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兰·达札路恭】|率军攻陷唐朝长安城的吐蕃名臣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岁末,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州节度使的粟特人安禄山携同老乡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旨讨逆”的借口起兵15万叛唐,史称“安史之乱”。

如果“安史之乱”是一把大刀,那么绝对以其锋利和不可逆之势“腰斩”盛唐。

然而,就在“安史之乱”刚刚平定,还未恢复元气、更没来得及庆祝的大唐,却遭受了来自吐蕃的一次奇袭。

公元763年,吐蕃大军30万,一路杀伐,剑指长安,刚经历“安史之乱”惊魂未定的唐代宗李豫(李俶)逃到了陕州避难。

吐蕃大军占领唐朝长安城,并拥立金城公主的侄子(有史称为兄弟)广平王李承宏为帝。

随即,唐朝猛将郭子仪率军与吐蕃大军奋战收复长安,吐蕃军队据长安15日后退守河西走廊。

这位率领这支30万大军队攻破大唐西陲,且攻陷长安城的、出将入相的吐蕃名臣叫【恩兰·达札路恭】༼ངན་ལམ་སྟག་སྒྲ་ཀླུ་ཁོང་།༽

恩兰·达札路恭༼ངན་ལམ་སྟག་སྒྲ་ཀླུ་ཁོང་།༽,出自彭域(今拉萨林周县)古老的恩兰༼ངན་ལམ།༽家族,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ཁྲི་ལྡེ་གཙུག་བཙན།༽、赤松德赞༼ ཁྲི་སྲོང་ལྡེ་བཙན།༽两朝宰相

恩兰·达札路恭,据各方以及汉藏史书记载,对吐蕃王朝的鼎盛贡献卓越、作用积极,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763年后不久,赞普赤松德赞为志恩兰·达札路恭功勋,在红山脚下、布达拉宫对面(宫墙外)立《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至今矗立。

该碑藏语称为“雪·多仁弃玛”༼ཞོལ་རྡོ་རིང་ཕྱི་མ།༽,意为“雪城外碑”,是与布达拉宫宫墙内的一块无字碑(被称为“雪·多仁囊玛”༼ཞོལ་རྡོ་རིང་ནང་མ།༽即“雪城内碑”)相对而称。

金石铭刻是除敦煌吐蕃藏文写卷简牍文字之外,研究吐蕃历史的重要藏文参考文献。

而《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是吐蕃时期金石铭刻文献中,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的碑刻文献。

碑文记载大意为:恩兰·达札路恭在赤德祖赞时期,已忠诚可靠、业绩卓著;在赤祖德赞被害而亡后,更是明辨是非,积极揭露叛臣并扶持幼主,救国于危难;后受赞普恩宠和重用,出将入相,征戎四境;其文治武功,特予赞赏,并加官晋爵,理应大获封赐;赞普尤许恩兰家族特权14项之多。

该碑对公元763年,恩兰·达札路恭率军攻陷唐朝长安这段历史,记载详实。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王尧、陈践译注

《吐蕃金石录》|王尧

《吐蕃著名宰相恩兰·达札路恭生平考》|熊文彬

文字|达叔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 TIBET】

  点击文顶“小话TIBET”,就可以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