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又如何?我广汽埃安有“弹匣电池”!

迈入21世纪以来,汽车从内燃机时代逐渐向电气化时代过渡。国家大力推行“新四化”政策,让更多汽车厂商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9.7万辆,同比增长675%!新能源动力已经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诸如电池包起火的安全性,续航里程没有突破性进展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各大厂商和消费者,这也是目前纯电动车型依然未能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作为较早踏入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广汽埃安,于3月10日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以下简称弹匣电池),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不起火,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标准。

“不起火”的三元锂电池

轱辘哥先为各位做个“小科普”。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纯电动车电池大部分采用两种电池技术路线,分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相对来说,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更长,成本也更低,主要被中低续航里程纯电动车采用;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也能实现更高的标准,但安全性方面相对来说不够磷酸铁锂电池稳定,针刺易起火。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的推出,首次攻克了三元锂电池的“针刺易起火”的技术堡垒。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的刘仕强博士介绍,在进行针刺热扩散试验的5分钟后,弹匣电池仅出现短暂冒烟,无任何起火和爆炸现象。电池进行试验并静置48小时之后,电压降至为0,温度同步恢复至室温。检查电芯后,发现仅受到针刺的电芯出现短路,问题没有蔓延至其他电芯。这是行业首次通过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的不起火试验,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小小一块电池 藏了这么多“黑科技”

在汽车新能源动力的领域内,能掌握电池整包的技术性突破,就能先人一步实现推广和普及,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是利好的。广汽埃安深谙该道理,除提升整车的安全性之外,还不断提高自身电池整包的安全标准。
“弹匣电池”并不是一块小小的电池,而是一个专门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如果一定要与行业内的某种技术做个类比的话,轱辘哥觉得它更像是丰田的TNGA架构。它不是纯粹的结构优化,也不是简单的结构隔热,而是从电芯的安全提升,到被动的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系统软件防控的一整套流程的全面升级。软硬件一体化监控的弹匣电池,具备超高防御能力的安全技术。
为实现弹匣电池的安全技术,广汽埃安在系统里可藏了不少的“黑科技”:首先是电芯,弹匣电池的电芯通过正极材料的纳米级覆盖和掺杂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热稳定性,有效改善电芯寿命。数据显示,新型电芯的耐热温度比上一代电芯提升了30%;
再者是电池的安全舱,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体的应用,就像弹匣一样紧紧包裹着电池,最终实现三元锂电芯在热失控时不蔓延至相邻电芯,同时电池包的上壳体能耐温1400摄氏度以上;
然后是一套三维降温系统。通过全贴合液冷系统和高速通道等,弹匣电池实现了散热面积提升40%,散热效率提升30%,更有效地防止电芯热失控后的蔓延。
硬件跟上了,软件也要同步跟上。弹匣电池采用了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系统,通过采用最新的电池管理芯片,实现每秒10次的全天候数据采集,达成24小时全覆盖监测。当电池状态出现异常时,立即启动电池速冷系统为电池降温。广汽埃安官方称,系统的安全性相比前代提升了100倍,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主动安全的标准。
虽然增加了大量的主被动安全设计,但弹匣电池的整套结构是更加优化紧凑的。相比同类电池包,弹匣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了5.7%,同时成本也下降了10%。所以说,弹匣电池更安全,可靠程度更高,续航里程更大,成本更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且安全的用车体验。

技术才是不断革新的资本

之所以能在三元锂电池领域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广汽研究院和广汽硅谷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和电池专家们可要记一等功。弹匣电池由超过600人组成的顶级研发团队倾力打造,其中博士超过60位,体现了广汽埃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研发过程中,广汽埃安为研发的新技术申请了超过80余项专利,新发明占比超过70%。
如今,广汽已拥有业内领先的电池实验室、专业测试场和电池整包的生产车间,具备独立电池包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BMS电池包管理系统已升级至第五代,并应用在弹匣电池技术上。广汽方面称,弹匣电池将会在今年开始搭载在AION全系车型上,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续航里程和更加安全的用车环境。

在过去的2020年,电动汽车自燃现象频发,无不挑动着社会大众对纯电动车电池安全的神经。电池包安全技术成为了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最重要的考题。

弹匣电池的正式推出,不仅让广汽埃安在纯电动车领域上升至全新的高度,还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厂商对三元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具竞争力的车型出现,无论是对汽车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

REVIEW

点击图片,回顾近期精彩文章

【2月自主品牌销量】

秦PLUS DM-i上市

【DS 9市场前景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