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荐书】巴尔特:《中性》

《中性》,[法国]罗兰·巴尔特 著,张祖建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性: 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7-1978》(Le Neutre: Cours au College de France,1977-1978),法国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著,是了解其晚期思想的重要文本。

早在1944年的《关于<局外人>的风格的思考》一文里他就提出了“中性”概念。后来的《写作的零度》(1953)、《符号帝国》(1970)、《罗兰·巴尔特自述》(1975)、《恋人絮语》(1977)、《明室》(1980)等书里都有对这一概念的阐述。

中性是什么?中性原来是个语法概念,巴尔特把它定义为“破除聚合关系(paradigme)之物”。什么是聚合关系?“它是指两个潜在的项次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就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所讲的意义产生于自足的符号系统内各个语言要素(音位、语义等)之间的关系,即差异、对立的关系产生意义。譬如,法语里l的意义取决于和r的对立(l/r),白的意义取决于和黑的对立(白/黑)。这样看来,意义的基础是非此即彼的冲突。

巴尔特在结构的两项之间加入一个既非A又非B或者A和B结合的无形的中性项,目的是要甩掉、消除或反制聚合关系的僵硬的二分法。进而又将其推进到形而上学、逻辑、摄影、美学、绘画、精神分析、写作风格、国际法、生活态度、性观念、科学等一切需要作出选择、介入冲突、产生意义、承担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领域,可见,中性概念是对整个西方文明推崇的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涉及一切能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和冲突的形态多样的领域。

本书选了23个熟语(figure,又译为“外在形象”、“意象”):善意、疲惫、沉默、优雅、睡眠、断言、色彩、形容词、愤怒、观念域、回答、礼仪、冲突、波动、引退、傲慢、全景、契机、无为、雌雄同体、强度、休假、畏惧,它们是中性(包括反中性)的表征、闪现、可能的体现;广征博引中国哲人(老子、庄子、杨朱、陆羽)、佛教哲人(释迦摩尼、摩诃迦叶、道元和尚、铃木大拙)、印度教哲人(商羯罗)、希腊哲人(智者、怀疑派)、中世纪德国玄学、帕斯卡尔、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米莱什、纪德、尼采、胡塞尔、后结构主义者(拉康、德里达、德勒兹、福柯)等的言论,编织起一张延伸、闪烁、曲折、变化的阅读网络,展开了一场极具巴尔特个人色彩的激情似火、相互投射的文本间的话语游戏。

这些熟语人们个个习以为常,但它并不是消极的毫无价值的,而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巴尔特把熟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话语的冲突性形式有关(断言、形容词、愤怒、傲慢等),一类是与搁置冲突的状态和行为有关(善意、疲惫、沉默、优雅、睡眠、波动、引退等)。经过他极富想象力的发掘、构建,中性的立场和力量显露出来:不建立体系、转瞬即逝、非此非彼、缺少信仰、缄口沉默、不下断言、选择偶然、反抗权势、与世无争、鄙视守旧、逃避终极意义、非冲突、非说教、万物无差别等。在阐述方式上,巴尔特有意采取适合于既非此亦非彼的阅读方式的简约、片段的笔记形式,熟语的顺序随机排列以打破事物出现的必然性和神圣性,对中性既不解释也不规定而仅仅描写(即拆解各种细微的差异)。

熟悉当代西方思想尤其是后结构主义的读者立刻能看出,巴尔特在本书中宣扬的就是解构精神,即对差异的激情,企图在思想的根源处摧毁一系列顽固坚韧的西方价值观念,他称之为科学与哲学的傲慢——坚守僵硬的二元对立、建立概念的知识体系、划分事物的等级秩序、追求真理性的普遍解释等。中性就是关于差异的学问。

问题在于,巴尔特真得冲破了由语言、概念、逻辑、形而上学编织的无处不在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之网以及依此而砌建的密不透风的社会习俗、行为、制度之“墙”么?这令人颇为心生疑窦。正如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猛烈炮轰正统的宏大叙事却没有放逐局部决定论,巴尔特反复申言自己不制造概念而只展示中性,但中性还是一个概念,一个更为普遍的范畴,适用于一切靠意义组合起来的组合段;他想用中性打破聚合关系强制划分的等级秩序,但中性本身就是一种暴力,用他的话讲,中性永远是悖论,既搁置暴力,又是暴力;消除僵硬的二元对立乃中性之要义,但巴尔特告诉我们,中性是新的聚合关系的第二项,原初项是暴力(争斗、赢取、做戏、傲慢);巴尔特一生为人低调,文艺上反对萨特的“介入”论,但他在本书里指出,中性不等于回避矛盾,而是寻求新的介入领域,中性依然是冲突性的。最激烈的反传统往往成了无坚不摧的传统之剑最锋利最闪光的部分,此乃思想之宿命,又堪称思想之幸运。

敏感、细腻、退隐、忧郁的巴尔特,不停地变换思考的姿态,循着细微的差异去生活,中性在他的心目中,既是意趣盎然的愉悦享受,又是供他驱使的古今文本交互活动的场所。以无法省约的“不”字为标识的“中性”,一种抗争,憎恨死亡的抗争,成了巴尔特的新的信仰,中性是他内心的真切感受,生存的活力之源。说到底,中性如他所言,是一种“欲望”与“幻象”,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理想境界,所以,巴尔特说,中性探索即对中性之欲望(pathos,感性欲求)。在他那里,美学、伦理、宗教在中性世界里“道通为一”,中性熠熠生辉,静静地倾听着差异的呼唤。

对中国读者来说,“中性”这个西方世界不大熟悉的概念,我们似曾相识却又颇感陌生。不懂东方语言的巴尔特一方面强调自己“特别重视东方哲学的文本”,另一方面又承认具有一种“真切的外异性”的东方哲学在西方人的眼里“顶多只是一道模糊的光影”。于是,几个有趣而重要的比较思想、比较诗学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东方神秘主义在中性概念的营造过程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巴尔特对中国(东方)的明显的也许是创造性的“误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传统思想、语言、诗学的“新”观点、“新”视角?摆脱冲突性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的意指形式对中国当代思想、艺术、审美具有什么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张旭曙  撰)

(0)

相关推荐

  • 在浮躁时代中,我们如何认识幸福、把握幸福?

    幸福, 是指一个人的需求 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 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幸福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完全划等号. 幸福可以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 ...

  • 论中国哲学精神(吴根友)

    论中国哲学精神 吴根友 何谓"中国哲学精神"?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问题不只是在于哲学家们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而是看他们如何给出答案的.冯友兰.牟宗三.张岱年.冯契.萧纇父.李 ...

  • 心约读书会 | 4月30日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30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人生的意义,由 你自己决定(2) ...

  • 凡人与哲人的区别

    凡人与哲人的区别 凡人与哲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未经严谨的逻辑训练,不能厘清哲学诸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行为上的错乱.是故,凡人的痛苦于哲人眼中是可避免的必然. 所谓可避免的必然,是因 ...

  • 锵谈丨“读书不为求知,求与哲人会心”——陈永锵

    <我的故乡>陈永锵  吾心即岸 (关于自己) -  节选  - 天价与天人 ▼ 市场上的"天价",顾名思义那是唯"天人"独享的!在凡间活得好好的我们 ...

  • 时光荐书No.626

    时光荐书No.626

  • 今日荐书|377

    <无爱的世界>作者:三浦紫苑评分:评分人数:内容简介西餐馆学徒藤丸阳太爱慕着植物学研究员本村纱英,但纱英对植物的兴趣远超美食和人--在纱英周围,还有一群像纱英一样的"阿宅怪胎&q ...

  • 【阿简荐书】《睡莲的方程式:科学角度的种族、智商与星座》

    <睡莲的方程式:科学角度的种族.智商与星座> 本文作者:阿简 以遗传学家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一些理念更清晰.更有力地得到科学支持.象"你们今天早上为什么来上学"这样的问题 ...

  • 荐书 · 套装丨0509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套书合集> 作者:多人 -------------------- 内容简介 近代革命与战争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 ...

  • 今日荐书|376

    <大真探赵赶鹅>作者:赵赶鹅评分:8.2评分人数:(104人评价)内容简介熙熙攘攘的城市,隐秘的角落每天总有不为人知的罪案:重案组刑警赵赶鹅,一个离罪犯最近的人:通过勘察现场.追查证物.调 ...

  • 【荐书】前方高能!4000种装饰纹样向你袭来~

    在人类的历史中,对饰品和装饰的需求或渴望自古就普遍存在了. 它体现在史前人类的洞穴里,古埃及的金字塔里,古希腊的庙宇里,伊斯兰几何装饰图案里,直至当今所有涉及图案的设计和装饰品里. ▲古希腊式宫殿内部 ...

  • 【书香四季 阅在沣东】之名师荐书栏目(第四期)

    阅读滋润情怀 经典浸润人生 名师荐读第四期 我们为孩子们推荐的是 <爱的教育> 荐读人 刘小娜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 ...

  • 梁启超力荐书 :《荀子》《韩非子》《左传》《汉书》

    梁启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为清华学子讲解<读书法>,是配合其<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展开的,他是要将古往今来.卷帙浩繁但又鱼龙混杂的中国古籍分门别类,为莘莘学子找到"入 ...

  • 荐书丨20210509

    <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作者:李硕 -------------------- 内容简介 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的声望和影响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