上完成后壁骨折块的固定。
▲ 用2块弹簧板及1块重建板固定后壁骨折
所有骨折复位固定后,术中透视证实复位及固定无误,则复位大转子,用3枚6.5mm空心钉固定。
▲ 复位并固定大转子
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髋臼后壁及大转子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及固定。
▲ 术后X线片
术后与并发症
预防异位骨化: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吲哚美辛4周,预防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包括两方面,即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及髋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锻炼,术后即开始。
关于负重时间,由于股骨头负重区粉碎骨折,所以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可扶双拐下地,3个月后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负重时间。
讨论与思考
该病例特点:有明确的受伤史,单纯累及右髋,没有髋关节脱位,后壁骨折移位不大,股骨头骨折不是常见的前下部位,而是表现为负重区的粉碎骨折。
由于以上特点,使该患者被最初的医院怀疑为“股骨头坏死”,一直未确定治疗方案,使治疗延误,所以全面的病史了解和影像学检查很重要。
股骨头骨折(涉及负重区)的手术入路选择:如果是单纯的股骨头前下方骨折,可选择前外侧(smith-peterson)入路;如果伴有髋臼后方的骨折,则选择K-L入路,但需要加做二腹肌截骨,髋关节脱位,采用侧卧位。
股骨头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尽可能细的螺丝钉采用“埋头”的方法固定股骨头骨折块,但“埋头”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增加股骨头的骨软骨损伤,二是对于小的骨折块无法“埋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选用无头钉。
粉碎的后壁骨折固定方法:对于粉碎的后壁骨折,或后壁骨折块小不能用Lag-screw时,采用“弹簧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