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易经》是你学习中医的基本功

本  期  导  读

世上有两种人:读过《易经》的和没读过《易经》的。而读过《易经》的人又分两种:读懂和没读懂的。

《易经》到底讲了什么?  

很多人会说,《易经》不就是本算卦的书吗?

对—— 但不全对。

《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本上发展出来的。

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为「三易」。

夏代的《连山易》和殷代的《归藏易》在汉代已经失传,现在通称的《易经》是指周文王和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姬旦)整理过的《周易》。

所以,《周易》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易经的代名词。人们一说到易经,一般地就是说周易。

周易记录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

每个卦象都由六组「阴」「阳」符号组成,用于表示天地万物的一种变化,并给人应对这个变化提供行动指南。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译义: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周易 系辞上》

古人常常通过分蓍草、抛铜钱等方式得出卦象,再按照卦象提示趋吉避凶。

中国最高的智慧体现  

《周易》是中国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儒门圣典」、「群经之」、「大道之源」。

它非但不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反而是中华智慧之源。

然而即使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以为《易经》是一本占卜算命的书,对《易经》的认知都停留在「占卜」上。

「易治圣贤,不治匹夫,治百世,而不治一世」。

从本质上看,《易经》是一部探索宇宙人生规律的典籍,它以别具哲学思维的方式,揭示了万物变化、未来事态发展的规律,中国乃至世界各门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周易》就像我们所处在的整个世界的源代码。

六十四卦里的「阴」和「阳」就好比计算机里的「0」和「1」,经过不断地排列组合然后构成了大千世界的运行规则。

《易经》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西方的影响更多的是数学与物理学的启发。

西方的近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基本粒子的研究、黑洞、量子力学等,都是基于中国这种传统数理文化所形成的启发。

读懂周易,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韦编三绝,出尽风流人物  

一部《周易》海纳三千年智慧,没它就出不了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诸葛亮、刘伯温、王阳明、毛泽东......

孔子晚年喜读《周易》,以致韦编三绝。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曾熟读过它,直到晚年,依旧很爱读。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苏东坡: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把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周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南怀瑾说:我始终怀疑《周易》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

口传心授,带你读懂「无字天书」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词古奥,句意艰深,给初学者造成极高的门槛。

但实际上,那些标注在卦象上的文字都是后人理解的「读书笔记」。

这些粗黑线的杠杠才是《易经》的原文,可以组成方图、圆图、河图、洛书……等诸多图形。

而「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看到这些「无字天书」,人们往往觉得难以应用。

而实际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的智慧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