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告诉你良医和庸医的区别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本案是大塚敬节先生《汉方诊疗三十年》:《医学救弊论》 (著者及年代不详-一译者注)中的一例失败案例。患者30岁男性,冬月患外感,前医予麻黄汤,每日十余帖,连服数日,大汗湿衣,无力如厕。后再邀医诊治,后医错与白虎汤断送其命。(点击查看医案)
我们虽然作为事后诸葛亮来看本案,但并非有贬低两位医者医术之意。读过本案及马家驹老师的剖析后,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1、一个甫及三十的男子患普通外感,经两名医治疗却断送其命,可见临床着实不容易。
2、我们常说“方从法出,法随证立”。那辨证准确与否是有无疗效的关键。而辨证准确的前题是要四诊和参,采集的信息要详细全面准确,不可但见一症便是。
3、我们辨证处方后的医嘱包括:煎服法,药后护理,饮食禁忌等都很重要,这也是辨证论治的一部分。
4、表证的治法是汗法,发汗是手段不是目的,发汗是为了祛邪,邪气随汗出而去,汗出邪去则表解。方药虽好,但不能过用,见汗则止后服是必须掌握的原则。
5、随同一病位,但有病性不同,治法有殊,方药亦有别。
6、阴阳辨证同样重要,古人早就有不识阴阳,动手便错之说。《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陈修园说得更明白:“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良医和庸医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辨别阴阳两纲。
7、津血是物质为阳气的载体,阳气是功能,二者互根、互用、互化,可互为消长,亦可同消同长。
8、单纯的扣症,或对应条文,或简单的方证对应,犹如坐井观天或守株待兔。而通过六经这座桥梁来辨方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疾病,提高临床疗效。
9、六经随同,方证之间还需鉴别,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故我们在临床中无论遇到什么病,只要根据其病位、病性都可以归纳为六经中的某一经(证)或 者某几经合病。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方可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