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武陟妙乐寺塔
妙乐寺塔,原名佛祖真身舍利塔,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西7.5公里处,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塔之一,建于唐,后周显德二年(995年)重修,寺已早废,唯塔独存。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
千余年来,虽历经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妙乐寺塔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1963年6月,妙乐寺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乐寺塔高34.19米,塔体为13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南壁2-13层各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诸层檐翼角下,是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心室是方形,室壁是竖井形,每一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能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其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
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两铁佛,其余为玉佛。
在维修过程中,人们发现自第七层至第九层及塔顶塔刹部,穿过一根直径约40—50厘米的木制刹杆,同时还发现自第二层至第九层在外壁中部、塔门廊下两至三层砖处,都有平行八角边的卧木,直径约为30—40厘米,在门廊处又有一卧木,通向塔心柱与之拉结。卧木就是木筋,相当于今天的钢筋,增强了外壁之间及外壁与塔心柱连接,使塔成为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砖塔在平面内的“抗剪”能力和抗震能力。在该塔的复修勘探中,还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砌筑工艺:塔的外壁外墙有一层石灰砂浆砌筑、糯米汁石灰胶泥勾缝的外壳,与外壁内部砖砌体不相结合,就好像给塔穿了一件外套,这与其它地区砖塔构筑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使塔体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力削弱共振,起到缓冲和抵消震力的作用。
妙乐寺塔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蹲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
妙乐寺塔西南方向侧拍
妙乐寺塔西侧面
由西侧面拍摄的塔刹部分
由西侧面拍摄的塔身
妙乐寺塔西北角
周围有建筑遗址
妙乐寺塔北侧面
北侧面塔身
周边环境正在改造
妙乐寺塔东北角
妙乐寺塔东侧面
妙乐寺塔东南侧面
回到古塔南侧面(正面),前有明代古碑一通
据了解,塔周有五代、宋、元、明、清古碑二十余通,1993年维修古塔时为了加以保护而就地掩埋,留有拓文藏于博物馆。现塔前有崇祯二年书画名家周万书的如来佛像碑,无论书法、画技、雕工都有较高的价值
碑帽部分
碑文一
碑文二
如来佛雕刻
妙乐寺塔局部
一层塔檐上的莲瓣
仰拍的塔刹
莲瓣
塔角
被泥土於埋的塔门
仰拍古塔
塔角的风铃
从远处用长焦拍得的古塔上面几层
塔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米,由须弥座、七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三重宝珠、刹尖组成,刹柱上有铁链四根,系于塔顶四角,由四尊鎏金铜师镇压。塔刹所有构件均一次浇铸成型,没有焊口及铆钉,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珍品。特别是鎏金铜师,造型独特,面部狰狞,保存完整,堪称文物精品。
一次浇筑成型的塔刹
塔角的鎏金铜狮
古塔周围正在大兴土木,估计不久的将来,想要免费参观是不可能了
资料,妙乐由来“妙乐”一词来自古印度,是古西印度国的国名,妙乐寺塔又称阿育王塔。阿育王是古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史载为统一江山,阿育王血腥暴力,有“暴君”之称,晚年皈依佛门,将释迦牟尼的佛法发扬光大,被称为佛教“护法”。阿育王致力于佛教传播时期,正是佛教于汉代传入我国的时期。可以推断出,阿育王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人物。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把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分成8.4万份,造塔8.4万座,分供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9处,妙乐寺塔因佛之舍利而建,在19处中位列第十五位。19处佛塔中真有佛祖舍利吗?这在1987年西安法门寺地宫发掘之前一直被当成故事。1987年,考古人员对法门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同样,郑州超化寺塔遭破坏后据传也曾有佛祖舍利问世。妙乐寺塔、法门寺塔与超化寺塔皆属19处阿育王塔,那么,作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塔,妙乐寺塔的地宫里有没有佛祖舍利呢?人们给予妙乐寺塔更多的期待。在其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便可听到水声,因而许多老百姓称塔下有井,井里住着佛的真身。考古人员调查后发现,水井实则是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那被水淹没的地宫里到底藏着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