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品读|真正的聪明人,只过1%的人生
来源 | 有书
作者 | 有书万迟
希腊有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
刺猬与狐狸是天生的宿敌。
在狐狸眼里,刺猬身形笨重、反应迟缓,注定成为自己的盘中餐。
但很多年过去了,狐狸用尽浑身解数,也没有尝到刺猬的肉。
因为刺猬每次察觉到有危险靠近时,会立刻把自己蜷缩成一团,周身竖起坚硬的刺,谁也无法靠近。
就这样,明明占尽了先机的狐狸只能一次次认栽,然后乖乖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在这场弱肉强食的生存战争中,刺猬虽看起来笨拙,但它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核心武器是“刺”。
将自己的优势做到最大化,找到制胜的核心,一击即中。
这便是“刺猬理论”。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凡事能抓住核心,学会用最小的力气达成最大的效果,那么将势不可挡地拥有开挂的人生。
你再努力,方向错了也没用
想要找到核心,先要找到正确的方向。
作家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勤能补拙,拙有何用?
固执地补拙就是南辕北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就相当于你发现了自己的天分之后偏偏要逆行,最后自己谋杀了自己。”
如果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就离自己想要的越远。
上个世纪,柯达是全球胶片行业的霸主,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
但他们并没有沿着数码相机的道路继续前行,反而死守着自己在胶片时代的优势,放不下自己既有的技术和市场,不肯拓展新兴业务,与时代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最后在历史的浪潮中,巨轮倾覆。
达尔文曾说:“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只有敏锐地跟随环境改变自己的生存策略,才能成为时代巨浪中不能被替代的存在。
2010年11月,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法国里昂获得了“世界企业家”的奖项。
他在接受专访时说:
“我希望联想把握方向盘的人,核心价值观能与我一致。
方向要是没弄对,光努力是不行的,不要陷在过程当中,而要跳出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凡事不怕麻烦,就怕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做的事。
偶尔站在别处看看自己的路,才能让每一步都走得不虚浮。
如果你的方向与目的地已经产生了偏差,那么及时止损就是最大的成功。
找到关键,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做“吉德林法则”,这个法则由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故因此得名。
核心内容是:“把内容清清楚楚写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意思是说,只有先认清问题,找到核心,才能解决问题。
曾经看过一则裁缝的故事。
有一位财主的夫人特别喜欢漂亮衣服,财主为了讨夫人的欢心,隔三差五就请裁缝来家里量体裁衣。
可夫人说这些裁缝做的衣服都不够美观,每一件她都不满意。
财主无奈之下张贴了一则告示:
“哪位裁缝能够做出令我家夫人满意的衣服,我将重重有赏。”
过了两天,有一位和尚来财主家化缘,听闻此事后,隔天便在街边随便找来了一个裁缝。
但不同的是,裁缝后面,还跟着一位化妆师。
不同于前面那些几天做一件衣服的裁缝,这个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做好了成品。
和尚先让化妆师给夫人化了妆后,才请她试穿。
不料夫人在试穿后竟十分喜欢,财主当即拿出重金酬谢。
裁缝对此十分不解,他问和尚:
“我的水平完全不能和那些高手相比,为什么她却只对我的衣服满意呢?”
和尚回答说:“能让她满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做出的衣服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她是否觉得自己好看。”
换句话说,促成了这件事情的人并不是裁缝,而是化妆师。
一味地在单一的事物上要求完美,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自然不可能对之满意。
任何事情,如果找不到矛盾的关键,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真正的高手,永远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正的聪明人,只做1%的事情
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说:“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会领先于这个世界。”
聪明人都懂得删繁就简,因为他们明白“少就是多”的道理。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被逐出了董事会。
那段时间,公司的高层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新型产品——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同时还在不断研发着很多新的东西。
但业绩却一年不如一年,利润直线下滑,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1997年,公司的现金流水只够支撑3个月了,一时人人自危。
于是董事会又重新将乔布斯请了回来。
“二次进宫”的乔布斯立刻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把所有产品的型号全部砍到了1个;
正在进行的新研发项目砍掉了70%;
经销商从6个降到了1个......
这些业务并不是盲目的精简,而是都保留了最具特色、最精华的部分。
很快,苹果公司便起死回生:
1998年主推的iMacG3引发了抢购狂潮;2001年的iPod刷新了销售记录;2007年的iPhone手机影响了全世界。
乔布斯的哲学很简单,那就是“只做1%的事情”——
做的事情越少,就越专注;越专注,就越出色。
这种1%的思维模式,甚至可以用来区分“常人”和“精英”。
对多余的事情说“不”,把少量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每一个人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绝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实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办了健身卡,去过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但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打瞌睡;
在单位加班到八九点,真正在工作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
这些“伪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毫无意义。
有人算过一笔账:
一个毫无背景的人,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所成就,每周60个小时的工作量只是最低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你周末两天不工作,那么其余5天平均工作时间最少12个小时。
有几人能够做到?
能力、耐力和专注力都配不上野心,是绝大部分人的现状。
顺丰的老板王卫说:“我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如果3个月没有变革创新,我就会觉得危机四伏。”
王卫创业20年,每天最少工作14小时,扎扎实实的努力,让顺丰能够在已经成型的快递行业杀出重围,夺得翘楚。
读1本书不会立刻让你变得智慧通透,去1天健身房不会让你拥有完美的身材,加1天班也不会让你的业绩远远超过同事。
间歇性的努力不会给人真正的好运,只有将努力持续化、常态化,才有机会过上想要的生活。
雷军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你混日子,日子就会混你;你是真努力还是假勤奋,结果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人生或许无法粗略地计算每一件事的价值,但命运总会厚爱那个一直努力生活的人。
因为,“努力”本身就是“成为美好”最重要的那部分。
凡事直取核心
作家加里·凯勒在《最重要的是只有一件》中说: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幸福的人生,但我们却常常被一些看似真切的谎言误导。
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专注于最核心的事,才能获得成功又高效的生活。”
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一件。
经济学中有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二八定律”,意思是说,社会80%的财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
这20%的人,是因为尽早地确定了人生的方向,每一步都踏在了人生重要的节点上,每一件事都能准确地抓住核心,所以能够将其他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而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这个定律意味着:
任何一件事情,最重要的部分只占20%,集中力量做好这20%,结局就不会很差。
人的一生,只有勤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最核心的那部分,明白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忙。
凡事抓住核心,才是普通人逆袭的秘笈。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