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决定性瞬间」究竟值得拍吗?
大家好,我是老猫。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决定性瞬间」这件事。
上次作品点评时就有简单的提及,没看过的同学请上传送门「作品点评 | 摄影师按下快门之前应该想些什么?」毕竟是因为要点评作品,就没有仔细的说,今天单独写一篇文章,慢慢聊。
布列松摄影作品
1952年的时候,布列松出版了一本影集名为《The Decisive Moment》,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决定性瞬间“。这本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影集,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的摄影界,更是很深的影响感到了中国的影友们。
布列松用来当做书名的这句话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瞬间”,“对于确定影像结构,表达时间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大家去搜索一下布列松的一辈子的话,也许能找到,他其实还是有很厉害的绘画功底,也非常支持超现实主义,同时布列松还比较喜欢打猎。通过这几个布列松的能力和爱好,大家也就基本上能明白,为啥他最后可以有很多出名的作品流传于世了。绘画基础让他对于构图把握的极其精准,而对超现实主义的支持和对打猎的爱好,也让他有良好的直觉、很好的耐心、和非常精准的抓拍。
布列松摄影作品
所以这本影集出版之后,布列松还有一些摄影的教程或者说是心得也好的书籍出版。而这些书籍就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的存在。国外的咱不了解,就不多说了。咱就说一说国内的影响吧。一方面,有无数的影友拿着相机走上街头,“看见”什么就拍什么,拍完之后反馈回来的就是:“我也没多想啊,就单纯拍了一张”。所以呢?得到的片子自然也是没有什么想法,没有什么构图,没有考虑过要表达的意思,自然也没找到要拍摄或要突出的主体。于是就一直在这个圈子里原地打转,很难进步,也不知道如何进步。
布列松摄影作品
另外一方面呢,就是无数自诩为人文摄影师的摄影师们,长枪短炮的满大街找老人、小孩、小商贩来拍,满心的想着要如何展示社会现实。网上不也有报道过在西藏一群影友根本不管朝拜的信徒是否愿意就怼着人家的脸拍,或者围着藏族小姑娘拍,都不让人走么?或者网红的老农牵牛过小桥的照片,再或者网红白羊肚手巾抽烟袋带着狗子的老爷子。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兴趣的影友可以自行搜索。不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组织拍摄,还有人用大喇叭喊着什么时机拍摄,用什么参数拍摄,还有专门的人用烟饼放烟。甚至有些风景名胜,同样的拍摄地点有无数的人在用类似的机位、构图、曝光来拍摄,就只是为了一张看起来大同小异的照片。
布列松摄影作品
这样拍摄到的照片也许就是那些影友们的“决定性瞬间”。一种被教条化、简单化了的决定性瞬间。甚至是曲解了意思的瞬间。老猫以前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讲过一个我亲眼见的小例子,在帝都的老城区的某条僻静(简陋)的小巷,一位穿着真的是家居到了极致的阿姨,坐在小马扎上择菜,第一感觉就是很普通的邻家阿姨。可是择完菜之后,拎着马扎和菜直接走到一辆豪车旁边,随意的扔到后备箱里之后,开车就走了。
布列松摄影作品
这样说大家应该可以理解老猫的意思了吧?有些时候,没有经过观察,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真正理清楚事情的整个过程,就单纯按照自己主观的意思拍摄出来的照片,甚至是为了拍摄而去拍摄的照片,就会曲解了原本意思,同时也误导了观看照片的人。这种断章取义的摄影,是要说明了什么呢?摄影师是要表达什么呢?对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又是要体现什么呢?
布列松摄影作品
因为老猫一直是拍人像的么,所以我理解的决定性瞬间,最基本是要有明确的主体人物,至于我的照片里所表达的情绪,要么是婚礼客人的幸福、喜悦、感动,要么是情侣之间的甜蜜和嬉闹,要么是小姐姐清纯、可爱、冷艳、性感,要么是小宝宝的天真无邪,要么是全家福中的慈爱和亲情。
布列松摄影作品
那么你们的决定性瞬间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