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与太极拳的 “阴阳之道”

什么是“阴阳之道” ?中国上古文化研究的是太阳之下地球之上的事物,古人称作 “天地万物”,而阴阳思想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创立的。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于太极拳的理论体系:首先,从定义看: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汲取我国古代《易经》哲理为指导思想。《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者,大也,初也;极者,端也,始也。其次,它也是宇宙间派生万物之本源,它包含有动静、阴阳各个方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对立,又统一,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和变化。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它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太极拳中的体现和广泛应用。其次,再看太极阴阳鱼中的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的平衡变化关系。白中之黑眼,黑中之白眼,也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这种阴阳关系又契合中医五行学说。事实上,在传统体育保健的锻炼中,处处也都体现了“人与天地相适应”的整体思想观。其运动过程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志内静 , 着重于“虚实”的变化。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而虚实又分前后、上下、左右不同方位的变化,使“气”畅通无阻,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好似太极图的旋转,无处不到, 从而能起到舒展筋骨,培养正气,内外调和,使气血全身周流,平衡阴阳, 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入侵,以达养生、延年益寿之目的。

拳经云:“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 “阴阳” 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升、阴阳相交、更替而万物生长。由此可见,中医理论与太极拳理论基础同源于阴阳五行学说,也符合阴阳天地之道。

中医理论又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换,用这些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从而用以指导医学的临床和诊断。中医学是运用五行学说的原理加以比象推演,依据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以及寒热、虚实、表里的变化形式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

当把阴阳五行理论运用于太极拳中并指导练拳,也体现出它的整体性。因为,太极拳运动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整体的运动。从它的图形看是一个由 阴和阳构成的太极阴阳图;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走圆的运动;在内劲上体现 “ 精气神” 的统一。太极拳整体观,又是拳术运动与生命运动相结合的整体的健身体育运功项目。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称著于世。因此,在具体修炼时要求做到:一、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运动路线走弧形、走圆形,以达到气血的运行和经络的畅通。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做到连绵不断,从起式到收式中间没有停顿,一式的结束即另一式的开始,整套拳术一气呵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犹如涓涓细流滋养全身。二、松静、柔和、缓慢,其理在于疏松才能通达,稠密则易引起闭塞、滞留,而柔和、缓慢则不伤气血,无害形体。三、它的动静、开合、刚柔、虚实,都要体现出人体内外的运动变化规律。四、太极拳法是按十三式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五行区分,和掌握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的运动方式。五、在太极推手中的沾连粘随不丢顶,讲究一个“化”字。柔与刚是万事万物的一种属性,柔则弹性,强易变形,刚则性脆易折。六、太极拳在化字上下功夫,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对脏腑器官要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及神经系统得以疏理、通达,在顺应自然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从而起到健身、御敌、治病、益寿之功效。

首先,从经络学说和脏肺功能来看二者的关系:中医经络学说分经脉和络脉。它是运送气血、体液的通道,是联通脏腑和各个器官、组织的通道,是沟通人体内外和上下的通道。中医学将十二正经脉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一旦十四经络畅通,便可起到强身健体,消除疾病,平衡阴阳,延年益寿的作用。

太极拳也是以通任督二脉为基础,以“气”运身,似九曲珠而无微不至,即“气运之于身,发之于毛”,通过“导引”和“呼吸吐纳”,使身体气血畅通, 消除身体某些部位由于气血衰滞所造成的疾病。通过习练太极拳可使经络畅通,龙其配上有节律的运气,可增强脏肺功能的血液循环,尤其能增强免疫力, 强化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平衡阴阳,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从上可知,无论是中医学的养生,还是太极拳的养生、防病、治病等方面,落脚点都在脏肺上。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功用和联系。如果五脏六肺平衡协调,便能很好地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五脏六肺的正常生理功能。

其次,再从中医的气血关系上看。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肺、经络和组织器官活动、运化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互相制化,协调发展。而气血的调和顺畅,又是人体健康与否的标志。中医把“气”分成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而“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的混合体。宗气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当它们共同处于协调发展时, 人体血脉畅通, 各项功能处于平衡状态。

太极拳讲的也是以意导气,以体导气,气随意走,推动血液循环使气遍周身。而调息吐纳则是对精气神及身心的调理。由此可见,中医学与太极拳在整个阴阳五行理论上是同源的,养生祛病的机理也是相通的。两者都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一个是通过药物调理以达身体的平衡,另一个是通过运动、导引,从而使人体各系统和经络、脏腑器官之间达到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及治,延年益寿。

综上所述,无论是太极,还是中医,均同源于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而阴阳两个方面的运动变化,又是宇宙万物生化不息的根源。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医之道”,“太极之道”,还是“ 阴阳五行之道”,都禀赋于宇宙之道也。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刘伟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90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