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银屑病有何论述?
祖国医学文献中有许多类似银屑病的记载,如“白疕” “蛇虱” “松皮癣” “干癣” “疕风”等。
早在公元前14世纪,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疕”字的记载,当时泛指一般皮肤病,从其字形结构上看,是病字头加上一个匕首的匕,如同匕首刺入皮肤一样,以形容其病情的顽固性。
《周礼·天官·医师》曰:“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身疕”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
《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白疕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减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生血润肤饮主之,用生猪脂搽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白疕项下云:“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初服防风通圣散,次服搜风顺气丸,以猪脂、苦杏仁等分共捣,绢包擦之俱效。”又云:“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
其名虽异,症状亦有所差别,但都从不同角度较为形象地说出本病得特征为皮肤干燥,搔抓后有白屑,且其病因为风邪侵袭肌肤或阴血枯燥不能荣润于外所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