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曹大家冢(班昭墓)
从张耳墓出来继续向东走,到班昭墓并不远。也就十来公里的路程,从陈吴村直接向前继续走,到了道路的尽头水泥路完的时候就把车停在路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遮挡的什么也看不见。放眼北望,连霍高速就在不远处,我直接穿过玉米地对直向前走。上的一个坎子就能看见一个直径大约六七米的土堆。这里就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大家班昭的坟茔。如果是麦收季节或者秋冬以后前来。那么一眼就能看见封土。封土相对村道不到50米的距离。相当好找。
封土正南是新立的省级文保碑,中间书写着班昭墓三个大字,在坟茔四周长满不少野酸枣树,村民为了耕地,年年砍,但是依然遍地都是,扎的人很难下脚,想登上坟头的想法经过几次尝试还是放弃了。只能准备绕墓一周再说。可是这想法也很难实现,班昭墓以中心开始,东西走向是一道接近两米的梯田坎子,上面不但长满野枣树,而且去年的麦秸秆也是堆放在上面。中间见缝插针的都是野草。很难爬上去,当然,真想上也是可以的,最多多绕点路就是,好不容易爬上去,但是两米多高的包谷遮挡的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摸索着绕坟头看。
东西侧的大姑村并不远,就在眼前,班昭就是大姑村的媳妇,回头在坎子下面又看见了一方一九八二年立的兴平县文保碑,上书的是曹大家墓四个大字。这一称呼到是很适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命名格式,现在的所有文保碑都是直接称呼姓名。不在带官街书墓名了。这也是新社会中的新文化了。
墓不大。被玉米围的是水泄不通,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在地里顺着坎子向西寻找高点,以便拍个全景。在寻找道路的时候,到是在地里发现一些汉瓦。明显的厚胎草纹瓦,很好辨认,说明早期该墓是有建筑的,从板瓦的厚度推算建筑也不会太小。必定班昭对中国的历史记载是功不可没的。历朝对这样的史学大家肯定都会大力追封,相对破坏的就小了。
游玩班昭墓向西南就来到大姑村。村口立有指路牌。下面是大姑村的介绍,路北坎子上就是大姑村的村委会。两个篮球场大小,靠东一排平房就是村委会的办公驻地了。房子最南靠路的边上修建有水泥亭子一个,亭子中间放置的就是乾隆十一年铸造的曹大家铁钟。此钟高1米多,直径也在一米以上,在铁钟肩部铸散音孔4个,其上分别铸有“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十六个字。
钟身通体乌黑。并无生锈痕迹,在钟体所铸铭文字体清楚,笔画线刻完整,详细的介绍了曹大姑的生平事迹以及大姑村的由来。给我们今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这里来看这里当属班昭真墓无疑。班昭虽然埋在陕西,但是她一生大多时候都在东汉的首都洛阳生活。死后埋回自己的婆家祖茔那已经是很风光的事情了。当然他哥班固墓也埋在陕西,这样看来,也旁证了这里是真墓的可能性。
备注;
东汉大文豪、史学家班彪有三个很了不起的儿女,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 今天我这里不在对其人多做介绍。只简论的说下,班昭一生相当辉煌,完成了她哥未完成的《汉书》。并且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做为一个女人,其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所谓大文豪了。
但是她也著有《女诫》一书,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准则,基本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宋以后影响更大,那什么是《女诫》,就是教导女人该怎么做人的准则,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女子三从四德等等都是在《女诫》的基础上由后人整理出来的,《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从此让中国妇女彻底沦为没有社会任何地位的家庭主妇,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改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