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被禁锢下的人性呼唤,我们需要自由呼吸

1.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

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我读完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想象中类似,他讲述了一个压抑的故事。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是为老大哥服务的,他们要忠诚,甚至不惜制造很多谎言来巩固这种忠诚。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倒退,却无时无刻不被称赞为进步。

所有的人,都在思想警察的严密监控下,谨小慎微地活着。这个世界不容许有任何一个思想上的叛逆,因为: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个标语,在《1984》这部书中,常常出现。每一次出现,都让人心惊胆战。

人们似乎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支撑自己,又不能言说个人的痛苦。温斯坦就是《1984》的主人公,他最终没有忍住,想要反抗。反抗有关老大哥的一切。

2.反抗的缘由:爱情

其实,看《1984》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有关爱情的情节。就连两个人的约会,都和特务街头对暗号一样,充满着惊险。

裘莉亚,她年轻,有朝气。她一边做着光明正大的“工作”,一边又追求着各种刺激。她总能给他带来惊喜。从黑市上买来的各种珍贵的物资,两个人在小屋里品尝,享受生活的美妙。这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那个年代,却变得尤为珍贵。

若不是裘莉亚,想必温斯坦还如行尸走肉一般,每天机械地活着。

整部小说,自从裘莉亚出现之后,才有了一点色彩。生活变得不一样了。在严苛的大环境下,还能有这小小的欢愉,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温斯坦甚至都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他首先觉得灵魂自由的可贵。正是这种灵魂自由的体验,让他想要去冒险,哪怕势单力薄,也想着冲出牢笼的可能性。

但让他失望了,就连所谓的反抗者,也已经被大环境收买。最终两个人都被重新改造,成为了时代建设中没有灵魂的螺丝钉。

在彼此背叛之前,他不相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自己不再爱她,直到这种力量真的出现。

真的有这种力量,它不见得多么强大,但却正好击中了你的弱点。就像对于温斯坦来说,老鼠比要了他的命还可怕。

当一个人没有了灵魂,2+2=5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这世界上的真理,随着爱的崩塌,也尽数毁灭了。

3.让人战栗的恐惧

在极端政权的统治下,社会已经严重地畸形。远在我们经历之前,乔治·奥威尔就已经写成了《1984》。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乔治·奥威尔的神预言,但实际上,若你真的了解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极端政治,总能看见。不管是苏联的大清扫还是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我们总能看到人类道德沦丧的极致。

让人恐惧的,难道真的是政治本身吗?我在阅读《1984》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后来,我发现,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政治的强权,而是人性的深不可测。就连最亲近的人,都没法信任。这种感觉,是极致的孤独。

人性是经受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每个人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境遇。哪怕是亲人之间,哪怕是爱人之间,背叛都无处不在。

让人庆幸的是,当今的社会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我们作为普通的民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这已经是很大程度上的幸运了。

远离了那个黑暗的年代,只有人性的恶,还会偶尔浮出水面。《1984》犹在耳畔,它提醒我们,要正视历史,要珍惜良善。

4.珍惜现在,拥抱自由

不再像温斯坦一样谨小慎微,如今的人,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这种对于自己命运的主宰,是最有力量的。

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每一个自由呼吸的日子。这日子来之不易,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们有义务去守护。再见了《1984》,愿那样的日子,不再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