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首看这三个基点

创作理念

当前中国山水画创作普遍缺乏理念或思想。南朝宋画家宗炳《画山水序》认为创作最重要之思想为“以神法道”,强调以精神去探求对自然的感应,“万趣融其神思”。

只有实现物我的精神感应,才能体现“道”的本质,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创作思想。重立神而不废道,这对于山水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创作者的“神思”应该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山水画之大是由于创作者与自然万物是相通的,创作者个人性情变化万千,与自然万物相互感应,充满生机。大自然将人引入变幻莫测的山水空间,创作者又将其对社会、生活、历史和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山水作品中,二者合而为一。

晚清画家虚谷道:“石即云也,云即雨也。”石为何为云,云又何为雨?简直是禅机妙语。佛家云:“以心观物,物无大小。”这里的“以心观物”,正是感性的直觉体验,所谓“物无大小”,则是在直觉观照中物我界限的泯灭与时空概念的消失,一切自本心生,全由心灵的直觉体验去感受。可见,艺术家的“心”是很大的。

古往今来,上下四方,乃至无尽虚空,皆可容于创作者的“心观内照”之中。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之中,创作者首先应明确的是一个大的创作理念,将自身置于“观照”的核心,沉思冥想,深入挖掘山水文化的内涵。

创作方法

有了创作理念,创作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说笔墨,中国画很注重笔墨。而如何将笔墨化成有内涵的绘画语言,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张仃主张“笔墨为底线”,吴冠中认为“笔墨等于零”,谈论的角度、观点虽不一样,却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笔墨。对西方绘画来说,笔墨、形式、线条等都是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旦脱离了要表现的内容,它们便没有任何价值。

中国画的笔墨不单是手段,其本身就是内容和目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元代画家王蒙,所画山水生机勃勃,郁茂苍茫,如用西方绘画理论分析,他的作品阳光灿烂、水分饱满。

而中国画是通过皴擦点染,在一笔一墨中将笔墨本身的力度流露出来,在一点一画中将韵律发出的生命呈现出来。中国画的线,并不是单纯的线条,它是建基于书法之上的线,是有情有意的线,有修养和内涵的线。

书法为基础,用笔很关键,笔墨除了情意和内涵之外,还离不开专业的训练。扎实的训练功夫,对于作画进入更高的阶段,是一个必经的磨砺。齐白石“衰年变法”,打下了几十年的深厚功力,才能技进于道,最终炉火纯青,臻于化境。

专业训练不只是用毛笔写字和画画,而是要把握笔墨的内在属性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笔墨与时代文化相并行的目的。

再比如说造型,中国画其实也讲造型。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形似是作画的基础,画山为山,画水为水。但形似不是最终目的,形似的基础上应更深一层,即表达出作品的内在精神,使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山有四时,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有血有肉,有表有里,是一个整体,是活的。不仅要形似,还离不开“骨气”,这才是中国画讲究的造型。骨是骨骼,气是流动的生命。骨不是简单的写生,要先吃透结构,将结构变化为生动的形象后,才能落笔成形。

元代画家倪瓒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后人对此有很大误解。作画不能形似,岂不是南辕北辙?“不求形似”不等于放弃形似,只是着眼点不在形似,而将形似寓于神似之中。

石涛所说的“似与不似间”也是指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画外功夫或人文修养,强调创作需要抒发性情,丝毫没有否定“形似”。

学习传统当深入洞察,取精存真。当下中国画创作,对传统山水画造型方法存有偏见,更多注重形似多样化,没能在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造型的真正内涵,导致形式主义的僵化,处于一种平庸状态。

认识生活

艺术家作品的优劣,不只取决于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作品的内涵更多地表现在画外之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生活的认识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创作的内容。技法可以通过传授、借鉴而得,而创作中的启发,只能从生活中领悟。山水画尤其如此,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描绘对象,这决定了山水画家必须深入生活,师法造化。

历代山水名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流芳百世的杰作,可以创造出非常贴切的表现技法,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注重贴近自然,深入生活,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师法自然,进而产生精湛的思想。

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终日奔走于富春江两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这件作品观察、揣摩便费时三四年,然后动笔至完成又倾注了画家三年心血,是画家与富春山水交融的结晶。

清代石涛讲“搜尽其峰打草稿”,画家应通过体验生活来提高形式和语言的表现力,一方面要深入生活,从中寻找有益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积累人生经验。多采素材,多观事物,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

有人认为人生经验的积累是被动进行的,其实,创作本身就是生活,任何条件下的创作都存在着产生艺术灵感的可能,自然、山水、人生,皆可物化为水墨。当前山水画处于一个转型期,中国正从传统走向现代,科技的发展向我们展现更多的宇宙空间,迫使山水画进行新的变革。

在这种环境下,有责任的艺术家都应该深入生活,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找到新的空间。

关于瘦金体学习,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