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结了怨怎么办?老子智慧教你化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者宁肯让别人有负于他也不对他人苛责。有德行的人总是让别人亏欠于他而不思追讨,无德行的人总是怨怨相报、斤斤计较。上天对世人本来没有什么亲疏,只是一贯帮助有德行的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调和大怨不如根本上不结怨。与其伤了人之后再去道歉不如一开始就不去伤人。有一个外国的寓言说得很好。伤他人的心就好象往木头里钉钉子,道歉就相当于把钉子拔出来,尽管钉子已经拔出来了,但是曾经受伤害的那个窟窿却不能愈合。这就说明了解怨不如根本不结怨的道理。那么怎么才能不结怨呢?

“安可以为善”这五个字传统的翻译方法就是上面译文的翻译方法,是翻成问句的。但我总觉得可翻译成:“安”可以为善——陈述句。无论是第六十四章的“其安易持”里的“安”还是第十五章的“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里的“安”都可以用在这里。

“安”就是一种稳定和祥和的状态。道德涵养很深的人所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淡泊。是不与人争一日之短长、斤斤计较于世俗功名利禄的平和冲淡的心态,这也是“善”的根本。从“安其心”到“安其居”;由“安其分”而“乐其道”;民“安”而后天下“安”。所以说“安”才“可以为善”。

“左契”是古代契约中一分为二左边的一部分,通常是由债权人持有。圣人就是那种常常愿意让别人亏欠他而不去追讨的人。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交往,就难免会有利益的关系。通常大家都很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不想吃亏,这是人之常情。人人都不想吃亏,在这个社会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个人“不吃亏”的尺度总是难免偏向自己的。

圣人是不想和别人“结怨”的,他所求的只是“安”,甚至连“安”也不是非常在乎。相比之下,他就不那么在乎吃亏了。人和人之间很多时候,吃点小亏都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还是占了大便宜。至少肯经常吃亏的人不容易结怨,将来也不必去花很大的代价去“和大怨”。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有道德和没道德的人区别在哪里呢?

有道德的人总是愿意让别人欠他的,因为他是懂得“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的,他会主动地把自己的“有余”拿出来“奉天下”的。他是“为腹不为目”的,在物质丰裕的时候,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去造福其他人;在物质困乏的时候,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没道德的人他不能让别人占他一点儿便宜,而且恨不得占尽别人的便宜才好。他是那种“持而盈之、揣而锐之”的人,他追求的是“金玉满堂”,追求的是个人的成就。他心里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不断地迷失在欲望的追逐中,不断地损他人之不足而奉自己之有余。最后当然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遗。”了。

俗话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又有话说:“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这些话就是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最好的注解。

上天对世人本来就没什么亲疏之别的,无非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人,天下事,大抵如此。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解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79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今译] 调解深重的怨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9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有没有"无怨"的人?   孔 ...

  • 《道德经》79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一部分:调解血债般的大怨,即使当时已经平息,内心余怨无法断绝,因此世人不要与人结下血海深仇,一旦结下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德篇第七章)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原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 ...

  • 道德经解读: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这能算作和善呢?所以有道的 ...

  • 《道德经》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为无亲?何为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解读第七十九章.请看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解读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

  • 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什么意思?前人智慧值得借鉴

    在农村,有两件事,是一家人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建房子,另外一件大事是修坟墓.这两件事在农村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一般的事情.在我们老家农村,老人常常将房子和坟墓都叫做宅,给活人居住的叫阳宅,给过世的人埋葬 ...

  • 真正自律的人,都有几种智慧

    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说按照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规律去做事,它是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诞生的一种自己约束自己的方式. 自律的人往往表现为遵纪守法的人,他们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对所有的法律不一定都特别的清楚, ...

  •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

  • 古训: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 ...

  •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藏锋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混 ...

  • 让人舒服,是最高级的智慧

    有人光鲜亮丽却也咄咄逼人,有人其貌不扬却让人心生好感.前者让人窒息,后者让人舒服.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 ...

  • 艺术人生 | 六个哲理洞见老子智慧

    卡萨布兰卡 纯音乐 - 绿色花园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老子,又称李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被道教尊为教祖.下边这6个成语,可以说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平静、谦虚、努力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得好:叫猫子不逮耗子. 这句话是说:只会叫的猫,其实是不会抓老鼠的.寓意是,那些总喜欢嚷嚷的人,就总是不会干实事,光会吹嘘,光说不做. 其实这个道理运用到人身上,一样有道理的,而那些真 ...

  • 老人言“富不入三地,穷不近二人!”,句句都是智慧!

    穷不失志,富不癫狂. 人的一生是崎岖坎坷的,有贫穷的时候,也会有富有的时候,无论我们处于什么状态,都想着能够变得富有. 在一个人穷的时候想要变得有钱,在一个人有钱的时候想要变得更有钱,这就是人的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