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卦(一)
第四卦 蒙卦 山水蒙卦
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犹如山下流出泉水,喻示渐启蒙稚、日趋聪慧。水雾里看花,只见一团蒙蒙景象,模糊不清。因此卦名取为“蒙”。《易经》的卦名,往往就是这样,由上下两卦的象征意义推衍而来。“蒙”的本意是高地上的草木,后来引申为萌发、蒙昧、幼稚等。蒙的下卦为坎,象征水以及艰险,上卦为艮是山,有止的形象。所以,蒙的卦形是山下有险,意味着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 第三卦“屯卦”与第四卦“蒙卦”是一对“综卦”。屯为初生,蒙为蒙昧。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多处于蒙昧状态。
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卦:通泰。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愚昧幼稚的人有求于我。第一次占筮或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的告诉他,轻慢不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礼亵渎,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持正道。占问还是吉祥的。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里是讲:向先生请教,要像占筮一样抱着至诚的心。如果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已经答复过的同一问题再三发问,实际上等于不要先生指教,那就不必再回答。所以求教要心诚、要真,要懂得沟通。不懂装懂的人是令人厌烦的,特别是在长辈或知识渊博的人面前,更不要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哪怕是在同辈面前,也要不耻下问,谦虚好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是不懂,这样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彖传》说:蒙,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水为险;艮义为止,因而又有遇险而止的意思,所以卦名叫蒙。蒙昧不明,但是通泰,因为以通达的态度采取了切合适宜的行动。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愚昧幼稚的人有求于我,这是讲占筮者与求筮者的关系是相互和应的。初次占筮告诉了他,是因为他信仰坚定而符合求问的原则。轻慢而不敬的反复占筮就不会告诉他,轻慢不敬正是蒙昧无知的表现。将蒙昧无知的人培养成具有贞正之德的人,那是圣人的功业(伟大的功业)。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文:山下有泉水流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实际而有效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解读: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泉水冲破山石的阻碍而流出,象征蒙昧得到消除,智慧得以开发,非常形象。人的智慧首先应表现在品德修养上,所以君子观此象想到要“果行育德”。为此,一定要像流动的泉水一样果决,一往无前,像汩汩不绝的泉水一样修习德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感谢您随喜转发!谢谢您关注作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