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高以翔
劳动者,高以翔
文、夏莹
艺人高以翔用鲜活的生命证明了一个近乎被遗忘了的事实:明星不仅是平凡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
今天,我们更习惯于将一个演员称之为明星。然而“明星”,严格说来,是已经进入产业化链条的商品,并将可能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者。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一个艺术创造者表达自身的方式是通过他所创造的作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也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因为在这种扮演当中,一个演员需要运用他全部的人生阅历以及天赋技巧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创作”,在这里,可能会转变为商品的不是演员本身,而是他的作品。
而明星,无需成为艺术家,因为他并不依赖于他的作品成为商品,他自身直接就是明星作坊的经纪公司所创造生产出来的一个商品,经纪公司不仅懂得如何为明星披上炫酷的外衣,同时还懂得如何让这件商品得以在明星市场上更快的流通。而时下流行的娱乐综艺显然担当起了这个流通市场的角色。因此,今天的明星,其实并不那么需要作品,他们需要的是参与到一个个综艺节目当中,他们是一部综艺机器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螺丝钉,在这其中,明星们不需要创造性的表演,需要的是呈现出被预先设定好的“效果”,并且是可能成为“热点”,带来点击率的特定“效果”,由此成就一个流量明星的高身价。
从拥有作品的演员到流量明星的过程,是明星被商品化的过程。而最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都会告诉我们这样两个事实:在资本逻辑统治的时代,第一,商品需要加快流通速度才能实现不断增值,第二,劳动者成为商品是商品得以增值的根本。这一点在流量明星的身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今天大量泛滥的综艺节目是这个试图不断让商品加速流通起来的市场不得不投注的一种方向。相比较于投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的及时性更能迎合当下娱乐产业快速消费的趋势。但这种综艺所依赖的眼球经济,却要求它在内容设计上的不断创新,于是,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度,所谓对“极限”的“挑战”,也就成为了一种不停地“挑战极限”的过程,其中,极限,自身成为了“无极限”。高以翔的死亡,让大众与媒体将矛头一致指向了综艺节目的设计者,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娱乐综艺的固有本性所至,绝非应由哪一个人来为之负责,加大节目难度的要求并不是出于某一个人的意志,而是来自于这个以快速获利为目的的市场化综艺必然的要求。
要实现娱乐综艺的高利润,参与综艺的明星将不得不沦为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者。他们将如同在资本逻辑统治下所有劳动者的命运一样,每天所面对的是超负荷的工作。明星的高回报率以及娱乐化的工作性质,一度掩盖了他作为劳动者的本质属性,但当娱乐变为了一种劳动,这也就意味着参与其中的劳动者没有了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时间。
高以翔的死亡,终于让他作为劳动者的身份显现了出来,在其中他所获得的与他所付出的注定存在着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正是娱乐综艺所津津乐道的利润回报。因此,今天当我们哀叹一个鲜活生命被超负荷的综艺所吞噬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只要娱乐被产业化与市场化,那么综艺节目无止境的翻新就不会停止,那么与之相应的,高以翔的悲剧就有可能以各种方式不断上演。
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竞欧1九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