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小友说,先生,你可以发给大家都看看
也许哪一行字就能触及一些东西,触及转境,触及多一些韧性。
我笑笑:也好。
————
大家春安。
这是一篇很久以前就想写的东西,讲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遇到的一种现实主义经历,“逆境”,然而辗转至今,才肯提笔。
一提笔才知,这个题材有多难描述。
你可以写一两万字,洋洋洒洒若干,旁征博引,却未必触及肌肤一寸。因为很多东西,尤其逆境或困顿,非亲历莫可体验。
你也可以穿越回宋高宗时期,皇帝老儿让你写一个字。你于是兴致盎然写了一个,“春”。“怎么理解呢?”皇帝问。于是你自作聪明答道,“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于是第二天你就遇到了逆境,被满门卡嚓了。说是奉的是丞相秦桧的命。
所以写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类东西不在长短,若要勉强吸收一二,得启用类似“棒喝”手法。棒子棒子鸡,棒子棒子老虎。
就叫“逆境八诘”吧。
我负责棒子,你负责想象。
—————
第一,“是我是我还是我”
把你拉进逆境的原因有千百个。宏观微观,主观客观,作壁上观或者到此一观,当你认真做完十几轮“减法”,你就会发现唯一直接的原因,只有三个字,“你自己”
我的老朋友定居在洛杉矶。他是一个牧师,很智慧那种。
他曾经说过一段话:
“当一个人说“我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一定出了问题。当一个人说“问题不在我”的时候,他就是问题所在。 ”
是你掉进了逆境,不是别人。而且或许,很大可能,还牵连拖累了别人。这是我们讨论这个主题的出发点和终点。
也就是说用一种绝对真实的状态看待自己。如果这点勇气都没有,那后面的分析都毫无意义了。
而至此为止我们并未给逆境本身去定义或分析长短不齐的好坏,或如何度过。
用牧师的语境:“我造成的”
—————
第二,“唯一的原因是心存侥幸”
我们做投资分析的时候提到过,“胜率”、“赔率”和“概率”,并借此设计了一个强弱仓、破位出局、无效交易区间,框架。后面又为之赋能了对冲、仓位和杠杆策略。
这里面的深刻逻辑是纪律。以及不存侥幸心理。
把这套东西放之人生,一样。让你陷入逆境的唯一原因,是你心存了侥幸。
逆境不过是你为此付出对价。不冤枉。你在违背原则去“赌”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可能失败。
我不是完美主义圣徒。我只是说,是你怀揣侥幸心态跳脱出了本应该遵守的“框架”。
而黑色幽默还没结束。你为此进一步犯错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侥幸心态是一种多米诺骨牌,一旦推倒,会成为心理学上安慰自己的“连环策略”。
止损很痛苦。但侥幸是一连串无穷痛苦。
我以前说过,对成型体制,成年人,或者成熟套路,规劝、讲道理通常无用,要让它们真疼,疼得恍然大悟。 言语上恍然大悟也没用,立马道歉赔罪、悔不及当初,那更是戏精戏份。
OK,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并未说,逆境就一定不好。只是,很痛。
————
第三,“该做点什么了吧”
是的,不要沉溺于“虐”或“受虐”感受里。做点什么。
奇怪的是很多人习惯了去分享“逆境”。继而形成了一种心理学上奇特的“受害转移症”,沉浸久了,竟然享受这种“被安慰感”。
很残酷的一个事实是,第三者只会从你的逆境里寻到“我还没那么倒霉”的比较快感,并不会持久的去“在乎”你。就如同那句话,“幸福是个比较级”,“看人走背运”也是。
做点什么呢?第一时间告诉周围的人“我不顺”,没错,但仅仅一次。
你甚至可以自嘲,“我最近逆,别传染给你哦。”
而立即止损,则是唯一的可行方法。
霍斯勒.曼说过一个故事。在上个世纪中页,天文学者对一个星球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些顽劣之人连篇累牍地著述立说对异己者展开舌战;另外一些聪慧之人则设法改进了自己的望远镜,不久就将这个问题销声匿迹了。
就应该效仿后者的办法:找到最关键环节,立即stop。
而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清楚最关键一环在哪里。
—————
第四,“这件事必然发生”
性格即命运,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你所累积的一切习惯其实是一个数据结构,它们最终在某种规律之下,未必是因果律,导致你陷入某种处境。逆境也是其一。
这句话会让你轻松一些。我们虽然无法确认迭代关系,但至少一开始就注定了。
这样的例子在一些领域特别明显。比如康复领域。
十几年前我在德国考察了大半个月,两家俱乐部,沙尔克04和拜仁,和两家工厂,奔驰和大众。前者考察体能训练和康复,后者是劳损治疗和体能平衡。清一色的数据化、个性化,配合器械运动。后者可能让我更感到吃惊。如果结合工人的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运动轨迹,叠加日常劳损和修复,数据几乎可以精准预测你的未来健康轨迹。
暴露于某种状况下,自然更大概率触发什么。每天早晨送快餐小弟如果频繁经常路过某一片事故多发地段,遇到不幸的概率。要比你坐三十分钟地铁走十分钟上班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多了。
或者经常不运动,蔬菜水果摄取过少,又经常夜宵或不规律餐饮,以及所在区域水质不佳,这些因素导致你获得肠癌的机率,要大于其他人很多。
其实教育也是。包括给孩子们培育方向或力度。包括你自己自学。书读多了,做任何事情久了都会“毒性深”,无不五浊肸蚃,这个意思是吸收不良导致紊乱。要消消。
跟平缓一下投资回报曲线一个道理。
其实你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绝大多数逆境并非一朝夕之间而成。甚至在很久以前就被“设置”了。
在以上三步“我+侥幸+停止”之后,我觉得你不妨也放轻松一些。毕竟我不希望你处于太深切压力之下,压崩自己。
压力人人皆有。记得以前写过,海明威说,压力下的优雅,Grace under pressure ,是一种不错的姿态。命运之偶然性,仅是因为人类对庞大复杂命运机器的未知。更多时候,不必反复预判,你仅仅需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信念和外在的优雅。简单说,别失态。
你不是唯一的个案。你不是刚刚发生的事件造成的。你不是一次性事件造成的。你甚至不能全然逃避。你更应该叹口气说,“还好,不是世界末日,还好来得早。”
你的眼神应该从遥远的过去往遥远的未来位移。你可以微笑着对未来那个你说,“你看,这就是逆境。”
———
第五,“有逆境才有涅槃”
平淡无奇的生活不会有飞跃。一路顺风也不是。凤凰浴火,谓之涅槃,是要经过洗礼的。这种洗礼,无论多么严酷、惨淡,又或是多么不体面,不情愿,才是升维。
即便是阅人无数,闭上眼,也想象不出太多未经历淬火就能锋利耐久的东西。
忍耐,似乎是唯一此间升级路径。
记得以前说过三样东西帮你“动心忍性”吗?跑步、音乐、劳作。
长辈说,做事要讲底蕴。底蕴不纯粹是阅历,它是就是自然散发出的,不经意的淡定和洒脱。一个人,一个新企业,一项事业,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不断蓄积底蕴,直至涅槃。
而涅槃几乎就是跨越逆境的代名词。
摩罗乃书 7:45 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不易被激怒,不动恶念,不在罪恶中快乐,只在真理中快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这些美好的东西里如果只摘取一瓢,我以为是“忍耐”。
—————
第六,“个体的而非集体的”
我从来以为,逆境是最好的“个体”体验。至于上升到集体,更多是事后编撰,或者过于浪漫的幻想。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说,“我有权利牺牲的只有自己。去付出甚至牺牲,构成你幸福的一部分。我享受这个价值的实现,包括享受它的全过程。"
我很欣赏这类态度:不绑架、不升华、不媚俗。
或者用船长惯常的戏谑口气说,“都一样的,但这一份给你独一无二。”
我们不需要他人为我们受难。我们亦不需要唤醒他人为我们承担。我们的行为本身,越个体,就越有超越个体的意义。
也有例外。
写到这里会想到音乐里 Flamenco 的纯净狂野境界。一位音乐评论家曾评论一位吉普赛大师,“他的绝望是我们全体的安慰,他的痛苦安慰了我们。他声音里的无尽哀伤让我们得到平静,他仿佛为我们所有人承受苦难,他的宽大慷慨解放了我们的不幸。”
而你也会。
你会,有一天,回到现在的你自己,宽恕所有的迷惑,温和所有的委屈,轻轻亲了亲那个看起来就是你自己的额头,只是微笑。这种双向的生命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在艺术里,我们不惧怕宿命,是因为艺术让我们从时间的废墟,从真相和非真相的灰域跳脱。
逆境里的人性才是最真实。
我只是告诫你,这是属于你的受难或救赎,和任何他人无关。这里面有伟大的人性跳脱出来,但不要勉强自己。更不必勉强其他人。
忽然想起来那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历劫,不可替代。
————
第七,“隐形”
既然视“逆境”类似“修道”,哪一个才是修的真谛呢?
首先,和更高层面的“获取”无关。如果有这份心思,未必太狭隘。仅仅以佛家而论,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古往今来殉道舍身,佛与菩萨的同死。入道出道,哪个更高阶?
我不知道。
我举个例子,一个叫"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的统计,按欧洲人均消费水平,人一生中大致消耗掉1000只鸡,1000条鱼, 45 只火鸡, 30头羊,20头猪,4头肉牛,35只蛋鸡终生产蛋和1头奶牛终生生产的奶。而它们中大多数都在贫瘠的工业化农场中度过了痛苦的一生。
那你说你比这些生灵又更高阶吗?或者比你更高阶的眼里,你不过是一串数据。
此为隐形真相。很残酷。
我不想过份延展。我想说三点:
1、你的顺境曾经对冲过多少人的逆境;
2、你的逆境在另一维度看来连屁都不是;
3、顺境逆境都可以大开大合去理解。
万物从容,众生不言不语。无论如何逆,不忤逆,不卑微,不傲气,不推辞。顺其自然,平淡一些。
爱谁谁吧。我非当下圣人。我非往生圣人。
————
第八,“忘怀”
逆境就是逆境。旁观者或会用太多世俗眼光考量你。包括动机。这里面一大堆善恶之辩。我觉得可以统统不理睬。不自证、不他证。
我又要引用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那篇“毕业典礼演讲”了:“无论你们选择做多么勇敢或谨慎的人,在你们一生的过程中,都一定会与所谓的恶进行实际的接触。我指的不是某本哥特式小说的所有物,而是,说的客气些,一种你们无法控制的可触摸的社会现实。无论多么品性良好或精于计算,都难以避免这种遭遇。事实上,你越是计算,越是谨慎,这邂逅的可能性就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强烈。这就是生命的结构。”
你不要以为经历一次逆境就从此飞跃。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重新掉回一摸一样的逆境。
但也不应该,就此惧怕选择。
最近推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面,有辜鸿铭的一段话,有意思。他说中国人活在心灵里,就是一种情感理性。我们没有西方那种绝对性。我们习惯了另一面镜子,善恶因果,即“自我寂照”。
其实我的意思是,不管你信仰什么。最后都要找到乐观的东西,善忘、不怨,继续前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逆境也有其精彩的一面,那就是,它会更真实的呈现很多东西。然后你的“内在机制”会选择性遗忘掉不开心的东西。甚至多年以后,磨难,都成了谈资。
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目前,如果身处逆境。可以好好看看这八诘。
来,给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