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嘴“脏”词?是敏感期到了,化解尴尬试试两个小游戏

闺蜜们携家属相聚吃饭,一桌子菜刚刚上来,闺蜜媛媛四岁的小儿子就大声喊:“妈妈!”朋友转过脸,只见儿子一脸得意地大声对媛媛说:“我刚刚放了个超大的屁哦!”谁知桌上同龄的男孩一听,高兴地拍手大笑起来:“哈哈,放了个大屁!”

闺蜜翻了个白眼:“真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怎么了,听到屎尿屁就特别亢奋!”

就像闺蜜感觉到的一样,3、4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普遍会进入一个对禁忌词汇非常敏感的时期,仿佛专门为了让大人尴尬,总是把“拉屎”“放屁”这样的词语挂在嘴边,让爸爸妈妈哭笑不得又倍感尴尬。而这种表现背后,藏着孩子心理发展的秘密,该如何理解,又该怎么应对?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育儿专家:孩子为何满嘴“屎尿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儿童心理学家有一个非常生动地概括“屎尿屁敏感期”处于这个阶段时,哥哥和小表弟每次一见面,就要说“大p大p”,而小表弟也要说“臭s”来回应,妈妈越是嫌弃,他们越是开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育儿专家给出下面的解释。

首先,污言秽语让孩子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一本书中讲到:随着儿童对语言掌握的越来越多,他们会渐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回想一下孩子每次说屎尿屁,我们是什么样的反应?有的妈妈板起面孔,有的妈妈觉得尴尬又好笑,有的甚至大发雷霆告诉孩子不要说这种词。但是“屎尿屁”的禁忌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孩子尚不理解,只是觉得这几个特殊的词汇,能产生惊人的效果,控制家长的行为。难怪他会乐于不断“按下”那个按钮

其次,对词汇的敏感暗含着对自身的探索。

伴随着对屎尿屁这种词汇的运用,哥哥对其本身也十分着迷。每次上完厕所,都要认真端详自己的“杰作”,还会向我具体描述便便的形状和质地。那段时间,我都忍着e心认真倾听。因为我知道,对于哥哥来说我们觉得e心的东西,是他探索自己身体的开端

最后,屎尿屁是孩子的社交“黑话”。

为什么孩子聚在一起,反而更爱说污言秽语?其实,这是独属于孩子们的暗号,对上了会心一笑,关系迅速拉近。大人的反应,同伴的亢奋,都在一次次确认这种语言的特殊性,这样孩子们觉得拥有了自己的小团体

如何引导化解尴尬?

虽然3、4岁的孩子们满嘴“脏词”实属正常现象,但如果放任下去既不符合社交礼仪,也会给孩子造成“脏话有用”的错觉。如果强力打压,他们则会把这份“叛逆”埋藏在心底。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度过这段时期呢?下面有三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思路一:让“屎尿屁”去特殊化。

宝宝们爱说屎尿屁,多半是因为这种词汇很特殊,说出来大人们即便不马上阻止,也都会露出尴尬的表情,孩子们很敏感,自然知道这些词和日常说的不大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约好,用更“普通”的态度去面对

比如,孩子即便在餐桌上说:“妈妈我拉了一大坨便便!”妈妈也可以说:“哦,那说明你很健康!”然后私下里,可以对孩子解释,在餐桌上说这些话很不礼貌,以后要注意。

思路二:引导孩子理性认识屎尿屁。

如果家里的宝宝像哥哥4岁时一样,不仅喜欢说,还喜欢研究屎尿屁。那么,回避的态度并不能让孩子的兴趣消除。

有效的做法,是找来相关的书籍、绘本,理性给他们讲解人类的消化系统,也可以利用便便不同的样子,告诉孩子怎么吃才能更健康,拉出像“香蕉”一样的便便;如果尿 液太黄就说明水喝少了。用科学和理性,消解这些“脏词”的孩子心中的神秘地位。

思路三:提供更有趣的“暗号”

除了一起说臭话,孩子们还有很多共同之处,暗号自然也有更多选择。这一点上,爸爸妈妈亲身示范就可以了,比如先生和哥哥就用击掌和碰拳打招呼,他觉得很好玩,也教给了表弟,渐渐地两个人就不用屎尿屁打招呼了。

两个小游戏,帮娃度过“屎尿屁”敏感期

看到这里,爸爸妈妈可能要说,思路有了,我也尽量保持淡定了,但是孩子就是想说这些词,好像这样就能更快乐似的。实际上,你的感觉是对的,孩子的确会因为这样更快乐,但是我们可以帮他换种方式。在[游戏力]中科恩提到了两种游戏的方法,你可以试一下。

游戏一:脏话时间

脏话并不是不能说,在多人的会议中说,和在家打游戏时说,性质肯定不一样。作为父母,如果孩子觉得说屎尿屁会让他觉得释放。预期压抑不如设立一个屎尿屁时间。比如在周六下午的四个小时里,孩子可以尽情地说屎尿屁,爸爸妈妈也可以表现得夸张,让他们开心。但是要和宝宝约定好,过了这个时间就不能说了。

游戏二:寻找代替词

除了规定“脏话时间”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引导宝宝们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当然一本正经的教育,没有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效果好。

游戏力大师科恩给出的方法是“说反话”,怎么做呢?比如在游戏中,你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说“大西瓜”我就要生气了!或者是“你可千万别对我说毒蘑菇”,这种开脑洞的方式,会让孩子用你说的词代替他之前的“脏话”,这样让人尴尬的屎尿屁就给解决啦!

凌晨妈妈来叨叨:

对于大部分宝宝来说,开始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控制他人,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都是值得父母欣喜地成长。即便有时候方式让我们意想不到,也无须太过担心,只需要轻松一笑,告诉孩子如何恰当表达就可以了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