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之我见[转载]
又修到夹脊穴转载一篇文章。
仰卧夹脊穴处放念佛机,心口窝很难受要坚持坚持在坚持。
夹脊穴之我见
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其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卓著,且针刺安全。为更好地探讨其作用机理,通过对夹脊穴的源流与定位的认识,拟从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阐述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 夹脊穴的渊源与定位
(一)渊源
夹脊穴可以追溯到《内经》,始见于《素问·别疟篇》曰:“十二疟者……刺项以下侠脊必已。”此处“侠脊”不是穴名,也无确切部位。《灵枢·经脉》云“从腰中,下挟脊,贯臀……”,这里说的是足太阳膀胱经从腰部分出,紧靠脊旁,通过骶部的八髎穴。隋唐的《太素·量缪刺》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当椎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傍,各刺三痏也”。“夹脊”原写作“挟脊”或“侠脊”,因“夹、挟、侠”三字为通假字,因此意思是一样的。从这些可以看出《内经》所言“夹脊”即是脊柱两侧之部位,可视为夹脊穴产生的理论基础,为现存文献对“夹脊”的最早记载。
(二)定位
关于夹脊穴的定位(包括穴数),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认识,都在0.3~1之间。
《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日:“灸处去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如引绳”。《肘后备急方》载:“夹背脊大骨肉中,去脊各一寸”;李鼎在《针灸学释难》中说“如果夹脊五分,所刺到的只能在棘突之间的“骨中”而不是“肉中”;只有从正中旁开1寸的距离直刺,才能刺到大骨间的肉中”,并明确指出“华佗夹脊穴就是华佗定背俞法”。都应理解为夹脊穴位于棘突下旁开一寸。
1955年承淡安先生著《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予以确定,“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左右共34穴”。承淡安谓棘突下去脊5分,沿用至今。
二、 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 与经络的联系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此二经最为相关,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统属“背为阳”之列。从督脉的循行来看,《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之下……,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难经》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从以上可以看出,督脉其经脉有与足太阳经同行者及相通者,其络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足太阳膀胱经乃经脉的核心,督脉总督诸阳经是阳经的统领,二脉又同络于脑,行于人体阳中之阳背部,可谓二脉在循行上密切联系,在生理上息息相通。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灸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
(二) 与脏腑的联系
夹脊穴可以说隶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联通的点。其联系途径,也是主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系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系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系。《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奇经八脉合……同入脑中……”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能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节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祖国医学将人体一切机能活动均看作阳气的表现,而督脉是诸阳之会。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会合之处。可以说,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这一途径是通过经别的离入出合完成的。这样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而又通过经脉、经别的会合,交会穴的通达,使足太阳经具有特殊的联络作用,在整个经络系统中成为核心经脉,它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中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气交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系提供了基础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状态,治疗脏腑疾病。从现代医学生理解剖也证实,夹脊穴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其前支,前支与交感干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说明夹脊穴与脏腑之气密切联系。从以上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异联系,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另类和经络脏腑直接相互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节枢纽作用。夹脊穴的这种独特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难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愈来愈受到重视。
三、 临床应用
(一)运动系统疾病
1.颈椎病:马胜治疗颈性类冠心病112例,总有效率98.2%。王升旭、赖新生治疗颈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有效率达93.3%。李伟林
通过桂川注射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有效率为96.8%。
2.肩周炎:高维滨针刺病侧颈4~6夹脊、后溪穴,同时活动肩关节,总有效率100%。
3.腰椎病:陈守基根据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治疗腰腿痛。所治病种包括腰臀部肌筋膜综合症、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骶椎隐裂和椎管狭窄症等。张倩如等采用夹脊穴深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治愈60.5%。王升旭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总有效率94%。
(二)神经系统疾病
1.截瘫:米建平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有效率为80.0
%。徐凡治疗此病,取病变脊髓节段上下相对应的夹脊穴,顺着脊柱的纵轴沿皮刺,观察到:治疗后肌力提高程度方面夹脊穴治疗组明显优于四肢部常规取穴组。
2.小儿麻痹后遗症:薛良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以患侧L1~L5夹脊穴为主穴,配下肢穴,并以Vit B12穴位注射。认为夹脊穴治疗痿症,贵在早期治疗。
3.中风偏瘫:毕福高治疗中风偏瘫,以夹脊穴为主,上肢取颈夹脊穴,下肢取腰夹脊穴,配合体针透穴,总有效率达99%。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3
例,有效率达93.5%。魏玲采用夹脊穴注射药物加毫针围刺病损治疗老年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80例,治愈率为81.2%。
5.坐骨神经痛:陈兰双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有效率为95.4%。郝宏伟治疗460例,显效为46.1%。
(三)泌尿系统疾病
程俊杰等治疗泌尿系结石,通过针刺胸12~腰2华佗夹脊穴配合委中,治愈率为62.7%。刘风花应用腰夹脊治疗妇产科术后尿潴留、小儿神经性尿频均获治愈。
(四)消化系统疾病
谭奇纹等通过针刺T7~T12华佗夹脊穴配合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杨振辉等采用针刺夹脊穴T8~T12配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刘风花治疗腹泻选取L1~L5夹脊穴,强刺激不留针,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五)心血管系统
周巧兰通过针刺夹脊穴治疗冠心病,取穴分两组:1.第五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巨阙,心平(少海下3寸),2.第四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内关、膻中;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从治疗后心电图、SV、CO、EF改善情况看,认为针刺夹脊穴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从而起到抗心绞痛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六)呼吸系统疾病
王书荣通过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气管炎,总有效率达100%。何明波治疗呃逆、慢性咽炎等运用夹脊穴均获较好疗效。华佗夹脊穴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七)妇科疾病
张兰之采用针刺华佗夹脊胸3~5穴治疗女性乳房痛。结果30例中治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好转6例,占20%;无一例恶化。吕美珍通过夹脊穴配合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90例,总有效率为80.0%。
参考文献:
[1]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09.
[2] 北京中医学院.金针王乐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6.
[3] 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68.
[4]朱春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313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5;(3):10.
[5]蒋松鹤.牵引态下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9)5.
[6]马胜.针灸治疗颈性类冠心病112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6;(4):13.
[7]夏跃胜.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眩晕116例疗效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4):37.
[8]金白仁.针刺夹脊穴治疗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354例临床观察.针灸学报,1993;(1):16
[9]翁玉珍.巨针平刺治疗急性腰扭伤130例.江苏中医,1994;(4):30.
[10]高维滨等.针颈部挟脊,后溪穴疗治肩关节周围炎46例.针灸学报,1991;(1):27.
[11]陈守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腿痛.江苏中医杂志,1985;(3):6.
[12]徐凡.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脊髓性截瘫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3.
[13]高维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42例.针灸临床杂志,1993;(5):12.
[14]蒋时英.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所致瘾闭15例.中国医药学报,1990;(1):40.
[15]王予康.针刺治疗格林一巴利氏综合征46例.山西中医,1995;(3):29.
[16]马和平.治痿当主取督脉与体佗夹脊.新疆中医药,1991;(2):49.
[17]薛良珍.巧用夹脊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3):33.
[18]毕福高.对夹脊穴的临床探讨.中医研究,1984;(1):41.
[19]谭奇纹,鞠艳丽.针刺夹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0;(3):133~135.
[20]杨振辉.临床研究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3;(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