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管理》第六讲:任何领先都不会永远

阅读:

一切领先地位都只是暂时的优势。在企业中,就像在物理系统里一样,能量总是呈扩散趋势。企业往往从领导先趋于平庸,而平庸距离被淘汰也就不远了。企业的成果一开始是赚取利润,到最后至多是耕耘一分,收获一分,不赔不赚。(彼得.德鲁克《为成果而管理》第一章 企业的现实状况)

解读:

但凡过去,皆为序曲,张瑞敏先生那句“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至今听起来仍然是简洁有力。

以柯达公司为例。就在十几年前,这个黄色巨人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2/3的份额,在中国一度整合了全部胶卷产业,风光一时无二。这种压倒性优势,来源于柯达在上世纪数十年里几乎每一轮胶卷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当时很多人,包括柯达自己的员工都认为:“我们是卖胶卷的”,“我们是一家胶卷公司”。

事实上,早在1975年,柯达就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管理层们知道胶卷总有一天会消失,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胶卷一直都是柯达的摇钱树,胶卷的制作成本只有40-50美分,但是能卖4美元,所以柯达当然很难抛弃高利润的胶卷业务。

然而十几年后,影像行业出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向,柯达作为全球最大的影像公司,却未能赶上潮流,反而一步步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最近10年来,柯达的经营业绩一降再降,这家百年企业的市值蒸发超过9成,不得不于2012年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巨型企业在变革时代被颠覆的典型案例。面对这样的失败,柯达后悔不已,最后一任CEO彭安东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总结的:“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古代帝国、公司和个人都是如此,一旦创造出一件美好的事物,机制或者身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免疫功能,自动保护它免遭破坏。”

难怪德鲁克关于创造未来有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原则——“关注未来而非过去”,未来不会凭空到来,需要资源的注入,需要主动思考未来。经过破产保护,柯达得以摆脱各种债务,实现了业务和债务的多重切割,迅速变身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现在柯达专注于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功能印刷与专业服务市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美元,微有盈利。

因受数码影像技术冲击而转型的情况,同样发生在柯达老对手日本富士胶片公司身上,只不过富士胶片选择了与柯达不同的转型道路。10多年前,因柯达压倒性的“九八协议”,富士胶片几乎被排挤出中国市场,但恰恰是在传统胶卷领域的失利,反而让富士胶片加大在数码影像等新领域的投入,并基于在胶卷时代积累的高端技术,延伸进入医疗生命科学、印刷等领域,转型成为一家跨行业的、以尖端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公司,富士胶片在全球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不降反升,创造了新的增长奇迹。

比较这对胶片时代全球双雄的变革起落,一个主动转型,一个被动转型;一个做加法,走多元化道路,日益风生水起;一个做减法,变身小而精,不惜摒弃一些短期的高利润业务。它们看似迥异的路径选择,本质上却有着相似的基因:两者都看到数码行业利润微薄,都对技术执着迷恋,转型也都是从各自技术优势出发,重新定位,同时坚持技术领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总之,一切领先地位都只是暂时的优势,企业往往从领先趋于平庸,而平庸距离淘汰就已经不远了,而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转变这种下滑的惯性。在富士与柯达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管理的任务是将经营的焦点放在机会上,并远离问题,重建领先地位,这也正是管理的意义所在。

思考:

对于我所在的行业来说,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比如更新已有的报告系统。

未来10年整个行业最大的机会是什么,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长按关注,谢谢转发朋友圈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

让我们抱书取暖

(0)

相关推荐

  • 柯达:从胶卷大王到破产重整

    本报记者/吴清 编者按/ 这是一家百年巨头企业,巅峰时期全球有近1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着全球相机和胶卷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短短10多年间迅速从巅峰滑落, ...

  • 富士为别人代工的胶卷,却打败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AGFA VISTA PLUS 200 今天的AgfaPhoto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AgfaPhoto了,今天对我们来说它只是一串字母而已,现在仅售的几款Agfa胶片:VISTA PLUS 200/4 ...

  • 《成果管理》第九讲:聚焦是创造经济成果的关键

    阅读: 若想创造经济成果,经理人员必须把精力聚焦在销售收入最多的少数几个产品.产品系统.服务.顾客.市场.分销渠道和最终用户上.有些产品因为销售太少或太过零碎而产生了大量成本,经理人员务必最大限度地减 ...

  • 《成果管理》第二讲:企业的现实

    阅读: 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并仔细思索未来,这可是很普遍的牢骚.管理者在谈论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同事交谈或书信往来时,都会提到这一点.在管理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中,"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思索未 ...

  • 《成果管理》第一讲:第一本战略管理书

    有人向德鲁克询问,是否可以推荐几本真正关于管理的书时,德鲁克推荐了三本,其中这一,就是这本尘封已久的<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注:台湾本印刷名为<成效管理>,最 ...

  • 《成果管理》第九讲:第一本战略管理书

    当有人向德鲁克询问,是否可以推荐几本真正关于管理的书时(要知道,德鲁克的很多书是在谈社会生态),德鲁克推荐了三本,其中这一,就是这本尘封已久的<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注: ...

  • 《成果管理》第二讲: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阅读: 一个企业并不是由公司的名称,章程或成立公司的宣言来定义,而是由购买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欲望的顾客下定义,满足顾客是每个企业的目的与使命.因此,"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

  • 《成果管理》第一讲:组织的灵魂

    阅读: 当我与教会.企业或大学的人见面时,我总是问同样三个问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无论是在教会.商业机构还是大学,没有差别.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业务是什么?你想实现什么?什么使你与众不同?第二个问 ...

  • 《为成果而管理》第三十六讲:经营有效的三个路径

    阅读: 对整个企业及其基本经常状况的分析总是呈现出一幅年久失修的景象,破败之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人人自夸的产品结果成了昔日的主要盈利产品或者是管理者自以为是的投入的产品:无人留意的活动到头来成了主要的 ...

  • 《为成果而管理》第二十六讲:企业经营的是顾客

    阅读: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的目的是向独立的外来者提供后者愿意用他的购买力交换的东西,而这种外来者拥有选择不购买的权利.只有知识(惟一例外的是全面垄断)能让任何企业的产品拥有领先地位,而企业的成 ...

  • 《成果管理》第十六讲:昨天的生计来源

    阅读: 这一类的产品与今天的生计来源一样,销售量往往都是非常大的.但它们对利润的贡献作用不再是主要的.它们是靠降阶.大力度的宣传和销售或特殊的服务,特别是面向小顾客和零星的顾客的服务,在市场上苟延残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