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一线教师如何有效阅读

所以,我总有一种危机感,感觉不学习,说不定那天就会被淘汰。

说到阅读,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是魏智渊老师写的《教师阅读地图》。应该说,谌志惠老师、黎志新老师和我,在阅读方面,受魏智渊老师和干国祥老师的影响都很大。那是十年前,有那么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老师,每天在教育在线论坛发表文章、认真阅读、潜心研究,总结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那些老师十分无私,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感激不尽。当时,就觉得他们是成全一线教师成长的“夏洛”(见电影《夏洛的网》),今天我之所以愿意牺牲休息时间组织茶座,分享教学艺术和健康,也是受他们的影响。当年教育在线的那些优秀教师,曾经怎样无私地分享给我们智慧啊!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师当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刚上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事,非常喜欢读书,每天手不释卷。然而,十年过去了,她的进步并不是很大。其中原因何在呢?

根据《教师阅读地图》所说,阅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浪漫期、精确期、综合期。

我的理解,浪漫期就是我们跟随感觉很感性的那种大量的阅读,各种小说、散文、诗歌、戏曲,包括小时候我们听到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我浪漫时期阅读的主要是铁凝、张抗抗、三毛等作家的小说,琼瑶的所有小说我都痴迷,包括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巴金的《家》、《春》、《秋》,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这些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之所以总是自强不息,和小时候看的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女驸马》等分不开。

我想起了惠特曼的诗词:

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大约十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馆随手翻阅一本散文,看着看着不禁纳闷:这个人的文笔怎么这么像我?再一看作者,原来是铁凝的书。我从小读铁凝的书太多,学习了人家的叙事风格,竟然还厚着脸皮说“怎么像我的文笔”。可见浪漫时期的阅读是多么重要。

魏智渊老师在《教师阅读地图》中说:“浪漫期要提防的是“贫瘠”,许多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浪漫时期涉猎太少,视野太窄,甚至连生活也单调贫瘠。这种单调贫瘠的一大后果,可能是最终丧失了对事物的惊异,丧失了在职业领域的好奇心,甚至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而一旦缺乏了丰富、好奇以及热情,专业发展便深受限制并且很容易迷恋简单的训诫技术。”

很多教师教学水平相当高,讲课没问题,但是写作就干巴巴的。这可能就和他的浪漫期阅读量不够有很大关系。我们群里有很多老师,现在孩子还小,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阅读,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给他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全套金庸小说,于是他成了金庸迷;后来又买了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学的是理科,在高三的时候,学习累了,他就去文科班找一套历史卷子做,做完超级开心。他把写历史卷子当成了自己释放压力的方式。这与他小时候大量阅读历史书籍分不开。

浪漫期之后,是精确期,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这个时期,必须穿越许多理论,这是一个辛苦修炼的过程。精确期要提防的是“狭隘”,或者说“单眼理论”,即在阅读了某一理论后,言必称其“理论”,以为该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

前文提到的那个老师的同事,之所以每天阅读,却进步不大,就是因为那个同事一直处于浪漫期,看的是各种小说、散文,始终是一个文青。要走上精确期,是很辛苦的过程,我们当时形容说,不亚于提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但是,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的精确期阅读的书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有《自卑与超越》、《爱的艺术》、《精神分析引论》、《客体关系入门》、《爱、罪疚与修复》等,哲学方面有《美的历程》、《中国哲学简史》、《苏菲的世界》、《论语》,包括去年读的《道德经》、今年读的《孟子》、《金刚经》等,其实这些书我十几年前就读过,现在依然在读,每次读都有收获。我必须承认,自己读这些书还是没有读通读透,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终生阅读它们,上下而求索。

精确期的阅读方法是什么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推荐另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初级阅读、初步阅读等名称。无论用那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识字了。

检视阅读属于略读或预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如果第一层次是知道“这句话在谈什么,检视阅读要问的典型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架构如何?对于我们想专业成长的人而言,检视阅读非常重要,可以让你在十分钟内,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值得不值得你认真阅读。

检视阅读的步骤有以下几项:1.先看书名,然后,如果有序再看序。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了解,这就好像我们出发旅行前,先看地图一样。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5.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是不要太多。

读到这里,您也就明白,为什么我们做课题、写论文,要写内容摘要,主要还是方面编辑、读者进行检视阅读吧!

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在无限的时间内,专注的阅读,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特别在寻求理解。拿到一本好书,先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去判断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详读,如果值得详读,每天一点点,一句句阅读,读上一年两年,不能算慢,因为收获太大。很多人计划每个月读一本书,那就看什么书了,对于只要了解就可以的书,略读即可,一周一本不算快;对于《道德经》、《庄子》,读上一年都不算慢。

分析阅读,是我们今天分享的重点。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这几个问题:1.这本书谈的是什么?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一点很重要哦!前几天我和黎志新老师在私聊的时候,她还说她读书的时候,是“带着质疑去相信,带着相信去质疑”,很矛盾是吗?其实一点也不,她只是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有时候,我觉得我自己读书挺沾光的,我只要读过的书,我都能把它运用到工作中,然后再写出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发表。但是,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在工作中运用不了,写文章也想不起来,这就是因为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到一起。

比如,读《孟子 公孙丑》下第二节,大致讲孟子本来就要去见齐王,齐王却派人来说:我本来要亲自去见先生,但是生病了,不能见风,所以就不去了。你要是来的话,我就见你。孟子一听,说,我也病了,今天就不去见王了。

第二天,孟子却去给别人吊丧。公孙丑就说:你昨天说自己病了,今天去吊丧,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病了,今天又好了,有什么不合适的?谁知道,齐王听说孟子病了,就派了医生过来。孟仲子对医生说:昨天老师病了,今天好了,就去上朝了。又赶快派人告诉孟子这件事,说:老师您千万不要回家,明天直接去上朝……孟子因此晚上就住到了景子家。景子说:我只看到了齐王对你的礼貌,没有看见你对齐王的礼貌,过往召唤你,你怎么可以迟迟不去呢?孟子就说,齐王有权有钱,我有才华,我没有必要低他一头啊!(大致意思是这样)古代有所作为的明君,都非常尊重贤士。现在君王都不喜欢对他们有教导的大臣,所以国家不发达。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所以国家才强盛……

我的感悟是:

【迪悟】

孟子在此提出“尊师重教”,他说,有人以爵位获得尊重,有人依仗财富获得尊重,有人依仗年龄获得尊重,而希望成为帝王师的孟子,在以自己的学识、仁政、品德与齐王交往。齐王只有有了对师长足够的敬佩、尊重,才可能信服师长的教导。这一观点在现在也有一定的价值,尊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遥想一百年前,吴宓登门邀请王国维担任清华教授,吴宓对这位晚清遗老的生活、思想习性专门做过一番了解研究,“采取入乡随俗政策,先行三拜如仪大礼,然后再提聘请之事。此招令王国维深受感动,觉得眼前这个吃过洋面包的年轻人很尊重自己……”(《南渡北归》P27).再想想现在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只要老师有一点点差错,家长便就揪住不放,让学校负责,让老师负责。如此,学生怎么可能信服老师所讲的知识、技能及仁义?

愿家长能明白,尊其师,方可信其道。学生越是尊敬老师,成绩提高越快。否则,有的孩子会要挟老师:“如果你不同意我……我就故意违反纪律。你知道,我违反纪律,你会受批评的……”呜呼!玉不琢,不成器。如此要挟,让教师如何琢磨?孟子看似对齐王摆架子,其实是希望自己能身为帝王师,希望儒家仁政得以实施。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在这里找到了源头。一笑。

这样,就和现实联系到了一起,以后写作,谈到师生关系一节,就可以用上了。

聪明的老师已经发现,我读一本书,却在感悟的时候,想到了很多本书,跟自己的现实联系也很紧密。这就是第四层次的阅读。

第四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读者会同时阅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是最花力气,也最主动的阅读,收获也是最大的。

现在,我在读的书就有《孟子》、《庄子》、《金刚经》,志惠老师读的是《孟子》、《诗经》、《红楼梦》。如果我们要写课题,同时阅读几本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这其实也是继精确期之后的综合期。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图书呢?我依然推荐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那本书里分析了如何挑选书。我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去买市面上的一些励志书,那些书没有什么专业性。比如《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里有一个例子: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

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罗。

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这个例子就非常不专业,如果卡素罗确实五音不全,你还要赏识他,让他去唱歌吗?

我们要读的书分三类。第一,是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例如对语文教育而言,包括汉语知识、文本解读、学科实践及理论、文学作品等。

第二,是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

第三,是人类基本知识,比如希腊神话、哲学等。具体到我们群,我首选《非暴力沟通》和《正面管教》,既对教学有用,也对教育孩子有用。阅读的时候,希望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真的要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共读,我也希望是每个人读一段,就谈感悟,谈自己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就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了。

人的认知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比如,关于读书,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他们不知道里面的道道很多。这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大家有迫切的愿望想读书,却不知道怎么读的时候,就开始咨询,开始听课,这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现在听了我的讲座,有的人明白了,那就是知道自己知道。而最高层次的,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很多智者圣人就是这样,比如苏格拉底曾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反而是一无所知的人,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也是我们书中讲的达克效应。最缺乏知识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

希望我们怀一颗谦卑的心,终身学习。

我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观点,来自《教师阅读地图》和《如何阅读一本书》。再次感谢当年引领我们读书的魏智渊老师、干国祥老师,以及其他优秀教师。我是当年的受益者,如今,我也愿意向他们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分享,给更多老师启发。为此,我不介意自己做“知识的搬运工”。

感恩生活,感恩遇见!!

话说,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呵呵!

完成于2021年3月2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