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沈俊龙:关于深度学习的认识
关于深度学习的认识
文/沈俊龙
一、“深度学习”理论来源于国家课程编写团队
“深度学习”改进项目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从2014年9月起着手研究开发的项目,旨在将其作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践途径。
二、“深度学习” 的认识问题。
1.教学变革“模式化”“程序化”倾向严重,“形式化”“浅表化”问题突出。
2.“深度学习”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和课程标准的落实,深度学习倡导构建“好课”框架,旨在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流程,而不固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教师把“改变教学方式”理解为课改的全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维目标停留于教学设计上,课堂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问”。
4.“深度学习”让教师科学认知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型,帮助教师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让学生学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的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
5.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常常偏执一隅。要么强调“学生中心”,孤立强调学生兴趣、需要,回避学生在教学中如何获得发展;要么强调“教师中心”,撇开现实的教学活动去抽象谈论教师的素养和技能。课堂中以极端对立的方式进行教学,要么系统讲授、要么自主探究、要么重过程、要么重结果。
6.“深度学习”提出:教师与学生是相互成就的,没有好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样,在不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深度学习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是教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的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深度学习强调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只要能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都是好的教学方式,不能把追求固化的模式作为课改目标。
三、深度学习的内涵界定。
1.“深度学习”的概念: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深度学习”的目的: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
3.“深度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四、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1.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联想”是唤醒、是调动、是关照;“结构”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
作为学习方式的样态,“联想与结构”处理的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转化问题,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就有了生长的根基。
2.活动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机制
“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活动;“体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就得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等过程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活动,伴随着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沟通、合作、竞争等活动。
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社会性情绪、情感,进行积极正向社会化的重要活动。
3.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
“本质”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是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变式”是由本质推出的若干变式,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的多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对学习内容深度加工,通过恰当而典型的例子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并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将事物本质的文字表述告诉学生的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归纳、演绎、体验”等去主动把握的过程。
4.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迁移”是经验的扩展与提升,“应用”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
“迁移与应用”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活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5.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形因素
“价值”是学生有根据地给出自己的态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评价”是学生有根据地评判所遇到的人、事与活动。
“价值与评价”要贯穿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使学自觉思考所学知识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优势不足、用途局限等,对所学知识主动质疑、批判与评价。“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的问题。
五、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
1.选择情境素材
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和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任务”与科技前沿联系起来,把“学习任务”和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
2.重视学生思维
通过学生“自我分析”、“质疑辩论”、“教师连续追问”等,让学生自主思考、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促进深度互动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组织学生研讨交流”等增加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4.改进教学研究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改进”的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要开展集体学习,向专家和书本学习,向同事和学生学习,同时进行反思性、关联性学习;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要在教学中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洞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用研究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进而探索出有效的育人经验。
作者系大荔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