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四)

23.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字词释义】

(1)训诂:解释字义。

(2)句读:断句。古书中没有标点符号,读书时,文句停顿的地方,句意完整的叫“句”;不完整而稍做停顿的叫“读”。

(3)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译文参考】

凡是教导初入学的幼童,必须特别注重教学的方法。老师要仔细明白的把每一个字的含意讲解清楚,并且教导学童读书时断句的技巧。

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先把有关字形、字音、字义方面的基础学好了,再进一步去研读四书。

【故事天地】有趣的中国汉字:

中国的方块文字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丽的文字,一字一音节,兼具形、音、义,每一笔、每一画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了解中国字最初的造字原则,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即使再难的字,也能过目不忘。

此外,因为古书上没有标点符号,老师上课要指导学童如何断句。标点符号是文章中的一部分,妥善适当的运用,可以明确表达文意,进行更深入的教学。

从前有一个人出外远游,因为下雨而借住在朋友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吝啬的主人有些不耐烦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就在纸条上写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希望客人看了能识趣的赶快离开。客人看了,心里明白主人的想法,但他决定和朋友开个玩笑,就拿了笔墨,在“留客天”下加上逗号,在“不”字下加上问号,于是纸条上的字就成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朋友看了非常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阅读感悟】

我们祖先的智慧蕴含在文字中,我们用心去体会,会了悟人生哲理、宇宙规律和天理,让我们拥有觉悟的智慧。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链接祖先的超级智慧。文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精神义理,带着我们超凡入圣。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历史的最重要的载体。正是这貌不惊人的“砖”,构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相传苍颉造字后神泣鬼哭,是因为汉字的出现,其实泄露了大自然的许多“天机”. 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开封有一位对汉字很有研究的测字先生叫做谢石。任何人只要随手写一个字,谢石根据这个字可以说出此人现在和将来的情况,不但准确率惊人,而且合情合理。

朝中有一官员故意拿着妻子写的“也”字让谢石测自己的仕途。谢石看了看说,这个字恐怕不是你写的,而是你夫人所写。此人大吃一惊,谢石说:“'也’是个助词,所以是'贤内助’所写”。而且也是因为“池”中无水,奔“驰”无马所致,因此你这次一定不能升迁。不仅如此,谢石更进一步解释说:“也”是“他”去掉“人”,“地”去掉“土”而形成的,属人才两空之象征。就是说你目前处境艰难人财两空,事实证明,谢石说的十分准确。

靖康之耻后,高宗南渡,谢石也由开封来到了杭州。高宗对谢石神乎其神的传说早有耳闻,却一直半信半疑。很可能是因山河破碎令高宗痛苦郁闷,甚盼高人指点迷津。于是他微服出宫,来到谢石的测字摊前。高宗用脚在地上划了个“一”字,要谢石测,这“一”字是个没办法拆的字。谢石却吃了一惊,说:“一字书于地,地即土,土上加一为“王”,君非常人也!”高宗甚觉奇异。又用手中拐杖写了个“問”字,此字在当年是繁体字。谢石说:“此字左看是君,右看也是君,你不是一般的王公大臣,乃是万岁!”说罢伏首下跪,要行九叩之礼。高宗更加惊奇,回宫后传谢石进宫,并给他封了个四品官。

24.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参考】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善言。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著,共有七篇。主要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故事天地】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孔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孔子很喜欢读书,也喜爱学习礼制。

三十岁以后,孔子便开始从事教育英才的工作。由于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除了王孙贵族外,一般平民没有机会和能力接受教育。为此孔子首倡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广收学生,成为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也使得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孜孜不倦的教育下,他的学生都能勤学向上,而民族文化也得以传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孔子看到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政治上也缺乏道义。为了服务社会,为百姓谋福利,他决心以仁慈感化人民,用礼仪教导人民。果然,鲁国国政大治,社会道德回升,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鲁国也因此愈来愈强盛。

不过,后来鲁国的国王鲁定公迷恋女色,荒废国政。孔子失望的辞去官职,带着学生周游卫国、晋国、宋国、陈国、楚国等国,去推行他的仁政。可惜每到一处,并没有受到重用。

十四年后,孔子又回到了鲁国。自此他再也不管政事了,全心投入教育学生的工作。孔子的学生大约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位成为贤能之士,他们传播孔子思想,于是后人称他们为儒家。《论语》这部书就是孔子的学生们记载的孔子平时的一些格言警句,内容简洁,含义深远。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25.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字词释义】

(1)中庸:《礼记》篇名,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所作。

(2)子思: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伋,子思是他的字。受业于曾子门下。后世尊为述圣。

(3)大学:《礼记》中的篇名,相传是孔子学生曾参所作。

(4)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事亲至孝,传孔子之学,后世尊为宗圣。

【译文参考】

写作《中庸》的,是子思的手笔。书名的“中”是要人不偏斜、行中道的意思,“庸”是要人保持平常心,才能恒久不变的意思。

写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子,书中内容叙述了从修身、齐家开始,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故事天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的说:“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的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的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饰的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啊,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他就会显的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范,是普通人行为的标准和榜样。但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

26.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字词释义】

孝经:有关孝道的书,记载孔子和曾子说明圣王以孝治家、以德治国的道理。

【译文参考】

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彻底知行合一通达了,才可以阅读《诗》、《书》、《易》、《礼记》、《春秋》、《乐》这六本经书。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称六经,这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应该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故事天地】孝德感召:

王祥,晋朝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字休征,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

王祥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讨厌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为借口鞭打他,又经常在他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他的父亲逐渐的也不喜欢他了,让他每天清扫牛房,做各种粗重下贱的工作,王祥丝毫没有怨色,更加谨慎孝顺。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口尝,恭敬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鱼,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他拣起来拿回家。乡里的人们都惊叹,认为是孝心所致。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固辞不受。他的弟弟王览就劝他,并为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应召赴任。当时盗寇横行,王祥带领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内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当时人们称颂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来王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孝行感召。

27.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字词释义】

(1)连山:书名。相传是伏羲氏所作,一说是夏代的筮书。此书以艮卦为首,艮象征山,所以名为《连山》。已失传。

(2)归藏:书名。相传是黄帝所作,一说是商代的筮书。此书以坤卦为首,坤象征地,地是万物归藏的所在,所以称为《归藏》。已失传。

(3)周易:书名。“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说周文王推演伏羲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即现在所称的《周易》。可用来占筮。

(4)典谟:《尚书》的篇章模式。“典”是记载帝王事迹的文献,如《尧典》;“谟”是记述君臣商议的言辞,如《皋陶谟》。

(5)训诰:《尚书》的篇章模式。“训”是指教诲的言辞,如《伊训》;“诰”是指告诫或慰勉的文书,如《康诰》。

(6)誓命:《尚书》的篇章模式。“誓”是指宣誓的言辞,如《甘誓》;“命”是指君王的诏令,如《顾命》。

【译文参考】

《连山》、《归藏》及《周易》,这三本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详细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与人如何安身立命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还有誓、命,这六种尚书的篇章模式,就是《尚书》最精华奥妙的道理所在。

【故事天地】秀才的两个梦: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他在下雨的天气,戴了斗笠外还加打伞。

这两个梦也许有些深意,秀才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说明原委后,店老板乐了:“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