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 《废纸板拳击手》:孤独与存在
流浪汉、拾荒者、乞丐……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存在着底层群体,他们如蝼蚁般生存、苟延残喘,几乎和社会没有正常的交集。
《废纸板拳击手》讲述的便是这个群体的故事。
威利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白天相对暖和,他就龟缩在纸皮箱里休息,到晚上因寒冷不能入眠,就出来乞讨、翻拣垃圾箱的食物来维持生命。
他没有朋友,也几乎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和他在一条街区风餐露宿的全是流浪汉,他们相互划分自己的地盘,整日浑浑噩噩,只有一位黑人出租车司机时常来看望他们。
一天,威利在翻垃圾桶时,意外地找到一本日记,看得出日记是一位小女孩的,她在里面在记录下母亲过逝后自己被送到叔叔家的境况。
孤独、无助……小女孩的经历让威利产生了共鸣,这本日记也成了威利生存的牵挂与希望。为读懂日记里的手写体,他拣来一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贴在日记本上,还用乞讨来的钱买了本识字书,笨拙地尝试着回信,把它们折成纸飞机从楼顶上放飞出去……
一个夜晚,威利遇到一位流落到他们街区的残疾退伍老兵,他们在几番接触后成为朋友,但最后老兵被冻死在街头,唯一一个可以和威利说话的人也离他而去了。
一群家境殷实的小混混来到街区里找乐子,他们用五十美刀作为赌注让流浪汉互殴,在威利第一次取胜后,小混混的几句虚言假语就让威利把他们当成了朋友,还因此误杀了另一个流浪汉,等到他终于察觉不妥而不愿为小混混出手时,小混混为报复威利,竟把他所珍视的那本日记扔进了火里!
威利在为抢救日记而烧伤了双手,在医院治疗时,威利不自主地背诵日记的内容,恰巧被住在同一医院的小女孩听见,而她,便是日记的小主人。
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题材对准社会最底层,灰暗的影调与压抑的叙事展示出人性的冷漠与孤独。
导演兼编剧内特·李在片尾给了个戏剧性的转场,为整部片子添了些许暖意。电影虽在结构逻辑上稍有欠缺,结尾的相逢也比较突兀,但孤独无望的情绪还引起了许多影迷的共鸣。
孤独与生命如影随形,微信界面上那个正在凝望地球的孩子、至尊宝转身的背影……
升华的孤独感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成就自我的必经之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受宫刑之噩而出《史记》;卢梭遐想出《社会契约论》;还有梵高、贝多芬……因孤独而成功的人数不胜数。
但当我们抛开这些,把眼光放到一个世俗而平凡的个体上时,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命运都有无可辩白的公正性,只有当他经受过激荡、停歇、倒退、混乱、痛苦、暴虐、还有无处可逃的寒冷后,他才会更明白——唯有爱才能带我们走出生活的困境,这才是在精神世界里获取生存的有力根基。
如同电影中的威利,只要肯付出关爱,生命就不会因孤独而绝望。//
栏目特约=吴哲 | 图片=网络 | 美编=象大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