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 | 北凉272窟与神秘的供养菩萨 2024-07-29 14:02:09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莫高窟第272窟建于北凉,位于九层楼以北。主室长方形,覆斗顶,西壁中央开龛,龛内塑倚坐佛像一身。主室南北壁画千佛和说法图,西壁龛内外画供养菩萨,姿态各异,扭腰屈腿颇具印度风格。东壁门两侧画千佛。晚唐发生地震时曾使前壁大部崩塌,五代在窟中部建一土墙才将此窟分出前室、后室,并对局部进行重绘。甬道两壁五代重修,画观音变。 天人千佛火焰纹佛背光佛的身光、头光均为四重光环,身光绘火焰纹、天人、四叶连锁忍冬纹。头光绘火焰纹和千佛。火焰象征佛身放金光,天人、千佛是佛光中化现的形象。出现在佛背光里——这是敦煌飞天最早出现的位置;佛头光里化现出一圈小佛。 正中穹窿顶佛龛上方正圆形:是一个仰视华盖的展开平面 敦煌壁画里,凡是人物面部呈现的“黑鼻黑眼圈”,皆为因时间古老而出现“晕染变色”的结果;这涉及“西域晕染”画法,详情可查阅本文开头处的链接;此处略做讲解(否则大家会对这些壁画看不习惯):早期壁画人物晕染基本是西域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西域晕染法是在人体肉白色的地色上,用浅朱红色粗笔沿人物头面,身体四肢外形勾画出粗壮的轮廓“线”,沿着粗壮轮廓“线”的内侧用笔晕开,使浅朱红色轮廓“线”与肉白地色相交融合,使两色之间形成一个过渡色(渐变),产生一种立体感。面部同样用粗“线”沿眼眶上下画一圆圈,粗线一端沿鼻两侧顺势而下,分绕至颧骨下部再折转直下,则与嘴角相接,加强立体效果。最早的北凉人物肌肤晕染特别强调五官、胸、腹、肢各部形体的关系,但是那些粗壮的深色晕染“线”,并不去十分仔细地把它完全晕开,致使每个部位都成为一个个圆环状,头是一个大圆环,眼部是两个小圆环,胸是两个圆环,腹是一个圆环,四肢各是两节长桶圆,手掌足背也成一个圆。 272窟龛内-佛光将上图放大了看,会发现这些自在翱翔于佛背光里的飞天们——颈上、腕上的配饰似乎涂有一层闪闪发光、犹如白色荧光粉的颜料,如果真是如此,可以想象在光线很少的窟内,这一道道、一圈圈的白色光带,该是如何炫目。这里的启示是:无论在多么暗淡、枯寂的环境里,对于大德高行者(如神佛、古圣贤等),自身就能放射出赫赫光焰,照亮周遭环境,化育无限生机。据专门拍摄敦煌的研究人员介绍,“有些壁画上涂抹了一些发出闪光的云母片,这是打灯也没法捕捉到的”。 菩萨戴着三珠冠,手势、立姿都很优美,惜已晕染变色;其实将图放大了看,菩萨的面目神态,内敛而沉静。 放大了看,下图右上角这位穿黑色(也许是变色所致)袈裟的供养比丘,深目高鼻,脸骨棱角颇有凹凸感。 272窟西壁龛内南侧-胁侍菩萨2上方供养比丘 272窟西壁北侧-听法菩萨西壁佛龛两侧的供养菩萨是这一洞窟最大的看点,其布局为佛龛两侧各画四排小菩萨,每排有五身。“供养菩萨”的称呼,并不是来源于佛教典籍,凡是在故事画、经变画、说法图之外,所画的呈礼佛和供养之状的而又没有具体名号的菩萨均称之为“供养菩萨”。敦煌壁画中的供养菩萨与敦煌壁画同始同终,从北凉到元代的洞窟内这一形象随处可见。其静时的姿态主要有坐、跪、胡跪三种;手中经常持有花或供器,也有双手合十的;还有的供养菩萨画成舞蹈或奏乐的状态,总之造型各异,姿态万千。此窟供养菩萨的姿态有持花、徒手或坐或跪于莲台之上,并都作舞蹈状,以表示听佛说法时产生的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其特点是40个小菩萨的舞姿竟无一雷同,从而保留下来了古代的四十个舞蹈动作。由于日久年深,人物身上的晕染、线条都发生了变色反应,使其更显得粗犷豪放。这些阿娜多姿的供养菩萨引起了普遍的猜测:多数人认为她们是在表演印度的舞蹈;一些人认为她们是在炼气功,被称为敦煌脐密功;还有人认为她们的招式更像武术,所描绘的是一本印度武功密笈。众说纷纭,她们到底代表什么,仍是一个谜。 272窟西壁北侧-听法菩萨局部从身体姿势上看,听法菩萨们,互相之间都有交流,前呼后应,气氛很热烈、活泼。 272窟西壁南侧-听法菩萨(肖颖临摹)此画绘有上下四排20身小菩萨。每个菩萨表情不一,均作坐姿,手臂、手、腰和脚的动作都作舞蹈姿态,体现了听佛说法时欢欣热烈的场面。各身菩萨姿势优美,动态无一类同,绶带的飘动穿插,使相互间气韵贯通,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的韵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菩萨的姿态多有拧腰、侧目、弄指、翘脚等动作,显然受印度舞蹈风格的影响。全画设色以单纯的土红为底色,人物则以石绿、石青、白色为主,用褐色勾勒人物结构轮廓,稍加晕染,再用白色点出鼻眼隆起的部位,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这是西域画的「凹凸」之法。色调热烈明快,颇具敦煌早期石窟艺术的特色。 272窟西壁南侧-听法菩萨局部(特写)下图:其实放大了看,人物虽已严重变色,但线条比例、手姿、面部表情都很优美,有一种内在的沉静。 272窟西壁南侧-听法菩萨局部2特写1看这身体姿势与手姿,胳膊与手指头上仿佛有立体光影。眉骨与鼻梁,具有凹凸感。 272窟西壁南侧-听法菩萨局部2特写2 272窟西壁南侧-听法供养菩萨【片段动图】 272窟龛内南壁-说法图佛教以佛陀为人中狮子,佛的坐具称为“狮子座”。上图的佛陀座位旁就有两只狮子。 272窟龛内北壁-施无畏印释迦佛说法图与上部千佛千佛身着双领下垂和通肩两式袈裟,相间排列。头光、身光、服装的颜色以八身为一组,每身各不相同,颜色的排列顺序成组循环,形成斜向的条条光带,表现出千佛“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的景象。 此窟顶藻井浮塑莲花火焰飞天图案,四坡绘有千佛和飞天等。千佛以白、青、绿等冷色调绘制,五组交替出现,形成极具装饰性的道道色光,表现了“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的意境。千佛上面一层是环窟飞天:飞天(上图是窟顶北坡)在天花中飞翔,群色白、赭、黑、绿相间,巾带飞舞,形成浓厚的装饰趣味。飞天面椭圆,大眼,小嘴,额上点吉祥痣,与印度民俗很像。面部呈现的黑鼻黑眼圈是晕染变色的结果。飞天双腿伸展、衣裙飞扬,极具动感。飞天再上面一层,在四壁和窟顶连接处,绘穹窿宫楼,内有天宫伎乐在演奏横笛、琵琶、腰鼓和海螺等乐器(见下图)。 环绕洞窟顶部的天宫伎乐 藻井正中图案(孙晓丽临摹)窟顶四坡绘凹凸性天宫栏墙,内绘圆拱形建筑,每一建筑内立一位乐伎。共绘有天宫乐伎23位,有的似踏歌起舞,有的演奏乐器,乐器包括琵琶、横笛、竖笛、腰鼓、海螺。窟顶正中是“覆斗顶藻井”:覆斗顶,又称倒斗顶,此类顶部中心与四个坡面形成的空间,类似于将中国古代盛粮食用的斗倒扣过来,故称覆斗。顶部最中心凹入部分呈方形,被称为藻井,古人于此处模仿井口,并绘以莲花海藻类水生植物,取以水克火之意。这种洞窟最早出现于莫高窟北凉时期,隋唐洞窟多是这种形式。覆斗顶洞窟内空间宽敞明亮,适于聚众讲经和瞻仰礼拜。因此在石窟修建过程中,从北凉到元代一直被大量采用,是莫高窟中最多见、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石窟空间形式。 272窟窟顶-藻井正中图案此窟顶藻井,浮塑莲花火焰飞天图案。在四壁和窟顶连接处,绘穹窿宫楼,内有天宫伎乐在演奏乐器。这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藻井图案。藻井为三重方井套叠,方井边框为泥质浮塑,向上凹进。方井中的绿色区域表示莲池,正中央是一朵状如车轮的大莲花。红色边框上,绘有几种纹样,共包括:云气纹、单叶忍冬连续纹、四叶连续忍冬纹,白色地绘双叶波状忍冬纹、双叶交茎套联忍冬纹。藻井外层四角,绘有飞天、摩尼宝。 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伎乐1上图最左边这位乐伎,具有印度风格,上身裸露,披长巾系长裙,高鼻大眼。乐伎双手捧着海螺(法螺),昂首吹奏,捧着海螺的一只手四指翘起,似乎在调音。 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伎乐2上图里共7位,左边数第4位:横抱琵琶在弹奏,左边数第5位:倾身向右,斜张右臂,左手曲置于小腹,似乎是踏着琵琶曲而起舞。 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伎乐3上图里共7位,从左边起第3位开始,据学者研究,认为他们都是——披着帛带翩翩起舞的天宫伎乐,舞姿丰富多彩,很有讲究:左边起第3位:两臂用力,向下推掌;左边起第4位:微微出胯,一臂肘曲向下垂,另一臂高举置于头侧;左边起第5位:合掌似乎在弹指(至今新疆一代民间舞里,这是舞者常见动作);左边起第6位:似乎手执某种乐器在吹奏。 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伎乐4上图里这几位似乎都在起舞。最左侧是一位硕大人物的半身像,似乎在观赏这边的热烈舞蹈;最右侧这一位:上身倾向右,双臂弯曲,在胸前拉成一条斜线。舞姿刚劲,很有力度。 来源:旃檀精舍 赞 (0) 相关推荐 长梦敦煌 | 庚子年四次参访莫高窟札记 庚子年,虽然疫情阻断了回乡的路,但是一旦踏上便一发不可收拾.自五月十九日回国,到十一国庆,先后四次随历史讲坛的团前往莫高,和老李等诸友共游莫高,快哉乐哉!期间最难忘和诸友躺在285的地上仰望窟顶,满壁 ... 【敦煌石窟】隋-390窟壁画:满壁诸佛排列、飞天绕窟环行【高清大图】 ---------------------------------------------------------------------------------------------------- ... 长梦敦煌 | 榆林窟:万佛峡中观经变,此生长忆在长安 既有四次的莫高(长梦敦煌 | 庚子年四次参访莫高窟札记),又怎能少了四次的榆林. 四次前往榆林窟均是从瓜州出发,穿过一片隔壁,渐渐地有绿洲和水流潺潺而现,过破城子和锁阳城镇,再经蘑菇台,榆林窟也就不远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 西千佛洞 去西千佛洞是此行洞窟之旅的最后一站,那天是零下十八度,站在荒野上,真的好冷,冻手冻脚.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三·北凉王沮渠遮(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三 ·北凉王沮渠遮 (?~?) 马怀超 沮渠遮者,乃沮渠氏匈奴首任部帅沮渠晖仲归之子,后为第二任北凉王,具体在位时间不详.西晋既立,晋武帝司马炎尝令匈奴别部卢水胡悉数入塞,沮渠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二·北凉王沮渠晖仲归(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二 ·北凉王沮渠晖仲归 (?~?) 马怀超 沮渠晖仲归者,乃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高祖父,后跻身为沮渠氏匈奴首任部帅,在位时间不详.夫卢水胡者,尝为匈奴之别部,后于西晋初期由阴山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四·北凉王沮渠祁夏延(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四 ·北凉王沮渠祁夏延 (?~?) 马怀超 沮渠祁夏延者,乃卢水胡部帅沮渠遮之子,后为第三任北凉王,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纵观前赵.北凉.大夏凡三大匈奴政权,尝悉以能征善战而崭露头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五·北凉王沮渠法弘(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五 ·北凉王沮渠法弘 (?~?) 马怀超 沮渠法弘者,乃卢水胡部帅沮渠祁夏延之第三子,后为第四任北凉王,在位时间较短.沮渠法弘尝以未曾实际执政一日而堪称为沮渠氏匈奴绝无仅有之另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六·北凉王沮渠罗仇(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六 ·北凉王沮渠罗仇 (?~?) 马怀超 沮渠罗仇者,乃卢水胡部帅沮渠祁夏延之长子,后为沮渠氏匈奴左部帅,在位约十余年.沮渠祁夏延既亡,其子沮渠罗仇.沮渠鞠粥尝以继任部帅沮渠法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七·北凉王沮渠鞠粥(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七 ·北凉王沮渠鞠粥 (?~397) 马怀超 沮渠鞠粥者,乃卢水胡部帅沮渠祁夏延之次子,尝以其弟沮渠法弘分身乏术而跻身为沮渠氏匈奴首任右部帅,后为宗主国后凉所冤杀.纵观沮渠氏三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八·北凉王沮渠男成(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一三八 ·北凉王沮渠男成 (?~397) 马怀超 沮渠男成者,乃卢水胡首任左部帅沮渠罗仇之子,后为后凉太祖吕光所袭封为左部帅,在位仅四年.沮渠男成尝以疏远宗室而为沮渠氏匈奴所抛弃, ... 敦煌北凉北魏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 壁画的特性是依附于建筑而存在的,所以,建筑墙体作为承载和表现壁画的载体,其先期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敦煌石窟及丝路沿线的石窟,在此方面也都有许多的相似性.在敦煌文献中也有诸多的关于制作壁画墙底的记载, ... 甘肃这个博物馆很小众,见证着丝绸之路,藏有国宝级文物北凉石塔 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在历史上曾经风风火火,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沙漠.戈壁,荒无人烟让如今的敦煌看起来有些荒凉,不过好在藏在敦煌博物馆的文物依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规模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