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em>地质</em>过程
微专题:地质过程
[高考经典](2020·全国卷Ⅰ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图6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第(1)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台地形成后,地形平坦开阔,由流水向下侵蚀,形成河谷,把原先平坦开阔的台地侵蚀、切割,起伏加大,说明面积变小。
第(2)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第(3)题,由玄武岩地貌形成的过程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尖顶山演化的母体(玄武岩台地)最先形成,然后发生侵蚀作用;其次平顶山演化的母体(玄武岩台地)随后形成,然后发生侵蚀;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高考经典](2020·全国卷Ⅱ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图11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及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第(1)题,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第(3)题,读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知识链接]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习题巩固]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脉东侧,海拔3 222 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依然是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峰林、峰丛广布
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下部是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地形倒置的向斜山”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后有板块水平挤压;再板块挤压产生断层,形成褶皱断层;之后岩浆沿断层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断块抬升,地表覆盖的玄武岩不易被侵蚀,形成桌状山。故选A。第2题,如果上层为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溶蚀作用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广布。故选D。
答案:1.A 2.D
冰川运动时(冰进),冰川包裹或推着碎屑一同前进。当冰川部分消融后(冰退),消失冰体中的碎屑就地沉积,最前端的推移物称为终碛,原冰体底部的包裹物称为底碛。后退碛是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冰碛物。冰川每消融一部分,这部分冰川体所包裹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当冰川完全消失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环状的沉积地貌。下图是大陆地区冰川作用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冰川消失后,对图示区域的地貌特征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
A.阶梯状 B.波状起伏
C.平坦开阔 D.崎岖不平
4.图示地区经历的大规模冰进、冰退次数是( )
A.一次冰进,一次冰退 B.一次冰进,两次冰退
C.两次冰进,一次冰退 D.两次冰进,两次冰退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冰川作用之下,冰川消失后,图示地区地貌会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故B正确。第4题,冰进是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的前进过程,冰川前端会出现较多的冰碛物,在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冰碛物堆积。图示地区第一次冰进到达终碛处,而后冰川消融退缩,短暂停留后又继续后退,所以是一次冰进、两次冰退,故选B。
答案:3.B 4.B
(2020·泉州质检)“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5~6题。
5.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
A.A B.B
C.CD.D
6.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解析:第5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第6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
答案:5.B 6.D
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7~9题。
7.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8.图中河段( )
A.A处河岸比B处陡峭
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
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
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9.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
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
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
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
D.C处与D处均为凸岸
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第8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B岸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不易形成堆积体,D错误。第9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
答案:7.B 8.C 9.B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10~12题。
10.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2.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解析:第10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11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第12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答案:10.B 11.C 12.A
13.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24分)
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形成过程。(8分)
答案:(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12分)
答案: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 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长时间作用形成峰丛地貌。
16.(2019·湖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处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和斜坡地带,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分布密度最大的峰丛洼地。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七百弄峰丛洼地与路南石林、桂林峰林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典型岩溶地貌(或称喀斯特地貌),七百弄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一个,几乎无人知晓。七百弄人的饮水,是依靠水柜解决的。水柜,就是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当地人称“水柜”,可能含有“珍贵”的意思。图1和图2分别是七百弄地理位置图和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图。
推测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解析: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外力的共同作用。该地石灰岩广布,反映了古代是海洋环境,石灰岩大量沉积;随后,地壳强烈抬升出露地表;然后,发生溶蚀作用形成了峰丛洼地。
答案:在海洋环境时期,石灰岩大量沉积;紧靠云贵高原,地质史上地壳强烈抬升;地表水流通过石灰岩的裂隙对岩石不断溶蚀,裂隙变宽变深,山体被切割形成峰丛;随着地表水对岩石的溶蚀、冲蚀、搬运作用增强,岩体坍塌,洼地形成。
17.(2020·广州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从甲至乙再到丙的演变过程。(8分)
解析: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可达上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要结合当地的黄土土质疏松和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稀疏等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位于巴西东北部赤道附近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白色的沙丘连绵起伏。每年1-6月为湿季,湿季结束时,沙丘间便会出现数以千计的湖泊,形成沙湖连缀的奇景。在干季(7-12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最远能使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延伸50 km,沙粒极细,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此区域内两条大河从东西两面将“床单”揽入怀中。下图为巴西轮廓图及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景观图。
从沙源和动力两方面分析沙丘的形成过程。
解析:沙丘为风力沉积而成。“在干季(7-12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最远能使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动力为东北风。本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细沙不是在本地产生的。当地河流把流域内的泥沙搬运入大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积,形成河口沿海沙滩的细沙。
答案:本区域内河流挟带的泥沙丰富,河流把流域内的泥沙搬运入大海,受海流阻滞(或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积,形成河口沿海沙滩的细沙(或沙粒);动力为东北风;在海岸沉积,形成沙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2)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沙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沙的来源以及流水的沉积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材料显示该处冬季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图中沙丘南侧为山地,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沙沉积形成沙丘。
答案:(1)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2)(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20.(2019·第三次全国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潼关,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和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说出小北干流大量滩地的形成过程。
解析:滩地主要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可从夏季上游来水来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积、枯水期河面较低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大北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9年11月小兰同学随某地理探险车队开启为期4天的西部之旅。他们从甘肃敦煌启程,旅行2 000千米,突破4 000米海拔,从大漠孤烟直的西部戈壁,到藏羚羊奔跃的可可西里,沿途见证了一路令人激动万分的地理胜景(见图1)。下表示意小兰同学旅行途中记录的一些内容,图2为东台吉乃尔湖畔冰上雅丹景观图。
第一天 |
行走在古丝路的路线之上,河仓城的遗迹出现在车窗外。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
第二天 |
出发的时间比第一天更早,出门时的气温低于-10 ℃,夜色中向着冷湖地区进发。鼎盛的时期,冷湖地区曾拥有2 000多口油井,并设立了冷湖市。如今,越来越多的油井一天的产量已不足100千克,曾经自喷的油井已然消失在历史的暮霭中,只留下一排排废墟砖墙 |
第三天 |
徜徉东台吉乃尔湖畔,见证冰上雅丹,东台吉乃尔湖湖区属柴达木荒漠干旱、极干旱气候,年均气温2.0 ℃,年降水量不足25 mm。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干旱戈壁里,广泛发育着丰富的雅丹地貌。当日,数以百计的雅丹峰丛从广阔的东台吉尔乃湖的冰面上直刺而出 |
第四天 |
抵达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向坚守高原生态第一线的环保英雄们致敬。只有亲身而至,你才能深刻感受到那些高原上的生态巡守者面临着多大的困难 |
图1 图2
注: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推测东台吉乃尔湖畔冰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解析: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如果当地一直被水淹没就不可能形成东台吉乃尔湖畔的冰上雅丹地貌,因此可推断当地应该是先受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之后湖水水位上升淹没部分雅丹地貌;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形成冰上雅丹地貌。
答案: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雅丹地貌;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流入东台吉乃尔湖,湖泊面积扩大,淹没部分雅丹地貌;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形成冰上雅丹地貌。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
”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解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 ,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河谷。
答案: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答案: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24.(2020·陕西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解析: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位于秦巴山脉之间的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答案:黄金峡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5.[2019·安徽江淮十校二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最多的地方。内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它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是呼伦湖湖水重要来源。克鲁伦河在大草原上150多千米的直线距离,画了至少100多个圆圈。
说明克鲁伦河蛇曲的形成过程。(6分)
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蛇曲是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分析其形成过程,需要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原理,考虑河流两岸岩性或土壤抗侵蚀不同造成两岸受侵蚀程度不同,以及惯性造成的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差异。
答案:克鲁伦河流经的草原区地势平坦,初期河床较平直,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两岸均受冲刷;河流两岸因各种原因(土壤或岩性差异、地势起伏、地转偏向力等)抗冲刷能力不同;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会被侵蚀得更快,产生坍塌形成凹岸;因惯性作用,河水冲向凹岸,凹岸水量增多,流速加快,河岸、河底受侵蚀加剧,河床变深,河岸退缩;凸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侵蚀变弱,以堆积为主,堆积的泥沙使凸岸河道变浅,甚至露出水面;凹岸不断受侵蚀退缩,凸岸则不断堆积向河道内延伸,长期作用下,河道越来越弯曲,形成蛇曲。
26.(2020·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左图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右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8分)
解析:一方面从“曲”即河流为何弯曲角度分析,另一方面从“峡”即峡谷,也就是从河流下切角度分析。
答案: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蛇曲通常是在草原或湿地上形成的侧蚀地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通天河穿行在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如下图),这种连续拐弯、特殊的蛇曲景观,被称为“嵌入式蛇曲”。据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夷平面。
材料二 藏雪莲生长在海拔5 000米附近的高山流石滩上,这里空气稀薄,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雪莲种子在0 ℃发芽,3~5 ℃生长,幼苗能经受-21 ℃的严寒,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籽,需要5年时间,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8个月。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但药用价值极大,被人们奉为“百草之王”,青海某公司采用雪山上的优质雪莲,经过古法自然的传统工艺初加工,并引进国外先进制药技术将药粉制成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据调查,近些年来野生藏雪莲数量锐减,有灭绝的威胁。
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解析: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蛇曲”的形成过程,联系青藏高原抬升前,分析低地侧蚀;二是“嵌入式”,即流速快,流水向下侵蚀,联系青藏高原抬升后地貌分析。注意描述形成过程,抬升前——抬升——抬升后。
答案: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嵌入式蛇曲”。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地中海相连,是亚欧大陆之间断层下陷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 m,水下地壳破碎,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在亚洲的海岸上,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形成里亚斯型海岸,即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山脉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下图为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及里亚斯型海岸形成示意图。
简述马尔马拉海形成陡峭的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岸的形成过程。里亚斯型海岸是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一列列山脉,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海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谷地,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
答案:由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一列列接近与海岸垂直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海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谷地;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
29.(2019·湖南怀化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里地区地处中国的极西地带,藏西北地区,是西藏下辖的地级行政区划,和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争端的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这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生存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山、水、土”是阿里的三大元素。
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札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河湖相地貌,是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变成了土的林海。
阿里地区湖泊密布,玛旁雍错(4 588米)在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千米、冈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湖中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湖畔每年候鸟成群地营巢产卵,孵化育幼。玛旁雍错湖区素来被藏民称为“生物生存的圣湖”,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
根据札达盆地所处的地理环境,推测札达土林的形成过程。
解析:由材料可知,札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河湖相地貌,说明原来是湖泊或者河流。 现在变成了土的林海说明经过了强烈的流水沉积作用,可以推测有可能是湖泊以及周边河流带来的泥沙物质大量沉积在底部,形成河湖相地貌。高平的山顶说明该处现在是又高又平:首先,地壳运动使湖盆升高,地势升高,造成湖水急剧外泄,后来湖底土层裸露,地表裸露形成了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说明又遭受到了外力作用,该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位于内陆,降水少,地表容易被大风、河流冲刷,形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长期的风力和流水侵蚀而成)。
答案: 大约500万前,札达地区是巨大的湖泊,湖泊以及周边河流带来的泥沙物质大量沉积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沉积地层(早期形成巨厚的湖泊沉积物);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湖水急剧外泄,湖底土层裸露(地壳抬升,地表裸露);干旱、寒冷的环境中,植被稀疏的地表在大风、河流及季节性水流的冲刷下,形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长期的风力和流水侵蚀而成)。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蚝(牡蛎)栖息于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水深15~30 m的岩礁、泥滩及泥沙质海底,以浮游生物为食。生蚝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锌,被誉为“海里的牛奶”。在丹麦,最好的生蚝生长在其北部一个叫作利姆水道的峡湾区域(图中甲海峡),被誉为“生蚝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近年来,不请自来的太平洋生蚝在利姆水道的种群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占据了本地生蚝的生存空间。全世界生蚝养殖80%在中国,中国生蚝养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蚝,中国是太平洋生蚝的最大养殖国。下图为丹麦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简析利姆水道的形成过程。
解析:水道的形成过程可联系北欧港湾的形成过程分析,先分析峡谷的形成,再分析海水入侵的影响。
答案:冰期时,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受冰川刨蚀作用的影响,形成U形谷;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了峡湾。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简图。钦查群岛位于秘鲁的西南部,主要由3个花岗岩岛屿组成,地表植被稀少,表层部分岩石近似圆球状,呈现由表及里、层层剥离的现象。岛上的悬崖和洞穴中生活着至少600万只海鸟,号称“飞禽王国”,它们是岛上唯一的常住居民,在群岛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 m的粪便层。19世纪后,岛上开始种植葡萄。目前,该群岛葡萄以品种多、品质好、味道甜驰名世界。
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钦查群岛圆球状岩石的形成过程。
解析:地质作用可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注意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作用。
答案:钦查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之后地壳隆起,花岗岩出露地表;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出现由表及里、层层剥离的现象,因而呈圆球状。
3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射电望远镜选址对无线电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我国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口径500米,选址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大窝凼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2)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而塌陷,形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水文、对土壤、对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1)地质过程:地壳隆升(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侵蚀),地面塌陷。
特征: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33.(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岭是我国南部的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而且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南岭南北两侧气候有一定的差异,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栽培植物比较多。
材料二 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其中硬砂岩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其中骑田岭山势浑圆。
材料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这里有超过二千种植物,有广东唯一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特丰之地”。
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析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
解析:任何地方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岩石“为花岗岩山体”,首先是内力使这里形成花岗岩并且出露到地表: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接下来外力起主要作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受到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答案: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季节 |
平均气温(℃) |
季平均降水量(mm) |
春季 |
-2.6 |
119.5 |
夏季 |
1.0 |
136.1 |
秋季 |
-1.5 |
169.8 |
冬季 |
-5.8 |
120.8 |
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解析:材料中“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因此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棱角状砾石的形成原因是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组成棱角状砾石的碎屑物质,一般因原地堆积或搬运距离很短,因此磨圆度极低,分选很差,形状各异。
答案: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漠境砾冥。
35.(2019·宜宾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贵州省仁怀市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如今紫红色砾岩等沉积岩广布,且出露地表。土壤渗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过土壤层时,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被溶解,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形成清冽泉水。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因其神秘的国酒文化(酱香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早在200年前,山西盐商到贵州省经商,因黔晋相距9 000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用当地的水和优质玉米、大麦,采取汾酒的酿制办法造酒。到1840年,茅台地域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为赢得消费者信任,夺取市场份额,打造“酒都仁怀”名片,遵义市建立了“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描述仁怀市紫红色砾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
解析:茅台镇位于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雨量充沛,能够满足玉米生长期的需要。河谷地区,有赤水河流经,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根据等高线,该地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答案:地质历史上该地区地势低,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紫红色砾岩等沉积岩层,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隆起,紫红色砾岩层顶部岩层受外力侵蚀,导致岩层出露地表,形成广布的紫红色砾岩。
36.(2019·佛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钦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滩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解析: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沉积。
答案:大钦岛多基岩海岸,海岸出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崩解破碎;碎石(砾石)在海浪侵蚀或搬运中不断磨蚀成为鹅卵石;在海湾地区随着波浪、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札达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 000 m。发源于冈底斯山的象泉河,由东向西穿过该盆地。在象泉河两岸分布着大片土林,盆地内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下图示意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及土林景观。
推测札达盆地的形成过程。(8分)
解析:札达盆地的形成过程,主要根据该地地质剖面图去分析。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高原内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札达盆地。
答案: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原;青藏高原内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札达盆地。
38.(2019·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珊瑚虫一般分布在水温约为20 ℃~30 ℃、水深50米以内、光照充足的清澈水域。珊瑚虫以捕食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钙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形成骨骼与外壳,经不断堆积形成珊瑚礁。南海是全球十大珊瑚礁保护区之一,类型多样的珊瑚礁分布在从海南岛到南沙群岛的广阔水域,南海珊瑚礁多与海底火山伴生。
材料二 甘泉海台(虚线内)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位于西沙海槽南侧。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下图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线图。
推测甘泉海台的形成过程。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甘泉海台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甘泉海台首先是海底火山的形成,然后在顶部形成珊瑚礁,最后地壳下沉而成。
答案:早期,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顶部水深较浅,珊瑚虫在火山顶部着生,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堆积形成珊瑚礁;地壳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处水域。
3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30分)
材料一 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 ℃,极端低温15.3 ℃,年平均气温26.5 ℃。年降雨量1 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 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被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潟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 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解析:注意要解释“环岛”“沙堤”成因。环岛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沙堤是由泥沙堆积而成的。
答案:地壳挤压抬升(隆起)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
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尔德宁位于新疆巩留县东部山区,是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与雪山平行。特殊的南北走向,使得库尔德宁冬暖夏凉,四季气候宜人,降水丰富。1984年这里被辟为自治区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确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是天山山脉森林最繁茂的地方,拥有单位蓄材量世界罕见的云杉森林资源、完整的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保护区内有1 000余种高等植物,146种陆栖脊椎动物和196种昆虫,堪称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推测库尔德宁特殊地形的形成过程。
解析: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库尔德宁所处的天山山区是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库尔德宁受流水作用的影响大。
答案:受内力作用影响,库尔德宁东西部褶皱隆起,中部凹陷形成谷地;后受流水作用影响,谷地不断展宽加深,形成阔谷。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 165米,山顶终年积雪,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其山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山脉东南部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山麓地带有喜温湿的棕榈分布;阿特拉斯山西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指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其形成过程。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延伸方向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位于非洲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向水平运动碰撞挤压,垂直上升运动,隆起形成山脉。
答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过程: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向水平运动碰撞,挤压垂直(隆起)上升运动。
42.(2020·焦作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所作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隆起带上;泰勒隆起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小型突起构造带共同构成阿特拉斯造山带。
43.(2019·辽宁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千米后到达海拔5 050米的彩虹山(图a),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测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解析:据图a可知,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该处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考虑。据图可知山体岩石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答案:褶皱(背斜)。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44.(2020·河北石家庄摸底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培养出新的矮化、抗病砧木(砧木是嫁接时承受接穗的植株体,通常发育健壮,根系发达,适应当地环境,具有一定抗性),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品牌。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2019年3月19日,首批满载意大利西西里岛(如图所示)特色水果柑橘的货船抵达上海口岸。
材料二 如表示意卡塔尼亚气候资料。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月均温(℃) |
12 |
12 |
13 |
15 |
19 |
22 |
25 |
26 |
24 |
20 |
16 |
14 |
降水量(mm) |
72 |
67 |
60 |
44 |
26 |
12 |
5 |
13 |
42 |
98 |
94 |
80 |
降水天数(天) |
10 |
10 |
9 |
6 |
3 |
2 |
1 |
2 |
4 |
8 |
9 |
11 |
简要说明埃特纳火山的形成过程。
解析:结合西西里岛所在的板块位置,分析地壳薄弱地带和岩浆活动活跃区的火山形成过程。
答案: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多裂隙;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裂隙喷出,形成火山。
45.(2019·黑龙江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 1961 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 1 087 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地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1)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2)从大气环流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考查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地质作用与地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根据材料,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因此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形成在地势低洼处,桌山海拔较高,说明沉积岩形成后,又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是风力侵蚀地貌。说明抬升后,受到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2)桌山处于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形成浓密的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称为“上帝的桌布”。
答案:(1)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桌山海拔较高,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
(2)桌山处于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形成浓密的云团。
46.(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位于东太平洋三大洋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的交汇处,由15个大岛、42个小岛和26个岩礁组成。该群岛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积物形成。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岛远离南美大陆,这里的动物以自己固有的特色进化,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炉”。虽然该群岛距离赤道近,但并非终年高温多雨,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丛分布在其沿海地区。下图示意加拉帕戈斯群岛地理位置。
说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形成过程。(4分)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主要为火山岛。火山岛是海底岩浆喷发,熔岩凝结并出露水面形成的。
答案: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岩浆沿张裂带喷出,冷却凝固后逐渐堆高;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最终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
4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琥珀是距今4500~6500万年的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掩盖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科研价值。
缅甸北部的克钦邦胡康河谷是世界上重要的琥珀(矿珀)产地之一,所产琥珀是唯一享有“硬琥珀”这一称号的有机宝石。胡康河谷琥珀矿主要分布在河谷、沼泽地区,人迹罕至。
材料二 缅甸琥珀矿区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及背景材料,说明胡康河谷琥珀矿区的形成过程。
解析:琥珀是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掩盖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琥珀体积小,比重小,重量轻。琥珀形成后,地壳上升,受流水侵蚀搬运在地势低平的河谷、沼泽地带堆积、富集,形成琥珀矿区。
答案:琥珀体积小,比重小,重量轻;琥珀形成后,地壳上升,受流水侵蚀搬运在地势低平的河谷、沼泽地带堆积、富集。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b所示)的方式。图a为青藏铁路锡北段示意图。
材料二 图a所示盐湖上由于水分不断蒸发,形成坚硬且厚实的盐壳,盐壳在夏季白天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盐壳内会崩开而产生裂隙,并发出放鞭炮似的响声。
夏季白天盐壳内会崩开而产生裂隙,并发出放鞭炮似的响声,试分析其形成过程。(3分)
解析:夏季白天盐壳崩开可以考虑是风化作用(盐壳受热不均匀崩裂)导致盐壳崩开。
答案:夏季,盐壳的表面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表面温度高,而盐壳下部温度较低,盐壳上下温度差异较大,盐壳增温不均匀,盐壳内就会崩开而产生裂隙,由于产生的裂隙众多,且先后不一,产生响声的次序不同,因此会发出放鞭炮似的响声。
END
获取方法:
1.分享到微信群截图发至后台
2.扫描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或小红圈即可
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